第71章王家的报复
(第七更到,求收藏和推荐票。)
羽化城。三大势力之一,王家内一处豪华的书房中。
家主王西知正在绘画着一副女人画,整个羽化城的人都知道,王西知是一个书法家,画家。同时也是一名十五级术师,因为种种身份,让王西知的名气极为大。
论实力,不到五十,就是一名十五级术师,这等成就,绝对算是天才。论才华,有几个人能绘画,能写书法?
而且,更重要的是,王西知还是一名有名的帅哥,年轻人更是留下了无数风流帐,直到中年,膝下更是拥有十八个儿女。
虽然这些儿女中,有强有弱,但毫无疑问,这些儿女都继承了他身上不少的优良传统。
“家主,不好了,大事不好了。”这时,一个老仆的声音紧张焦急的从院外响起,同时门被撞开了,一名看起来六七十岁的老仆面色涨红,哭泣的奔跑了进来。
“立伯,发生什么事了?”王西知一皱眉,眼里有些生气的看向跑进来的老头,他非常讨厌别人打搅自己作画,平时无论是谁,只要打搅他,他都会生气的狠狠教训对方一顿。
所以,平时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人来打搅自己,除非有大事发生了。
“三少爷……三少爷和六少爷出事了。”王立哭着脸,一副焦急的样子,赶紧说道。
“三儿和六儿出事了?到底怎么回事?快说?”王西知脸色一变,其他的儿女,他或许不在意,但是他的三儿子可是王家难得一见的天才,而且被一名炼丹师收做了徒弟,将来必能为王家发扬光大,如果他出事了,那事情可就大了。
“家主,三少爷和六少爷的命牌碎了,上面的气息和生机暗淡了。”王立立即痛哭了起来,声音抽搐着解释。
“什么?”
此言一出,王西知眼珠子一瞪大,脸色立即苍白了起来。
三儿子和六儿子的命牌碎了?他可是知道命牌代表着生命,所谓命牌,是一种气息、心神与主体一致的东西,主体受伤了,命牌会暗淡,主体有了危险,命牌也会有示意,所以,只要刻有命牌的人,可以随时根据命牌的变化,注意身体。
但是现在,命牌碎了?命牌碎了,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命牌的主人已经死了。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王西知大吼了起来,快步朝着院外奔跑了去。
他的十八个儿女中,他最喜欢的是六儿子,最看重的却是三儿子,可是如今,他们都已经死了?
是谁?是谁干的?这是王西知脑海中第一问题。
无论是谁,他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灭杀对付。
很快,王西知来到了命房内,命房中有着几名妇人在哭泣着,还有着一些仆人露出了焦急的样子。
但是,在这房间中一处放着命牌的地方,两块原本散发光芒的命牌,却已经暗淡无光。
“老爷,雄儿已经死了,他被人杀了,呜……”一名看起来三十来岁的妇人跑了过来跪在了王西知脚下大声哭泣。
“我的盖儿啊!你为什么会死?你前途无量,为什么会死……”另一名妇女更是趴在地上拥抱着命牌哭泣不停。
“都给我闭嘴!”
王西知怒吼一声,果然两名妇人都停止了哭泣,可怜的看着王西知。
“把两位夫人送去房里。”王西知对着两名丫鬟说道。
“是,老爷!”
很快几名丫鬟走了过来,搀扶两名妇人朝着外面行走了出去。
在这些女人离开之后,王西知双眼赤红了起来,声音淡淡道:“王表,查出来了吗?”
王西知眼里满是杀气。
这时,一名高大威猛,看起来有些丑陋的大汉走了出来,抱拳道:“回老爷,已经有眉目了,刚才小的去城里查了一下,三少爷与一名青年有过纠纷,据说是为了一株药材。后来三少爷害怕引事,就没有跟此人一般见识。谁知,三少爷找来了六少爷,之后两人去找了一个叫箭堂的佣兵组织,并且邀请他们去杀一个人。之后,他们两人随着箭堂的人去了紫落森林,所以……”
听到了这里,王西知彻底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儿子派人去杀对方,谁知被对方反杀了。虽然这一切因果是在他儿子身上,可是,他王家的人哪是那么好欺负的。
“王表,传我命令,召集全族精英子弟以及众长老,随我进入紫罗森林,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这个人。另外,画出此人的肖像,对此人展开追杀令。”王西知怒道。
“是,老爷!”
王表话一说完,立刻转身离去。
“我无论你是谁,敢杀我儿子,我必将你碎尸万断……”王西知见所有人离去,昂起了脑袋癫狂的咆哮了起来。
他最喜爱的儿子死了,甚至连他最看重的儿子也死了。如果不复仇,他如何安心?
……
就在王家准备大举搜查时,乾羽和小碧正独身隐藏在一处茂密的森林中。
四周的四周很是隐蔽,树木围绕着,让太阳照射不进来,甚至连同野兽也很难发现这里,然而,乾羽正盘膝坐在了地上,身前放着一尊足足两米高的鼎炉,蓝色的火焰随着乾羽的手,弥漫涌入到了鼎炉中,让鼎炉冒出了一股热气。
而小碧却是紧张又是激动的看着这尊鼎,小样子非常期待,时而拍着小手掌,期待的看着鼎炉内的丹药炼成。
“咕噜!”
这时,鼎炉的盖子轻轻颤抖了一下,一阵药香扑鼻而出。
“启!”
乾羽忽然大喝一声,手朝着鼎炉上一啪,只见那鼎炉的盖子猛地掀飞了起来,一道鲜红的光芒从鼎炉之中喷飞而出。只见,在鲜红的光芒中,一枚鲜红的丹药,散发浓郁强烈的药性,直面扑鼻而来。
“唧唧!”
小碧一见那枚鲜红的丹药飞出,激动的尖叫了起来,小身躯快速飞了过去,双手拥抱住了那枚药性十足的鲜红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