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津声津世,就是这么哏全文阅读 > 第18章 摇煤球

第18章 摇煤球


  “摇煤球哦——”这种行业已经绝迹了。过去在京津两地,不论是煤铺卖的还是住家户用的煤球都是手工摇的。干这种活的河北定兴人比较多,又那么句俗话叫“定兴县三件宝,洗澡堂子带修脚,摇煤球的满街跑”,所以摇煤球的一张嘴就是一口老家味儿,“摇煤球哦——”

  每年夏末秋初、干燥少雨的季节,摇煤球的老乡就进城了。一身中式打扮,(音免)裆裤大夹袄,顶着个大草帽,扛着一把平头锨,一把五齿耙,一头挂着个大红柳条筛子,另一头挂着个大号花盆儿,花盆上的窟窿眼儿穿着根麻绳,麻绳上系一个纠儿,挂在铁锨把上,远远看去就像出京剧里的角儿——林冲,憨态可掬。他们走街串巷地转悠,甭管瞅见哪儿卸煤,就立马上前跟主家搭咯,“您摇不摇啊?不摇我给您筛出来。”

  摇煤球是个苦力活,都是按“堆儿”计算工钱。(也有的老人说按“吨”,我个人感觉“堆儿”,更接近原生态,因为那时候还没解放,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公制单位,比如“米”、“吨”的使用肯定不太普遍。)用现在的话来说,摇煤球是“计件工资”,等双方协商好价格后,老乡就动手筛煤,先把碎煤块跟煤末分开,为了使煤球保持粘合,要在煤末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黄土,搅拌均匀后和好,在地上摊成薄薄的一片,再用平头铁锨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方块,然后铲进柳条筛子内,架在大花盆儿上,以旋转的方式前后左右摇晃,慢慢就摇出了大小均匀的煤球。

  摇煤球讲究腰劲和手把子劲,好把式一天摇一两千斤没问题,要是两人合伙干更能出活儿。那时,天津大户人家用铸铁的洋炉,烧“大砟”(无烟煤),热量大、冬天取暖合适,可是价钱太贵,一般人家买不起。煤球用无烟煤作原料,适合做饭、取暖、恒温性好、价格又低,城里有许多人使用。穷人家过日子能捡点儿煤核烧就不错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摇元宵的,当时元宵也是人工“摇”,那咱们另外再聊。主要是这会儿我突发奇想——摇煤球的到冬天没活时可以去摇元宵啊,人家不是总说“触类旁通”吗,那多哏啊。要是再联想一下,炉里烧着自己摇的煤球,锅里煮着自己摇的元宵,那不就是“黑白两道”统吃,谁敢说他不是爷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