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号”事件
“银河号”事件是指美国根据错误情报,诬蔑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普通商业货轮“银河号”载有化学武器原料前体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运往伊朗,并在公海上对“银河号”进行种种阻挠,干扰该货轮正常航行并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
自1993年7月23日以来,美国以获得确切情报为由,无端指责我“银河号”货轮装载着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前体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驶往伊朗阿巴斯港。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这一行为,否则要按自己的国内法对中国制裁。8月3日,美方竟无视国家主权不得侵犯、别国内政不得干涉的基本原则,要求中国政府命令“银河号”返回出发地;或由美国人登船检查货物,以查明船上是否载有上述化学品;或者索性停留在某个地点,听凭发落。而在这之前的8月1日开始,两艘美国军舰开始在“银河号”航位左右各两海里处进行跟踪,美军飞机也不断在“银河号”上空盘旋,进行侦察、拍照。这些骚扰行为严重影响了“银河号”的正常航行。致使“银河号”货轮不得不于8月3日被迫在公海上抛锚。美方还向“银河号”货轮预计停靠的港口所在国散布其错误情报,要求这些国家不允许“银河号”货轮进港卸货。中方对美方提出的质疑经过了认真、全面的调查后,早在8月4日就明确告诉美方:“银河号”货轮根本没有装载美方所说的两项化学品,并提出由第三国核查的积极建议。但美方对中方的澄清置之不理,仍坚持错误立场,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银河号”货轮被迫在公海上漂泊长达20余天,船员用水、饮水和食品均受严重影响,并被迫改变航线,延误卸货,使中方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我解决问题的诚意,弄清事实真相,尽快解决“银河号”事件,避免更大的损失,也为尽快使“银河号”船员少受折磨,中方提出由第三方对美国所怀疑的船上货物进行检查。8月26日,沙特、中国、美国三方检查人员在沙特达曼港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审阅“银河号”货运清单,找出运往伊朗的货物,进行外观检查;对有疑问的货箱,可卸下进行开箱检查;检查结束后,沙、中、美三方在结果报告上签字,并公布于世。但在所检查的集装箱中没有发现上述两种化学品,美方出尔反尔,撕毁已经达成的协议,不断提出扩大检查范围的无理要求,直至9月4日检查了“银河号”货轮所载782个集装箱,包括从其它国家发运的全部货物。在达曼港进行的详细核查结果表明,中方的结论完全符合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
美国一手制造的“银河号”事件,终于以它自己的失败而告终。整个“银河号”事件共耽误船期33天,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蒙受的经济损失达1293万美元,由于班期延误,交货被迫延迟,使该公司100%准班率保持了数年的中国——海湾集装箱班轮信誉受到极大影响,也使“银河号”货轮上的船员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受到很大损害。
在“银河号”事件中,美国以极不严肃和极不负责的态度,在连基本情况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根据错误的情报捕风捉影,肆意向我施加压力,这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进行正常的海上航运和对外贸易,是一国的主权行为,任何其他国家无权阻挠和侵犯。然而,美国竟然派出军舰和军用飞机对“银河号”实施跟踪、监视和骚扰,还提出了包括让“银河号”货轮返回原地等种种无理要求,致使“银河号”货轮正常的航运业务受阻。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海上航行自由,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公然践踏。
美国在“银河号”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严重地毒化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这种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为,依然是实现和平与发展两大目标的主要障碍。
中纪委第二次全会确定抓好反腐败三项工作
1993年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国民经济保持蓬勃发展势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的形势下召开的。全会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提出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思路与对策,确定了近期反腐败斗争的任务。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我们的人民,是绝不允许出现这种后果的。”
全会指出反腐败要紧密结合重大改革措施和行政、经济决策的实施来进行;反腐败要抓好两方面的任务,一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要坚决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包括纠正不正之风;反腐败要加强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及时规范行为,把惩治腐败纳入法制轨道;反腐败要加强综合治理,既治标又治本;在反腐败斗争中,对广大党员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又是紧迫的。要坚决持久开展斗争,又必须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按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当前全党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务必在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要自觉地执行中央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已经作出的各项规定,做好表率,针对当前的情况,对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申和提出以下要求:(1)不准经商办企业;不准从事有偿的中介活动,不准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任何优惠条件。(2)不准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包括名誉职务),个别经批准兼积的,不得领取任何报酬;不准到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3)不准买卖股票。(4)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赠送的信用卡,也不准把本单位用公款办理的信用卡归个人使用。(5)不准用公款获取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也不准用公款参与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第二,查办一批大案要案。重点查办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件。对严重干扰、阻碍查处案件的必须坚决处理。
第三,狠刹几股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要在全国范围集中刹住乱收费的不正之风,重点治理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职权乱收费。还要刹住用公款出国出境旅游的不正之风。各地、各部门、各行业都要从实际出发,在近期通过专项治理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必须重申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准经商,已经经商的要按规定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执法部门的罚没收入一律按规定上缴,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拨款。反腐败斗争必须把握如下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当前反腐败的重点放在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从领导干部做起,首先从高级干部做起,包括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案,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严肃处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搞群众运动;惩治腐败和扶持正气相结合,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典型,弘扬勤政爱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
在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又要无私无畏,敢抓敢管。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个人是否廉洁,并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同党和政府的威信紧密相连的,从而大大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中央对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自身廉洁了,才能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发言权,掌握主动权。不仅如此,领导干部还要出以公心,克服老好人思想,勇于负责,敢于领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要坚决克服说得多做得少,或者只说不做,对消极腐败行为放任不管的现象。要克服畏难松劲,姑息迁就,在执纪执法上偏宽偏软的现象。
对腐败现象听之任之,对腐败分子心慈手软甚至包庇纵容,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
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一齐抓,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负责。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行政执法监督等专门机关的作用,并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发挥它们的整体作用。必须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反腐败同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方针完全一致,这是夺取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深厚基础和基本保证。我们要注意把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保证反腐败斗争健康、有序地进行。
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严格掌握政策。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要坚决依法办案,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该撤的要撤,该判的要判,该重判的要重判,对于严重干扰、阻碍查案工作的,要坚决处理。
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大事,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题中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当前好的形势的必然要求。
《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发布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80年代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就,进入90年代,稳定和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既面临着一些难题,又有相当大的潜力。而90年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历史阶段,为使我国农业在80年代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于1993年8月20日审议并通过了《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有:
(1)90年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指导思想。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主要产品稳定增产,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适应全国人民小康生活和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步子要加快,到本世纪末,确保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指导思想是: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业基础,加大农业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组织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扩大农村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
(2)90年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发挥各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优势的原则,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国家要鼓励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要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当集中的原则,继续调整布局。林业生产要以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畜牧业生产要在稳定发展肉猪的同时,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生产。牧区要重视草原和“草库伦”建设,搞好草场的改良和开发利用,防止草原退化、沙化,提高肉类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羊毛生产,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水产业要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积极开发外海和远洋捕捞,重视水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
(3)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和各种农业资源的单位产出率。要实现90年代农业的增产目标,必须抓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个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单产水平。要积极组织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水平,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要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要选育、推广、普及农业优良品种。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继续大力开展“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等科技推广活动,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的水平。
(4)加强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加强粮棉油糖商品基地建设,把一批以生产棉花、糖料、橡胶为主的国有农场建设成为专业化、商品化的示范基地。加快速生丰产名特优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强“菜篮子工程”特别是肉蛋奶菜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