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的决定。这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由国家拨出专款把农民手中的余粮收购起来,作为国家储备,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以丰补欠,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的长期基本稳定。会议还着重指出,为了防止“谷贱伤农”,国务院决定对小麦、稻谷和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政策,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作为国家专项储备;为了保证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需要,各地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留足口粮、种籽和饲料,不要出售过头粮。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会议决定组成以国务委员陈俊生为组长的国家专项储备粮领导小组,直接负责领导和统筹这方面的工作。会议还决定再增拨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增加国家专项贮备粮仓库不足的问题。各地方也要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粮食仓库建设。9月16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
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短期内就已颇见成效。到10月底,国家专项储备收购近100亿公斤,粮食库存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同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同出席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的代表座谈时强调,国家专项储备粮收购进度很快,受到广大农民、地方政府和中央的普遍欢迎。因此,要把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坚持下去,地方政府也要逐步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使国家和地方两级都做到手中有粮。以便调剂余缺,稳定粮价,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同年11月10日,商业部部长胡平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宣布:国务院决定,从1990年秋粮收购开始,将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交售国家定购粮作为农民应尽的义务,必须保证完成。原定购任务500亿公斤的数量、收购价格和“三挂钩”政策都不变。
这次将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并不是粮食购销政策的改变,而是在提法上更加准确。1985年我国将粮食统购制改为合同定购制,但合同定购的数量基本上是指令性的,国家下达的任务必须完成。合同定购任务以外的粮食,采取议价收购的办法。这样,粮食合同定购的合同,就与一般经济合同不同。但在执行过程中,农民对此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既然是合同,那么合则同,不合则不同,交售定购粮的义务观念淡薄,给收购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样,将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有利于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增强农民的国家观念、义务观念和任务观念,保证国家定购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胡平还强调,各级粮食部门一定要全力以赴抓好秋粮收购,在保证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后要积极组织议价粮食收购,一是坚持敞开收购,绝不准以任何借口限收拒收;——是坚持保护价,绝不准低于保护价收购;三是坚持把农民口粮、种子和饲料留足,绝不准购过头粮。另外,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要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既不能回到统购统销的老路上去,把粮食管死,也不能完全实行自由购销。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做到有统有放,放管结合,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统一的粮食市场和粮食流通秩序。
上述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加快了粮食收购的进度,增加了粮食收购的数量,而且收购的粮食质量也较好。这既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库存,又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自己土地上举行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也是亚洲运动会诞生以来的40年间第一次由中国承办。1984年9月,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1985年4月,亚运会组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任名誉主席,北京市长陈希同任主席,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任执行主席。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宗旨是:团结、友谊、进步。亚运会的精神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会徽图案中上方的太阳光芒,取自亚奥理事会会徽,代表本届亚运会受亚奥理事会委托举办;图案中心是由雄伟的、象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长城图案组成的“A”字,代表亚洲(ASIA),“A”字又以艺术形式构成了罗马数字“XI”,体现了第11届的意思。本届会徽的设计者是上海工业大学建筑美术教研室的朱德贤。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一手持有天安门图像的亚运会奖牌,另一手高举表示欢迎和鼓励的熊猫“盼盼”。“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朋友到北京,盼望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盼盼”的设计者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师刘忠仁。本届亚运会的会歌《高举起亚运的火炬》由石祥作词,施光南作曲。
1986年,本届亚运会的工程建设动工。整个工程投资约为21.8亿元人民币,另有举办费约3.3亿元,两项加起来约25亿元,其中国家先后拨款10.5亿元,贷款2亿元,北京市政府承担6.5亿元。其余部分由国家集资解决。本届亚运会基金会主席由荣毅仁担任。集资方式包括请社会各界自愿捐助和赞助、指定产品和标志产品、做广告、发行奖券。本届亚运会的第一位捐款人是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学生颜海霞,她在1987年3月2日向亚运组委会捐款1.6元。向亚运会捐款最多的个人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他于1989年1月12日捐款1亿多港元。向亚运会捐款最多的国内团体是全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曾于1990年3月9日捐款2050万元人民币。社会集资突破6亿元。
