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组织者精心安排的测试。组织者找来了10名志愿者,带领他们来到一个较为封闭的房间,告诉他们先待着这里,一会儿会有人过来安排具体测试事宜,并叮嘱他们没事不要随意走动、离开这个房间。
负责人离开了,屋子里只剩下10个受试者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几分钟后,房间的一个出口处开始冒烟,并有微微的什么物品烧焦的味道飘了出来,很明白,这是火灾的前兆。
仅仅过了4秒钟,一个人迅速地站了起来,急忙向紧急出口跑去,剩下的9个人互相看了看,依然坐在那里等待负责人的到来。
由于没有任何警报、通知和其他方面的信息,烟雾有些浓烈了,但似乎看上不去不是那么危险,几个人干脆不再互相观望,仍然继续坐在那里等候负责人的到来。
刚才走开的那个人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回头看到大家都坐在那里,就也回到了刚才的座位上。
又过了9分钟,这个人认为危险可能真的会发生,他不再考虑什么测试和负责人的叮嘱,终于起身离开了房间。而其余9个人,依然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最后,这个测试的结论出来了,那就是:如果真的发生火灾,会有大部分人丧命在他们做出的错误的选择上。
【爱心课堂】
鼓励孩子挑战权威
一般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其实,正是“听话”才扼杀了孩子面对权威时的一些可贵品质,记得冰心老人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子是巧的。”孩子有时候与我们做父母的观点相,与我们争论,向我们挑战,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当我们发现孩子与我们有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应当找时间与孩子认真地谈一谈,看看孩子这种新的思想是否有什么不好的倾向,如果明知孩子有了新的想法,却不去及时交流,了解,那么假如孩子的想法一开始就有缺陷,这种缺陷在他(她)的头脑中保留并发展下去,孩子便会在这种思想的指使下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来,而且这种思想一旦经过认知强化便很难纠正。
在与孩子讨论他(她)的想法时,应当给予足够机会让他(她)尽情表达,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应避免讲出任何伤害他(她)自尊与感情的话,否则会阻塞进一步交流的渠道,使孩子存有戒心,不愿意再向你敞开心扉。
我们应当随时准备接受与我们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想法,这需要做父母的有一定的修养与鉴别能力,能够认识孩子思想中的闪光点。对不能认同的想法,父母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立场,不过不能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他们的思想,应当尊重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给他们思考吸收的机会。在阐明自己的看法后,我们可以说:“这是我的想法,但你有权利按自己的思路去想问题,不用急于做决定,再想想看,或者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这类话是很开放的,却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必须愿意重新衡量自己的观点,搞清楚究竟谁的观点更符合实际,或更有道理,而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头脑必须开放,能做到这一点,尤其对父母来说很不毫容易,但我们必须做到,要想引导孩子正确思考问题,就需要有这种耐心与风格,而不是强迫他们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