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九千岁全文阅读 > 第307章 第一架轰炸机

第307章 第一架轰炸机


空对空优势最大的飞机是战斗机,但现在还没有其他国家涉及到天空作战的领域,只有乐文谦一家,所有乐文谦并不准备制造空对空的,而是全力发展空对地,而空对地优势最大的恐怕要非轰炸机莫属了,哪怕是高科技发达的后代,一家轰炸机的威力都是惊人的,只要能将轰炸机研制成功,几乎就可以断定这场战争的胜利了。r

单纯的想要靠蒸汽动力制造轰炸机显然是不现实的,先不说蒸汽机那可怜的动力,但是蒸汽机庞大的体积,就令轰炸机无法负荷,但想要制造高效率的发动起,可不是乐文谦这二半吊子能研制成功的。r

所以乐文谦还是走投机取巧的路线,先不准备制造轰炸机,而是制造车间设备,毕竟有了工业基础,才能制造更加先进的设备,乐文谦将蒸汽机与兵工厂内的流水线融合在一起,制作出了当今时代第一个机械化的制造车间,然后才开始着手制造轰炸机。r

本来乐文谦对轰炸机的设想还是依靠滑翔机模式,但后来又否定了这个设想,毕竟滑翔机的体积太大的话,无论是起飞时需要的动力,还是飞行中的稳定性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乐文谦将整个想法都颠覆了,从滑翔机想到了热气球,再由热气球想到飞行艇。r

飞行艇的制作方法要比滑翔机简单许多,而且稳定性高,唯一的缺点就是航行速度慢,有一定的高度限制,以及氢气的危险性,稍有不慎,飞行艇就会变成一颗巨大的炸弹,但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乐文谦只能冒险一试,大不了在制作和驾驶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就是。r

既然要造飞行艇,最先解决的还是氢气的问题,想要生产氢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水进行电解,但现在没有电,所以只能寻求另一个办法,就是将活跃金属泡在醋中,经过化学反应就会产生氢气。由于氢气太过不稳定,危险性极高,所以乐文谦只是将原料准备后,但并没有急着生产,而是准备放在最后面再生产。r

解决了氢气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飞行艇的主体部分,想要承载足够的重量,飞行艇的体积就必须足够大,不仅如此,密封性和耐用性也要超强,乐文谦先是找来大批的裁缝,将特殊处理过的布缝制成一个如同导弹一般的巨大气球,每一个缝制的接口,都要经过严格的密封处理,谨防氢气会从里面跑出来。r

主体部分搞定以后,便是下面的机舱,最终设计出来的机舱可以容纳六个人,承载一吨重的物品,为了提高飞行艇的性能,乐文谦只好在蒸汽机上面下大功夫,将蒸汽机的体积再次缩小,直到可以让飞行艇承载,由于飞行艇的动力输出全靠一个总长四米的螺旋桨,所以蒸汽机的性能必须要不变,或者提高。r

为了制造出合格的蒸汽机,乐文谦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最后完成,和机舱组装在一起,然后再将气球部分和机舱连接,将氢气灌入气球内,随着氢气的不断灌入,飞行艇开始缓缓升起,当蒸汽机开始运作以后,飞行艇已经飞到了近百米的高空,由于是第一次试飞,乐文谦不敢自己上去,而是在地面上用旗子指挥飞行艇。r

等飞行艇确定可以飞,且没有什么问题以后,乐文谦便让飞行艇下降,飞行艇的下降方式很简单,在气球的部分有一个活塞,上升的时候是闭塞的,等想要下降的时候则会打开,然后将气球内的氢气和外界的空气交换,等里面的气体质量逐渐变大,气球无法承载重量,就会开始缓缓下降。但‘缓缓’这个词是存在争议的,因为飞行艇的体积太过巨大,哪怕是缓缓下降,等接触地面的那一瞬间,也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力,运气好只会把机舱撞坏,运气不好可能引燃气球内部的氢气,造成大爆炸。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乐文谦在机舱的下面安置了一个巨型的气垫,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r

等飞行艇降落以后,乐文谦便急不可耐的冲了上去,然后命令人先是将气球里面的气体全部排出,重新灌进去纯净的氢气,这一次飞行艇再次起飞的时候,乐文谦站在上面俯视着整个京城,那股属于科学家的成就感再次席卷全身,令乐文谦热血沸腾,怪不得以前人们都说科学家是疯子,原来当疯子的感觉这么好~r

当飞行艇上升的高度停止以后,乐文谦便下令发动蒸汽机,开始向皇宫方向飞去,在到达皇宫城墙的时候便被守兵发现,顿时间警报声四起,无数的兵丁将弓箭和火铳对准了飞行艇,但由于飞行艇飞得太高,火铳和弓箭根本无法伤到飞行艇。r

朱由检被警报声惊动了,连忙奔出大殿,却见飞行艇已经到了他的脑袋上面,朱由检马上将飞行艇和乐文谦这个疯子联系到了一起,嘴角露出无法掩饰的笑容,大声叹道:“乐文谦这个混蛋,终于把轰炸机给做出来了!朕都快等得不耐烦了,哈哈哈,看样子,战争结束,指日可待了!”r

就在朱由检赞叹的时候,却见飞行艇上面抛下一个巨大的布条,布条呈白色,上面用红漆书写着四个大字‘空军一号!’r

见状,朱由检放声大笑起来:“空军一号?怕是天下仅我大明朝有空军吧?”r

乐文谦驾驶着飞行艇在皇宫上面绕了三圈以后,便返航了,而下面的朱由检连忙下令移驾兵工厂,等乐文谦下降的时候,朱由检也到了,在乐文谦走下飞行艇的那一刹那,朱由检两步奔了上去,一把搂住乐文谦,欣喜若狂的大吼道:“爱卿,你便是我大明的第一号大功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