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锅锔碗锔大缸——”锔锅锔碗的很少吆喝。听人家说过,这种匠人吆喝“锔锅锔碗锔大缸——”。在我的记忆中,锔锅锔碗的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扁担的一头是带有抽屉的小木柜,内装金钢石钻头、小铁碗(捂钻头用)、小钳子、小锤子、小铜锔及石灰泥等。柜上放有弓子,上方的支架用铁链挂着一面小铜锣,两边各有一个小锤,走起路来,小锤敲击着铜锣丁当作响,代替了吆喝(也有吆喝的),成为行当的标志。扁担的另一头是干活儿时坐的木凳,锔盆碗就是将断裂的瓷器修补好。操作时,双膝并拢,膝头盖上一块帆布或围裙,先把盆、碗、碟的裂碴对好,用粗棉绳儿(头上有个铁卡子)把对好碴的器皿用绳儿拢牢靠了,一手用小铁碗捂住钻头,一手推动弓子,使钻头旋转。通常要在瓷器上打两个向内侧倾斜的小孔,打眼时,钻头常在嘴里抹一下,用唾液“散热”。打眼要选定裂缝的两边,眼儿的大小与行距、孔距.都要视锔子的大小和需要而定,不然起不了拘束作用。然后再铆上锔子,用小铜榔头敲打得严丝合缝,最后再用石灰泥腻好裂缝。锔碗的主要工具是金钢石钻头,天津民间有“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儿”、“锔碗的戴眼镜——找碴。”之语。从前,锔碗人要跟师傅学艺。
那响器的坠儿名“千斤坠”,是师傅在学艺期满后给的,也是一种工艺民俗。铁坠儿是艺人铸的,模印有不同的花纹或文字。锔碗的与“焊铜器焊锡器的”、“补锅的”是三种不同行业。后两种较接近,都自认是出自太上老君门下,因为都用火。
天津还有句俗语,与锔锅锔碗有关,叫作“破罐儿熬整罐儿”,说的是一件打过锔子的瓷器,使用者都会留心轻拿轻放,会使用很长时间。一件完好的瓷器,尚或不留神反而会打碎。无非也是告诉人们,小心没大错,疏忽大意往往会铸成巨大的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