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竟然想通了全文阅读 > 第5章 第一夜:关于世界——他人即是地狱?(1)

第5章 第一夜:关于世界——他人即是地狱?(1)


  “今天,先不讲故事,给你看一本书。”阿杰一坐下,就递过来一本书。

  我大概翻阅了一下,就丢在桌上:“貌似也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呢!不过内容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嘛!”

  “呵呵,这本书卖得很好哦!内容暂且不谈,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吸引人!说出了许多读者的心声。”阿杰把书立起来,封面朝向我,指了指书名。

  “这倒是真的,无论哪个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萨特也说过‘他人即地狱’嘛!这样说来,到处都是地狱,世界能不险恶吗?”

  “如果你这样看,或许是这样的,不过,这样的话其实很难达到鼓励人心的作用啊!就算你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在整个世界面前,个人的力量又有多大呢?”

  “就是啊,所以雨果的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后来到了卡夫卡那里就变成‘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了嘛!”

  “你这个心理咨询师抱有这种世界观真的好吗?太消极了吧!为什么不换种视角呢?”阿杰端起了咖啡杯,“今天我的故事主题,就是关于认知视角的改变。”

  一个司机的前半生

  “有一部电影,叫《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还有一部电影,叫《恶魔岛》。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越狱的。虽然前者更有名,但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它对自由的解释更进了一步——无论你最终能否获得自由,你始终有‘选择’的自由。”

  Cole刚刚抵达海得拉巴。下飞机后,他发现几乎没有出租车。原来,当地的司机正在进行大罢工。正当他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时,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走来。“先生,您是需要叫车吗?现在都在罢工,你叫不到车的,我的车就在不远处。”他一边用流利的英语说着,一边递给Cole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他的英文名字、联系信息及所在出租车公司等细节。

  司机的谈话风格和流畅的英语让Cole吃惊不小。他听说过,一些机场附近拉客的司机善于用花言巧语骗取乘客信任,最后会收取高额路费,狠捞一笔。当时,有两个选择摆在Cole面前:信任这名司机或者等朋友来接。不知何故,他选择了第一种。

  向目的地行驶而去的过程中,司机先生总是想办法找话题聊。Cole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想与司机深入交谈,直到他对Cole的下面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

  “你的英语这么好,难道是修过英文学位?”

  “是的,蹲监狱时修完的英文硕士学位。”听到这话,Cole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沉默片刻后,司机说:“当时海得拉巴发生暴乱,死了人,我被警察抓去,被指控谋杀罪,判刑五年。那年我才二十岁,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么,之后发生了什么事?”Cole问道。

  司机笑着答道:“我在狱中完成了学业。”

  “那你为什么要杀人?”Cole追问。

  “我没有杀人,我是无辜的。”司机平静地说。

  “什么?”Cole不知如何继续问下去。

  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司机接着说:“您大概想问我如何看待这场冤案。一开始,这当然很难接受,不过最后我还是放弃抗争,专心学习。因为我明白了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小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每天我都会遇到各种事情,有幸运的事,也有不幸的事。当遇到不幸时,最终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由我的选择所决定。遭遇不幸时,可以选择成为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习到什么。选择前者,就只能抱怨自己的不幸,选择后者,就会有所得。”

  “道理是没错,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呀!小事还好说,但是遇到重大的不公,比如你无辜被逮捕,这怎么能忍受呢?”Cole替司机感到不平。

  司机说:“面对不公的判决,我无力抵抗,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并没有失去选择的自由。生活中,很多事情会砸到一个人头上,看起来他是被动承担痛苦,但反过来看,他也可以选择面对的方式,决定事情的发展方向。现实决定了我现在的生活,我的选择决定了我日后的生活。所以,我获得了学位,出狱了,组建了家庭,过着美好的生活。”

  说完这段话,司机就换了其他的话题,Cole却陷入了沉思。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司机见Cole的思绪似乎还停留在之前的话题中,就对他说出了这段旅途的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虽然永远有选择的自由,但做出选择却很难。当你做出的选择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时,做选择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这个故事不错,而且听起来像个真实的故事。”我见阿杰又拿起了咖啡杯,知道他已经讲完了,“不过,我更想知道《恶魔岛》的故事情节。”

  “电影你还是自己去看吧!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呀!”

