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竟然想通了全文阅读 > 第7章 第一夜:关于世界——他人即是地狱?(3)

第7章 第一夜:关于世界——他人即是地狱?(3)


  第二天一大早,众僧收拾行李,准备搭船离开。只有一个小和尚,仍然静坐在佛像前念诵经文。大家都在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终于有人承认拿了佛珠。松了一口气之后,众僧又开始窃窃私语,讨论这平日里老实本分的小师弟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方丈缓缓走到小和尚面前,问道:“你不准备离开,是承认自己偷了佛珠吗?”

  小和尚双掌合十,说:“师父,偷珠之名,徒儿愿承担,但其实并非徒儿所为!”

  方丈又问:“既未拿佛珠,为何要担污名?”

  小和尚答道:“徒儿来此,不为得佛珠,但求修佛心。这七日,师兄弟们互相怀疑,既伤自己的佛心,也伤别人的佛心。虽无人承认盗珠,大家的佛心却渐失。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徒儿不用入地狱,只要承担盗珠的污名,就可保住大家的佛心,何乐而不为呢?”

  听完他的话,方丈从衣袖中缓缓取出那“遗失”的佛珠,将其戴在小和尚的脖子上:“佛珠可失,佛心难修。为师本欲以佛珠试众僧佛性,不料却伤了大家的佛心。徒儿你能担污名,保佛心,有资格成为本寺新住持。”

  “这个故事和前一个对照起来,你怎么看?”阿杰趁我没反应过来,先发问。

  “你是说,在这种大家都会受害的情况下,不应自保,反而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主动承担责任?这还真是一个集体主义的结论。”我毫不客气地说。

  “你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换个角度”,阿杰故作深沉,推了推眼镜架,“这还是个选择的问题。在不幸面前,选择帮别人承担一些,至少可以更容易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让状况转往好的方向。”

  “哎!等等”,我总算抓到他的漏洞了,“这不就回到我们最开始的话上了吗?”

  “没错。好吧!这一次算你说对了。”

  短途,还是快捷方式?

  “佛家的寓言和故事,有很多都很有意思。其中的道理往往非常浅显,却都需要听的人换一种角度去看才能明白。下面这个故事也是如此。”

  有一位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想将住持方丈的位子传给弟子。于是,他将自己最优秀的两个弟子慧明和慧缘叫到面前。方丈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后面悬崖的下面爬上来,我就将住持袈裟传给他。”

  二人来到悬崖下,只见崖壁极其险峻陡峭,令人望而生畏。慧明是寺中第一强壮的弟子,他毫不畏惧绝壁的挑战,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登。可是崖壁实在太光滑,爬不了多高,慧明就滑了下来。慧明的意志非常坚定,他一次次小心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起点开始攀爬,却一次次摔落。最终,他凭借过人的毅力和体能,爬到了半山腰,却已耗尽力气,脚一滑,重重跌落,被众僧及时救回,好在他身体强健,没有性命之虞。

  慧明的惨状,慧缘看在眼中。他想:寺中第一高手,大师兄慧明都失败了,我行吗?不过,总不能辜负师父的期待,连试都不试就放弃吧!于是,慧缘也硬着头皮开始攀爬。他准备了绳索,爬得非常小心,费了很大气力,终于勉强达到慧明所爬的高度,但也无力再攀登,只能用绳索挂在半空中休息。

  休息的时候,慧缘低头看了一眼,突然解开绳索,小心地滑了下来。只见他整了整衣衫,头也不回地朝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慧缘看攀顶无望,就此放弃了?大家议论纷纷。只有方丈默然地看着慧缘的背影。

  过了片刻,慧缘重新站到了方丈面前,方丈微笑着宣布慧缘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慧缘向众僧解释:“大师兄是本寺功夫最高者,连他都失败,说明寺后悬崖实乃人力不能攀登的。但是我在山腰处低头下看时,见一条隐蔽的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遇事岂可不知伸缩退变呢?”

  方丈点了点头说:“虽临万仞,心不设壁,即是快捷方式。天不设牢,人自在心中建牢。心牢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粉身碎骨。攀爬绝壁,意在勘验你们心境,能心中无碍,顺天而行,方见佛性。”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教育呢!好学生往往只会听老师的话,记住答案,真正聪明的孩子都是慧缘这样的呀!”我叹道。

  “这倒是。不过,这个故事中有个关键词:快捷方式。这也是很多人会误解的概念。”阿杰用非常别扭的方式把被我带偏的话题方向又拽了回来。

  Candy出门晚了二十分钟,她一边啃三明治一边快速锁上门。这天,公司有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乎她最近能否升职,所以千万不能迟到。

  Candy好不容易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上车后,她告诉司机目的地之后,又加了一句:“我赶时间,拜托您走最短的路!”

