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则寓意深刻的童话。
在一个杂耍班里,一个木偶不喜欢那里的环境了,趁着一天深夜,逃跑了。杂耍班老板发现木偶逃跑,又气又急,便派人四处寻找,以防耽误演出赚钱。
派出去的人搜了整个小镇,最终错把一个和木偶相貌相像的孩子给抓了回来。尽管老板发现这个孩子不是那个真正的木偶,但是很快地,他又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因为这个孩子听起话来似乎并不比那个逃跑的木偶逊色。
在接下来的日子,老板好好地对这个孩子加以训练,每次演出都能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而这个孩子也因为得到更多人的喜欢,而愈加听话起来。
【爱心课堂】
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听父母的话,听话才是好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很多父母都可能这样对孩子说。很多孩子也认同了父母的话,乖乖地做起了听话的“好孩子”。
但是,这个故事给了家长敲响了警钟:你是否在为你制造了一个听话、顺从、遵守纪律和规则的产品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你可能会失去了一个充满个性、独立性的活生生的孩子!
是的,木偶是听话而且顺从的,但是它是没有自己生命的物品,它没有属于自己的意志,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哀愁,它的一切都听从于它的主人。
生活中这样强势的家长,左右孩子选择和生活的家长还少吗?这样的家长,不仅在大事小情上帮助孩子拿着主意,在孩子该学习什么兴趣班、该报什么志愿,甚至该和谁谈恋爱和结婚的事情上都要狠狠插上一杠子,他们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和看法,打着“我做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肆意地干涉着孩子的人生。
在“我把一切都给你安排好了”的家长的强大溺爱下,孩子往往养成依赖和顺从的品行,当然,苍白而无力的生命感觉也让他们感到强大的愤怒,因为,他们自己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父母才是。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吗?不听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吗?在听话与不听话之间,父母需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尊重了孩子独特的生命。
我们的传统教育促使我们一直推崇的是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也强调整齐划一。孩子们接受的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要求、衡量着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基础迥异的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父母更要为孩子的个性成长捍卫出一个空间,而不是进一步扼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