  这家伙,就知道吊人胃口。

  情人之间的博弈

  “刚才,你提到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关于看待他人的。”阿杰给咖啡加了一勺糖,慢慢搅动。

  “你想说‘他人即天堂’吗?”

  “不,这次,视角转换的重点不在于他人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去看他人。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到了两个故事,我们一个个来看吧!”

  电影《泰坦尼克号》让人们记住了杰克和露丝的凄美爱情,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悲剧性的海难事故。这是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另一个爱情故事。

  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前,一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可是救生艇上只能再容纳一个人,这时,丈夫抱了一下妻子,然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妻子站在渐渐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对丈夫喊出了最后一句话……

  讲到这里,阿杰问我:“你猜,她会喊什么?”

  人心难测,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一点也不奇怪。按照常理,妻子应该是痛骂这个负心的男人吧!且慢,阿杰这个故事一定不是这么简单的。不过,我故意不继续猜,好满足阿杰喜欢卖关子的心理。

  “哎,我想不出,你接着说嘛!”

  “哼,没有互动精神,太不配合了,我偏不说。跳过这一段,先讲故事的结局。”

  泰坦尼克号沉没了,丈夫回到家乡,独自抚养女儿。半个世纪过去了,丈夫病故,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

  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泰坦尼克号时,母亲已身患绝症。在日记中,父亲写下了那天独自跳上救生艇时的心情:“我多想再跳回去,和你一起沉入海底。直到听见你的最后那句话,我只能停住脚步,让你一个人在海底长眠……”

  最后那句话,就是:“照顾好我们的女儿。”

  第一个故事讲完。阿杰得意地搅着咖啡,说:“你是不是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替别人的行为下判断。呵呵,如果你这样想,也只是五十分,猜对了一半而已。”

  “哦?另一半是什么呢?”我已经发觉到这个男人喜欢卖弄聪明的本性,就懒得去逗他,故意不动声色地问。

  “另一半是情感的博弈。第二个故事可以让你明白这一点。”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不幸遇到一个变态杀人狂。杀人狂是个心理非常扭曲的人,专门挑情侣下毒手,杀人之前还要让他们玩游戏。游戏很简单,两个人玩猜拳,剪刀石头布,一局定输赢,输的人当场被杀死,赢的人会被释放,平手的话,则是两人都被杀。

  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在附加了生死的赌注之后,变成了恋人之间的性命博弈,即使一方能活下来,也要背负害死恋人的心理罪,简直就是魔鬼的游戏。更可怕的是,杀人狂允许两人在游戏开始前商量一分钟。这其实是对两人感情的终极考验。一般来说,两人会选择用平手的方式殉情,可是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想偷生,就能保证自己绝对存活,而对方在死前,也会看清这个曾经与自己海誓山盟的人的真正本性。

  和许多情侣一样,故事中的这对情侣选择了殉情,他们决定都出石头。最后,伴随着杀人狂的大笑和枪声,女孩倒下了。因为,男孩出了剪刀,女孩出了布。

  “讲完了?”我见阿杰停下来不说了,急忙问道。

  “是的。”阿杰答道。

  “这算什么。这么阴暗的结局,还说他人不是地狱吗?”

  “在我们眼中,故事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

  “我们眼中?”

  “是的,我们,包括你、我、故事的旁观者,甚至杀人狂也算。”

  “那么,你的意思是有谁不算?”

  “那对情侣不算。没错,这是个悲剧,不过不是表面上这样的悲剧。这是一个博弈的悲剧,这两个人都没有让对方死的意愿,事实上,在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让对方活’的博弈。”

  “这怎么说?”

  “男孩和女孩约定了要出石头。但如果真的都出石头,两人就都要死。他们都不想让对方死,要让对方活下去,所以不约而同地背弃了一起出石头的约定。这是博弈的第一步。第二步,既然都出石头,对方就会死,如果要让对方活下去,出剪刀就可以了。于是,男孩就出了剪刀。”

  “可是女孩是自私的,她本来想出布活下去,没想到男孩出了剪刀,反而赢了自己。”

  “不,你搞错了出发点。对这两人来说,让自己活下去不是这场博弈胜利的标准,让对方活才是。”

  “哎?”

  “也就是说,女孩在这场博弈中,比男孩多走了一步。她知道男孩为了让她赢,一定会出剪刀。所以,为了让男孩赢,她出了布。”

  “哎?真相是这样吗?”