  不料,司机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见Candy不解,司机又解释说:“现在是高峰期,最短的路都会塞车。如果你赶时间,我们就必须绕道走,才是最快的路。”

  听完这话,Candy毫不犹豫选择让司机走最快的路。途中,她看见不远处的街道挤塞得水泄不通——那正是她一开始准备走的“最短的路”。最后,虽然路程较远,比平时多花了点时间,却还是赶上了会议。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很多成年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却还是抱持这种简单的思维,以为最简单的路线就是快捷方式——”阿杰一如既往,准备下结论。

  “其实,有时候换个角度,绕远路反而是最快的,对吗?”我抓住机会,抢下了他的结论。

  天下第一的刺猬

  “回到我们今晚最初的话题吧!”阿杰又拿出那本书,随意翻着,“有时候,世界还真是挺险恶的呢!尤其在一个人对世界放松警惕的时候。”

  说完这话,阿杰一副说了某句很厉害的名言的样子,“嘿嘿”地笑起来,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果然,在我的追问下,他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了出来。

  说到百兽之王,一般人会联想到老虎、狮子等猛兽,或者大象、鲸这种庞然大物。可是这个故事要说到的百兽之王,并不是这些常见的角色,而是一个不起眼的家伙——刺猬。

  刺猬浑身长满了尖刺,这些尖刺就是它独一无二的强力武器。凭借这武器,刺猬一度自称为丛林中的霸王,许多动物不服气,前来挑战。

  有一回,野猪向刺猬挑战。它听说刺猬十分凶悍,还以为是个大块头,没想到见面一看这么矮小,还不够塞牙缝呢!于是,它奋力向刺猬冲刺,准备咬断刺猬的脖子。刺猬毫不畏惧,它立即竖起了尖刺。交手的瞬间,尖刺就刺穿了野猪的嘴唇。这一战,导致野猪很长时间不能正常吃东西,它充分领教了刺猬的厉害,以后再见到刺猬,总是躲得远远的。

  还有一回,巨蟒向刺猬挑战。巨蟒听说过刺猬与野猪之战,它分析野猪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嘴太小。俗语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虽然巨蟒没有真正吞过大象,但也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以此震慑对手。它想:大象我都可以吞,还有谁我吞不了?野猪的嘴太小啦,只能咬,吞不下。看我吞下刺猬,活活闷死它!于是,巨蟒就按照计划,找到刺猬,张开大口开始吞吃。不料,刺猬刚一进入嘴里,没等咽下去,巨蟒便觉得有千万根尖刺扎入了它的口腔、舌头,甚至咽喉,剧痛难忍。它想马上就把刺猬吐出来,可是尖刺已深深扎进了肉里,根本吐不出来。挣扎了一段时间,巨蟒被折腾得精疲力竭,终于瘫倒在地,疼痛而死。

  刺猬战胜各种强大对手的消息在丛林中不胫而走,愈来愈多的动物都知道刺猬身手不凡,能以小胜大。最后,没有任何一只动物敢向它挑战,甚至老虎也在公开场合做出表示,承认刺猬是丛林真正的头号强者,只不过它淡泊名利,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让自己作为代理国王治理丛林云云。听到这话,刺猬得意极了,它完全相信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

  刺猬的朋友都是一些非常温和弱小的动物,其中关系最好的是燕子和松鼠。它们见刺猬得意忘形,自以为天下第一,觉得应该给它提醒。它们对刺猬说:“锐利无比的刺是你的长处。可是,你也有短处,比如你的奔跑速度。一旦遇到危险,却用不上尖刺时,你就难以逃脱了。所以,你要抽空锻炼一下,弥补缺陷呀!”

  刺猬不以为然。它觉得,燕子和松鼠除了速度比自己快一些,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它们是因为嫉妒才说出这样的话。它说:“速度快算什么本事,丛林里速度快的动物多了,只有我有尖刺,尖刺才是真本事。再说了,有什么危险能让我用不上尖刺而不得不逃跑呢?”此后,它仍然不去锻炼脚力,整天吃了就玩,累了就睡,过得无忧无虑。

  有一天,丛林里突然燃起了大火。燕子和松鼠对刺猬说:“大火很快就烧过来了,你的尖刺也用不上,快点逃吧!”说完,燕子一眨眼工夫就飞出了丛林。松鼠不停地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虽然比燕子慢了一些,也及时逃离了火灾区域。

