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全文阅读 > 第21章 箍筲、木盆换底

第21章 箍筲、木盆换底


  “箍筲——厄”“箍——筲,有大木——盆换底——”“二个他妈妈快拿大木盆来呀,我可赶上这拨儿啦——”这是相声前辈高英培老先生《钓鱼》里的一个包袱。您别说,天津卫过去还真是都用木头做的家伙,什么大小洗衣盆、洗脸盆、挑水的水筲、倒泔水的“泔筲”、解手的恭桶等等。上好的木器原料使用杉篙,材质轻、耐水性好。也有用软杂木做的,就不太讲究了。天津人管木头做的水桶叫“水筲”,也就把做这种营生的人叫成“箍筲的”了。

  箍筲也算是木工活,却跟其他木匠大不相同。筲匠的大刨子像个大板凳,刨底朝上反放在地,两条腿长,两条腿短,所以就一头高来一头低。一般木匠是刨子推木头,箍筲匠是用木板在大刨子上推。做家具、做门窗的木料要刨成见棱见角,箍筲匠却得把木板两边刨成斜面,怎么呢,因为他做的东西都是圆形的。

  既是箍筲,关键就在一个“箍”字上,箍筲虽是一种粗活木匠,但是得会编箍。箍有两种,一种是用竹劈子编的,像女人编辫子一样的绞着,是圆形的不露头。另一种是铁条的,容易生锈,用得少。按容器来说木盆有两道箍,木筲有三道箍。箍筲的工匠用一种圆口的大铲,把截好尺寸的木桩按年轮弧度一片片劈开,在刨子上一块块对缝,然后在帮板上用勒刨勒出一道槽来,好镶底板,再配好底板就可以上箍了。当最后一块帮板结结实实卡住时,这个木器也就大功告成了,当然还免不了刨光、修饰、底板处抹点油灰防漏,再刷几遍桐油、讲究的东西还刷大漆,比如“喜桶”(陪嫁的马桶)。

  盆桶之类的木头家伙,离不开水泡,一干就拔裂儿,准得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