  “当然,真相只有这两人心里知道,在我们眼里,只有一个结果,剩下的是两种相反的可能。很多时候,只是知道结局,很难说真相是怎么样的,就如同薛定谔的猫箱,打开之前,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我们如何看,决定了真相如何被看到。”

  冒牌天神

  “Jim Carrey有一部电影《王牌天神》,说的是一个凡人暂时成了神的代理人,处理人类的欲望和要求的故事。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算是那部电影的一个精简版本。”阿杰一口气喝完了咖啡,开始了一个新的故事。

  一座庙里有一尊佛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据说,这尊佛像有求必应,十分神奇。

  这座庙还有一个独特之处:住持大师长年在外云游,庙里平日只有一个清扫佛堂的小沙弥。小沙弥每天看着来膜拜佛像的人,心想,这么多人,每人一个心愿,佛祖都要一一满足,佛祖岂不是太辛苦了吗?因此,他很想分担佛祖的辛苦,一天夜里,他向佛像说出了想法。他说完之后正准备起身回房,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谢谢你,既然如此,明天,我们互换一下位置,你来当佛,我来当小沙弥,这样我就能休息一天了。但是,在你当‘代理佛’期间,只可倾听,无论听到或看到什么,都不能说一句话,可以吗?”

  听到这话,小沙弥被吓了一跳,但他相信说话的无疑就是佛祖,于是赶紧答道:“好的,佛祖。”

  第二天,佛祖变身成小沙弥,而小沙弥则变成佛像代替佛祖来倾听膜拜者的要求。

  有了倾听人们心里话的能力之后,这一天,小沙弥听到了各式各样的祈求,这些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很多次,小沙弥都想对这些要求做出回应,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因为他必须信守和佛祖之间的约定。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日薄西山的时候,当地第一富商的儿子来到佛像前,他的愿望很简单:财产增加十倍。小沙弥觉得他真是贪心不足。富家子祈愿之后,不慎将一袋钱落在了佛像前。小沙弥看在眼里,想出声提醒富家子,但是碍于与佛祖的约定,他没有说话。

  富家子刚离开,下一个进来祈愿的人是一个穷苦人,他的妻子患了重病无钱医治,他祈求佛祖能给自己一点治病的钱,好拯救妻子的性命。小沙弥想:我现在是代理佛,只能倾听,不能给他什么帮助,不如等和佛祖换回来之后,再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帮助这个人吧!

  穷人准备离开的时候,无意间低头发现了佛像下的那袋钱。他很高兴,觉得佛祖果然显灵,于是赶忙向佛像磕头,之后拿着钱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小沙弥很想跟穷人说:这钱是别人遗落的,并非佛祖显灵施舍。万一那个富家子找来可怎么办呢?但是他又转念一想:富家子那么富有,说不定根本没把这袋钱当回事呢!这样一想,他又闭紧了嘴,目送穷人离开。

  这时,第三个祈愿者进来了,这个人将要出海经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接下来的海上旅途可以平平安安。小沙弥想:这附近也从未发生海难,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就在商人准备离开的时候,富家子回来找遗落的钱袋了。他见商人准备离开,不由分说,一把抓住商人,要他归还钱袋。商人说没看见钱袋,但是富家子不依不饶地骂道:“我才走一会儿,回来就见到你,不是你还有谁会拿?你这个人看着挺斯文,居然在佛祖面前做贼,不怕报应吗?”

  商人觉得又气愤又委屈,他想:既然在佛祖面前,我更要和你论个公道!小沙弥见两人几乎要动手打起来,再也忍不住了,他像佛祖一样直接对富家子的心灵说:“你的钱袋不是这个商人捡的,而是在他进来之前的一个穷人捡的。”富家子听到佛的声音,不再与商人争执,急忙找那穷人去了。商人也匆匆离开,差一点就没赶上出海的船。

  这一天结束时,佛祖走到佛像前,祂对小沙弥说:“约定了只能倾听,你为何又开口呢?”

  小沙弥虽怕受到佛祖惩罚,但他认为自己打破约定的理由是没错的,就鼓起勇气辩解:“弟子怕他们打架出事,才出声阻止。而且,弟子说出的是真相,不曾打诳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