  刺猬感到阵阵热浪袭来,它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恐怖和绝望,只能拔腿拼命地跑。可是,它跑得实在太慢了,逐渐被火焰追上。它想起燕子和松鼠的话,终于明白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强者:在丛林,只有能活下去才是强者。然而,悔之晚矣。火焰很快就追上了它,将刺猬的尖刺和肉体烧成了灰烬。

  此后,刺猬的后代不再以天下第一自居,变得非常谨慎低调,总算和其他动物一样,坚强地生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很适合讲给小孩子听呢!教育孩子们不能骄傲。”我也被阿杰绘声绘色的讲述逗得不时笑出来。

  “可是你不是小孩子吧!应该知道这个故事并不只是告诫人们不可骄傲。”阿杰提醒我,“这个故事的主题其实非常沉重,贴切地解释了‘世界如此险恶’这句话。”

  我停住笑,想了一下,说:“你是说,真正的危险是未知,在不知道的地方,也有能给我们带来巨大伤害的事物存在?”

  “没错。这次直接给你一百分。”阿杰刚才短暂出现严肃的表情瞬间又变得得意忘形起来。

  嗯,就和那只刺猬一样。

  不同世界在线的两个老人

  “如果改变视角,事物的表现会不一样。这一点相信你也同意吧!”阿杰注视着被他不断搅动的咖啡,“那么,如果改变视角,世界线(world line)会不会改变呢?”

  “世界线?那是什么?”我对阿杰突然说出的这个陌生的名词感到很奇怪。

  “世界线是爱因斯坦爱一九〇五年在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的概念。广义来说,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存在,从过去,到未来。”阿杰继续发动学者模式,“我想到两个故事,其中有两位著名老人,可以来解释这个概念。”

  有一个牧羊人住一座山的山脚下,靠着辛勤的劳动养活家庭。他家的屋前有条路通向市集,屋后有条路通向后山。他的工作有两部分:养羊和卖羊肉、羊奶。每天放羊到后山,从屋后出门,很方便。贩卖羊肉、羊奶时,他就必须从屋前的路去市集,也很近。

  有一天山体滑坡,屋前的路被一座小土山所阻,变得无法通行了。

  牧羊人最初见去市集的路走不通,只能每天从后山的路绕远去市集。从后山去市集要走十几个小时。时间一长,他觉得生活变得比过去辛苦了数倍,必须设法改变这个状况才行。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要把土山移开。于是,他每天带着儿子开始挖山。不料土山的土质非常硬,里面有许多石头,很难挖,挖出来的土也不能随意丢弃,只能运送到远处的山谷。这样一来,每天只能挖掉非常少的一点。儿子说:“算了吧!这样下去,几年都不能挖走多少啊!”牧羊人的回答非常坚定:“不管多少年,都要坚持下去。就算我死了,只要你还准备在这附近当一个牧羊人,就必须挖平这座山,不然日子根本没办法过。”

  “哎,这故事怎么这么耳熟。这不是愚公移山里面那个愚公吗?”我不禁打断阿杰的讲述。

  “是的。第一个著名的老人就是愚公。不过,这个故事中没有天神的帮助,愚公也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线,有了不同的结局。”

  “我有点懂你的意思了。所谓世界线,也就是命运吧!没有神的帮助,愚公的命运就很惨了呀!难道真的代代挖山不止?”

  “不需要这么累。改变命运,有时候真的只需要换个视角就好。”说完,阿杰不等我回答,继续讲下去。

  一晃半年过去了,正如牧羊人的儿子所说,山根本没有减少多少。有一次,儿子累得大汗淋漓,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他怔怔地注视着面前的土山,突然一拍大腿,说:“啊,真傻!我们真傻啊!为什么一定要移开这座土山呢?”

  牧羊人一听,忙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儿子大声说:“太简单了,一般来说都会先想到这个办法才对——搬家不就行了吗?把羊从后山赶到土山另一面,然后在那边重新盖栋房子。反正放羊不一定要到后山,只要我们离市集近就可以呀!这样做,最多只需两个月的时间。”

  牧羊人听后一把搂住儿子说:“儿子呀,你简直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听完这个故事,我忍不住笑出声:“说真的,我最初听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也在想,这个愚公真是够笨的,一般人都是会选择搬家嘛!”

  “没错,这就是个笑话。可惜,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以为努力不够,以为花更多的力量去尝试,总是多少能改变状况。其实,换个视角,你也许就进入了另一条世界线,从根本上改变命运。”

  “刚才讲了一个愚蠢老人的故事,下面是一个聪明老人的故事吧!”阿杰抿了一口咖啡,继续说,“这个故事的问题是这样的:视角不变,能不能改变世界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