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尽显繁荣(1990-1999)全文阅读 > 第42章 1994年(4)

第42章 1994年(4)


  2.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主要任务。江泽民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宣传思想战线必须牢牢地把握这一根本指针,用以指导自己的全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著作,进一步提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宣传思想工作战线很长,任务很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做好各方面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宣传思想战线最重要的任务。各级党委要切实做好党员、干部学习这一理论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在继续办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同时,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地轮训县、团级以上党员干部。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等媒体,深入宣传这一理论。要发挥好中央党校、国家教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组建的五个研究基地在研究这一理论中的骨干作用。第二,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做好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第三,加强思想工作,培养“四有”新人。要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基本国情的教育,做好群众性的思想工作。第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对精神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3.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江泽民指出,要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个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提到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应当明确,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主要在这个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

  各级党委,首先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江泽民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

  江泽民的讲话,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主要任务,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对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寄予殷切的希望。这是新时期党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这个讲话中,江泽民首次提出了“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更是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做好这四项工作,首先要抓好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就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没有思想教育和弘扬主旋律的明确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武装人”是贯通“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通过舆论工具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监督党政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我们的科学决策和改进工作。加强舆论监督,同样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需要。高尚的精神,就是毛泽东早就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精神,就是江泽民概括的64个字的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则是向文化战线提出的重要任务。文艺的感染、启迪、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作品体现出来的。创作优秀的作品,是搞好文化工作,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问题。总之,这四项任务,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也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新时期党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创造、新发展。

  学习徐洪刚活动

  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通信连班长,云南省彝良县人。1971年3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在探家归队途中,当乘坐的长途公共汽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境内时,车上4名歹徒向一女乘客勒索钱物,肆意侮辱。徐洪刚见危相助,挺身而出,同歹徒展开了英勇搏斗。面对4名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赤手空拳的徐洪刚,因寡不敌众,浑身被匕首刺伤多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溅满了四周,肠子也流出了体外。乘客纷纷站起来,大声呐喊。4名歹徒见状慌忙跳车逃窜。徐洪刚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从车上跳下,抱住了最后跳车而下的歹徒的脚。但由于伤势过重,体力不支,歹徒挣脱逃跑。

  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1月10日,济南军区授予他“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2月1日,共青团中央命名他为“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并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会见徐洪刚时,高度赞扬他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壮举,并向陪同会见的党政军领导同志说,要很好地宣传这位青年战士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保持社会的团结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军指战员和全国广大青少年向徐洪刚同志学习。通知指出,徐洪刚同志不畏强暴、勇斗歹徒的英雄壮举和地方党政领导、人民群众关怀厚爱他的动人事迹,是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颂歌,是军民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奏响的建设精神文明的正气歌。徐洪刚成为一名英雄战士不是偶然的,他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优秀团员”和“学雷锋标兵”,先后8次受嘉奖。他不愧是我军的优秀战士,不愧是当代青年的突出代表。他是军队的骄傲,青年的骄傲,也是全社会的骄傲。

  通知指出,为了弘扬社会新风和正气,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进行,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军部队和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宣传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和崇高思想,大力开展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的活动。

  此后,社会各界,特别是部队指战员和广大青年,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向英雄战士徐洪刚学习的活动。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树立社会新风,加强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的制定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作为今后制定各项产业政策的指导和依据。

  制定产业政策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对于当时治理通货膨胀,建立产业的正常发展秩序,增加有效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需求结构和国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组织制定了《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则、产业发展重点和与之相应的配套实施保障政策,以有效地引导我国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制定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了以下原则:(1)符合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密切结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2)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3)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4)具有可操作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产业政策的实施,支持短线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对长线产业与产品采取抑制政策。

  《纲要》提出,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创汇农业,使农产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适应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和国际市场的要求。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要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矛盾,使之逐步与整个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要以增加铁路运输能力为重点,以发展运输大通道为中心,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通信业要以高速、高质、大规模为基点,积极采取国际先进技术与装备,尽快提高国产化比例,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网络建设。能源工业要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做到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巩固和改善现有水利设施,有重点地对大江、大河、大湖进行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逐步解决缺水地区和城市用水问题。

  (3)积极振兴支柱产业。努力加快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的发展,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通过以下措施,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制定和发布统一的产业政策,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实施;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支柱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规范化的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国家在年度股票和债券发行规模中对支柱产业优先予以安排;政府将从财力、物力上支持支柱产业中某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开发,经国务院批准,赋予少数大型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和担保权。按照国际惯例和有关协定条款,将支柱产业的部分产品作为幼稚工业品,采取适当的、有时限的保护;同时,为了换取关键技术和设备,允许有条件地开放部分国内市场。

  (4)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继续扩大对外贸易,积极调整贸易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提高出口效益,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在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方面,国家将采取以下措施: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增加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出口;对少数实行数量限制的进出口商品的管理,按照效益、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实行配额招标、拍卖或规则化分配;健全促进深加工、高附加值制成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的政策;赋予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外贸经营权,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海外直销渠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合理调整关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