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尽显繁荣(1990-1999)全文阅读 > 第53章 1995年(5)

第53章 1995年(5)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科技进步的成效作为考核业绩的主要指标。为加强全国科技工作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设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学技术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必须增加科技投入。科技的解放和发展离不开投入的支撑,到2000年,要实现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

  实施科教兴国,狠抓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环节。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成果转化机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以健全的法制,保护知识产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科技的关键是人才。要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队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三座里程碑。

  1956年1月,党中央曾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确定了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课题。由此,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胰岛素等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第一次跳跃式的发展。这是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廓清了“四人帮”散布的迷雾,极大地解放了科技生产力,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按照技术开发与推广,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这样三个层次的部署,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瞩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它必将使我国科技事业走上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使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其中又一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把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关于科技、教育的论述,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系统、最充分的一次。党的十五大重申,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会报告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1998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本届政府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最大任务,进一步把科教兴国方针贯彻到底。同时决定由朱镕基总理担任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组长,李岚清副总理任副组长。

  几年来,科教兴国理论已逐步被确定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通过一系列中央文件、政策、法规等,把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国策和根本方针。

  强烈抗议李登辉访美

  5月22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宣布允许台湾的李登辉于6月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中国政府对于这一公然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和平统一的严重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抗议。

  李登辉祖籍福建永定,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台北县三芝乡。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执政以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他继任后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执行“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此后亦曾多次标榜:“一个中国是最高原则,和平统一是目标。”但是随着他个人权势的稳固,特别是借“宪政改革”将大陆籍势力排挤出权力核心,全面控制了党、政、军、特、情大权后,开始一方面于1990年授意召开“国是会议”,特赦“台独”分子出狱,邀请海外“台独”头目彭明敏等人回台“共商国是”。此后陆续以“宪政改革”为名,主持修改了制约“台独”的“刑法100条”和“国安法”等相关法规,使岛内外的“台独”活动合法化、公开化。另一方面则虚化“一个中国”。他首先否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1992年12月16日。在宴请“国策”顾问、战略顾问时说:“如果我们只说坚持一个中国,很容易让人家误会,因为在国际社会上。一个中国指的是中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我认为简单的讲一个中国,就中了中共的圈套。”1993年2月,李登辉在接见民进党“立委”时又进一步表露:“我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这样,李登辉从虚化“一个中国”。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而主张“一国两府”、“对等的政治实体”、“阶段性的两个中国”,直至公开主张“一个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1994年3月,李登辉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说:“中国一词是含糊不清阿”,“主权这二个字是危险的单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是“奇怪的梦”,说他要带领台湾人建立“台湾人的国家”。同年4月,李登辉在接见民进党“国代”时又说:“现在没有一个中国的问题,统一后才会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两岸现在是分裂的国家。”

  自公开抛出“两个中国”的主张后,李登辉便加紧推行其分割中国主权的图谋。1993年6月9日,李登辉召集党政高层决策会议,讨论“参与联合国”的方案,并下达了全面推动“参与联合国”的“动员令”。与此同时,李登辉还积极推行所谓“务实外交”,即以独立的“主权国家”名份与各国发展关系,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妄图借国际力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早在其就职三周年的记者招待会上,李登辉就明确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把务实外交和大陆政策两项同时来考虑,找出恰当的策略”,“务实外交以及大陆政策事实上是相互制约的,就是相互牵连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不断地找出自己本身的筹码在哪里,我们的策略在哪里,找出恰当的方法来”。他甚至还说:“我们会找出对我们国际关系最有利的策略。”为了实行“务实外交”,拓展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李登辉“不在乎头衔”,不计较有没有礼炮、地毯,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务实外交”的“门票”,连续几年打着各种旗号频频出动:1992年2月,以“度假外交”之名访问了菲律宾、印尼和泰国,“做了很多不能说的事”,实现了其所谓“破冰之旅”。1994年5月,扯着“典礼外交”的幌子,赴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南非和斯威士兰四国访问,自称利用各种场合“增加了台湾在国际间的出现率”,是一次颇费心机的“跨洲之旅”。1995年4月,又以“私人度假”的名义。访问了约旦等。这次遭遇“冷落”的中东之行,被报界戏称为“沙漠之旅”。而这次6月以所谓“私人身份”访问美国,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是李登辉推行所谓“务实外交”、分裂祖国的重要步骤。他公开承认:他这次访美“最重要的事情是表明中华民国的存在”。

  李登辉这次访美之所以能够得以实现,是与美国国会与政府中一些反华分子的活动分不开的。多年来,美国虽然口口声声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骨子里并不愿意中国统一,一有机会就寻找借口,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企图永远把台湾当成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以保持其在东太平洋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发表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八点主张以后,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经贸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出现了好势头。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其用心是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中国和平统一制造障碍。

  对于李登辉等人与美国有关方面为实现访美目的进行的频频联系,中国方面一直表示极大的关注。美国方面也深知允许李登辉这样身份的人对美进行所谓“私人访问”,有违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根本原则,是对国际外交准则的公然践踏;并因损害中国主权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必然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所以一直在是否批准李登辉访美问题上闪烁其词。早在5月2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克林顿总统已决定批准台湾的李登辉今年6月到美国作“私人访问”之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作证时还说,给李登辉发签证同美台关系的非官方性质“不相符”。就在此两个星期之前,美国国务院在一项有关声明中还坚持认为,同意李登辉访美将给美国外交政策带来“严重后果”,这种访问不管是不是以私人性质进行,都将危及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关系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然而转身就在宣布美允许李登辉访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就又宣称,美国准许李登辉来美进行这次访问“符合美国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的政策”。

  美国这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行径,必然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不满与抗议。5月23日,即美国国务院宣布克林顿总统已决定批准李登辉访美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便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事的极大愤慨,并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声明》指出:“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经过双方长期努力,中美两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确立了处理台湾问题的根本原则,美国政府就台湾问题作出明确承诺,承担了庄严义务。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范围内,双方同意,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继续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十分清楚,美国只能同台湾保持非官方的关系和往来,任何与此相悖的行为都将直接损害中美关系的基础。”“美国政府声称,李登辉是对美国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由于李登辉的身份,不论他以什么名义和方式访美,都必将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严重后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联合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大业,在这个涉及中国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任何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然而,发展中美关系要讲原则,需要双方作出努力。我们要求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重新回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正确道路上来。如果美方错误地估计形势,一意孤行,必将给中美关系带来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完全由美国政府承担”。

  同一天,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就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代表中国政府向美提出强烈抗议。钱其琛表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统一大业,牵动着12亿中国人民的感情。任何国家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行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是坚决不答应的。我们再次郑重要求美国政府认真考虑允许李登辉访美的后果,立即纠正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在23日就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发表声明。《声明》指出:“美国政府企图以所谓国会的‘压力’为它这一严重损害两国关系的行径开脱,这完全是徒劳的。”并表示“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强烈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

  5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也发表严正声明。《声明》表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以及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坚决支持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并对美国政府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恶劣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强烈的谴责。”

  5月2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李登辉拟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一事发表谈话,强烈抨击这一置民族大义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并对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和破坏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公然允许李登辉赴美活动,表示极大义愤。

  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严重而危险的倒退》的评论员文章。“希望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立即取消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不要犯历史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