1990年4月底,本届亚运工程建设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130万平方米,共有80个比赛训练场馆,其中新建和改建55个,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为亚运服务的邮电中心、新闻中心、电视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发射塔等工程,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位于首都北郊设施齐全的亚运村和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由亚运村长办公室、运动员公寓和餐厅、竞赛信息中心、宗教活动场所、奥委会服务中心、健身中心、娱乐中心、中心花园、医疗中心等组成的亚运村,占地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亚运村有7栋错落有序的运动员公寓楼,有3900个房间、7200个床位,亚运村的运动员餐厅同时可容纳2500人就餐。亚运村的村长为焦若愚。本届亚运会必须配备的器材共303种,其中有70%是我国自己生产的并获得了国际体育组织的批准。北京工人体育场内的计时计分系统,长44米,高11米,是亚洲最大的电子显示装置,被誉为“中华第一屏”的彩电大屏幕,是国内最大的电视屏幕。
“亚运之光”火炬,于1990年8月7日下午,由15岁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从西藏念青唐古拉峰下采得火种,然后被护送到北京。1990年8月22日上午9时,本届亚运会盛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由江泽民总书记点燃。当天,组委会派出4路护送组,将火种送至黑龙江的哈尔滨,新疆的乌鲁木齐,西藏的拉萨,海南的海口,并在当地举行欢迎仪式。8月23日,全国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分4路举行。9月20日晚,火炬接力传递终点的交接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8时半,李鹏总理点燃了铜铸的亚运圣火之鼎。鼎中的火引燃的火炬,在9月22日进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会场。“亚运之光”火炬传递活动行程达18万公里,有全国各族干部、群众1.7亿人参加。
1990年9月7日,亚运村开村仪式在亚运村升旗广场隆重举行。9月8日迎接首批进住的体育代表团。亚奥理事会39个成员中,有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本届亚运会。这些国家和地区是:马尔代夫、马来西亚、也门、不丹、日本、中国台北、文莱、巴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塔尔、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老挝、伊朗、约旦、阿曼、阿富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科威特、香港、叙利亚、泰国、菲律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斯里兰卡、越南、韩国、缅甸、蒙古、新加坡、黎巴嫩、澳门、中国。本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共27个: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击剑、高尔夫球、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卡巴迪、赛艇、藤球、射击、垒球、游泳(包括跳水、水球)、乒乓球、网球、排球、举重、摔跤、武术、帆船,还有两个表演项目棒球和软式网球。参加本届亚运会的各体育代表团人数6578人,国际裁判、仲裁、技术代表600多人,国际奥委会委员、亚奥理事会官员、亚洲各体育组织、各奥委会及其他来宾900多人。参一加本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人数最多,为838人,团长袁伟民。
1990年9月22日16时5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宣布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亚运会组委会主席陈希同在开幕式上致辞。亚奥理事会副主席西尔瓦和哈桑在副主席金宗河、艾哈迈德、陈先陪同下,宣读了已故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生前为本届亚运会撰写的开幕辞。中国的陈龙灿代表全体运动员向大会宣誓。开幕式上表演了气势磅礴的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
本届亚运会是打破纪录最多的一届亚运会。在有记录项目的13天比赛中,各国和各地区运动健儿共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界纪录,刷新42项亚洲纪录和98项亚运会纪录。中国22岁的自行车选手周玲美,在女子场地自行车1公里计时赛中,以1分13秒899的成绩打破苏联运动员埃里卡·萨鲁米叶保持了6年之久的1分14秒249的世界纪录,从而在自行车运动史上第一次在世界纪录栏中写下了亚洲人的名字。
本届亚运会仅多块金牌或银牌的获得者就有198名运动员,仅他们获得的奖牌就达528块,其中中国运动员有108名,占一半以上。多项获奖牌的选手的前19名全是中国运动员,游泳名将沈坚强名列第一,他一人获得5枚金牌。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83块金牌的成绩,遥遥领先,第三次获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奠定了亚洲“体育强国”的地位。
1990年10月7日晚,历时16天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胜利闭幕。闭幕式上,亚奥理事会会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下届亚运会承办国——日本国国旗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徐徐升起。亚奥理事会副主席德·西瓦尔宣布本届亚运会闭幕。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从亚奥理事会副主席金宗河手中接过亚奥理事会会旗和火炬。交北京市人民政府保管,4年后送往日本广岛,在下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交还亚奥理事会主席。闭幕式上演出了壮丽的大型团体操《今夜星光灿烂》。
第十一届亚运会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亚洲“体育强国”的地位。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以183枚金牌的成绩令亚洲和世界刮目相看。海外报刊和通讯社在评论中国健儿在本届亚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时普遍惊呼“中国体育进步惊人”,赞扬“中国写出了亚运新篇章,独领了亚洲体坛风骚”,“中国成了屹立在亚洲的巨人”。
许多国际体育界人士认为,亚运会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体育中心之一。第十一届亚运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振奋了民族精神。外电评论,开幕式的大型团体操“显示了中华民族体质剽悍,向上心和荣誉感”,“写下了亚运史最美的诗章”。长达一个多月,盛况空前的亚洲艺术节,汇集了63台精彩节目,在京演出180场,观众达18万人次。我国52个艺术团体献演的优秀节目,代表了目前中国最高艺术成就,受到了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亚运热”激发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亚运精神”在全国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