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特别要抓好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企业要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做到优质低耗、产品适销对路,增强竞争力。要认真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严格财会纪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率。要鼓励企业增加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对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坚决进行调整。企业要从班组抓起,建立和完善内部严格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职工的个人劳动报酬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逐步建立适应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要加强职工在职和转岗培训。要加强和完善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
(6)多渠道增加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建立国有企业增补生产经营资金的机制。要坚持国有企业自补为主、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的原则。国有企业要将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资金。国有企业各种公积金,重估增提和加速增提的折旧资金,财政返还的利润,以及企业通过拍卖、出租、转让等形式取得的净收入,要优先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资金。新建项目要打足铺底流动资金。银行对积极补充自有生产经营资金的国有企业和自有生产经营资金占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国有企业,采取优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改项目贷款等鼓励措施。
(7)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要在转换机制、调整结构的前提下,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把扩大再生产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上。国家在技改项目安排和贷款使用上,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
(8)采取措施,解决国有企业的潜亏、挂账和过度负债问题。对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清理出来的潜亏、各类资产损失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政策性原因等造成的贷款损失,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分别按规定进行处理。对国务院确定的有关试点企业,有“拨改贷”形成的债务、属确需国家直接投资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将原“拨改贷”改为国家投资,转增企业的国家资本金;有“拨改贷”形成的债务、属无资本金或资金未达到规定限额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将原“拨改贷”转为国家投资,作为企业的国家资本金。要探索将国有企业间债务(不含对银行的债务)转换为股权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选择部分城市或企业,在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企业债务清理和重组试点。要探索从机制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债务问题,防止卸掉老包袱又背起新包袱。
(9)加强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企业经营现状和资产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确定重点支持的、鼓励发展的、需要调整的行业或企业,搞好战略调整。
(10)探索分流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效途径。分流富余人员要发挥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积极性。对失业职工,有关机构要按国家规定保证其基本生活,通过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促其重新择业。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职工养老和失业保险方面迈出新的改革步伐,同时推进职工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改革。
(11)要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分开。要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选聘、考核、资格认证的制度。
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见,是在广泛调查、试点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政策性意见。它的根本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即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学习孔繁森活动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西藏日报记者和大众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文章:《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文章详细地记述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并发表了题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
孔繁森是山东省聊城市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济南军区总医院警卫营战士,共青团山东省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兼岗巴县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山东省莘县县委副书记,山东省聊城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行署副专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兼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等职。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
孔繁森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坚强信念,对党和人民始终充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979年和1988年,孔繁森曾两次不顾家庭困难,响应组织号召,入藏工作,先后历时十载。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生的选择中,他的精神境界一次次得到升华。第一次进藏,孔繁森本来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但是报到后,区党委见他年轻体壮、意气风发,决定改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当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为了在农牧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亲自到一个乡试点,又把经验在全县推广。在岗巴3年,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每到一地就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88年,山东省在选派进藏干部时,认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西藏工作的经验,再次准备让他带队。孔繁森心里虽然知道自己家中有不少困难: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年近九旬的老母生活已不能自理;三个孩子尚未成年需要有人照看;妻子动过几次大手术体弱多病……但是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把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祖国和人民。毅然服从组织安排,再次踏上人藏的征程。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了80%。
1992年末,在酝酿调整部分地市班子时,原阿里地委书记因身体不适应,需要调出。西藏自治区党委考虑阿里地处西藏西部,环境更加艰苦,工作更多困难,更需要党性强、作风好、有较强的独立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决定提拔孔繁森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当时,孔繁森进藏工作时间已接近结束,他家中母老、妻病、孩子正在读书,回到家乡去,是很自然的选择。然而,当组织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毅然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既然自治区党委有这个考虑,组织上信任我,我就到阿里去,请区党委放心,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阿里地区工作搞好。就这样,孔繁森凭着强烈的为建设出力的信念,放弃了尽快回乡的机会,担起了阿里地委书记的重任。
阿里地广人稀,面积30。5万平方公里,仅有6万多人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同时,孔繁森面对的不仅是贫瘠和落后,还有阿里高原持续两年的干旱灾害。到阿里赴任前,孔繁森已把自治区的各有关部门跑了个遍,将阿里地区的自然概况和历年来经济统计数字都抄在笔记本上。在阿里工作期间,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孔繁森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区106个乡,他就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孔繁森与阿里地委、行署“一班人”积极探索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道路,组织制定了以外贸、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优先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规划了阿里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
1994年初,正当孔繁森带领全地区人民为实现阿里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奋斗时,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阿里高原,给牧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孔繁森的带领下,地委、行署迅速组织了10多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在领导群众的抗灾斗争中,孔繁森带病指挥抗灾救灾,哪里灾情最重、哪里最危险就奔赴哪里,带领群众奋战月余,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
在孔繁森等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带领下,原来贫穷落后的阿里地区的面貌开始不断改变,先后建起了电厂、水泥厂、羊毛分梳厂,而随着普兰、什布奇口岸的开通,至边境强拉山口公路的竣工,阿里高原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了开放的大门……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1993年增长了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87%。一幅全面振兴阿里经济的宏伟蓝图,正在这雪域高原上成为现实。
正当孔繁森准备进一步大展宏图的时候,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因一场意外的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人们为这消息震惊了,无限深情地怀恋这位把热血和生命献给西藏高原的“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一是他的“绝笔”——去考察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把一切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藏族同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干部的高尚情操。在他在藏工作的近10年间,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下基层搞调研、指导工作,总是身背小药箱,亲自为藏族群众送医送药;每到一处都要看望藏族孤寡老人,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他长期收养了两名藏族孤儿,像慈父般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他关心藏族老人超过了关心自己的母亲,关心藏族孩子超过了关心自己的孩子。他生活极其节俭,对他人,对藏族同胞却慷慨大方,在藏工作期间,他几乎没有往家里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花在藏族群众的身上。他以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藏族人民深深的敬意和爱戴,以自己光辉的一生在藏族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展示了新时期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孔繁森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西藏,传遍了齐鲁大地,传遍了全中国,一场宣传孔繁森、学习孔繁森的热潮在全国展开。
4月8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共北京市委共同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孔繁森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主持。来自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直属机关。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约6000余名同志,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孔繁森事迹报告团从不同侧面介绍的孔繁森生前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事迹。
4月9日,孔繁森事迹报告团在北京大学举行在北京的第二场报告会后,于10日陆续赴河北、山西、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进行巡回报告。与此同时,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对孔繁森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连续的宣传报导,从4月8日到20日,先后发表了《今天仍有焦裕禄》、《爱的最高境界》、《珍珠与泥土》、《咱是党的人》、《共产党人的荣辱观》、《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等一系列的评论员文章。刊登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书记陈奎元、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共同写的纪念文章《西藏人民的好公仆——怀念孔繁森同志》,以及由孔繁森妻子口述,李印中、王华、王长敏整理的文章:《繁森,你真的走了吗》等。
4月1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孔繁森同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千千万万个领导干部中的优秀代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着重学习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宣传部门,要把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安排部署,切实抓紧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