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寂静的乡村全文阅读 > 第1章 《最后的茅屋》 画境

第1章 《最后的茅屋》 画境


第一节

凤凰岭,岭北是峡谷,岭南是松林,茅草坡,田畴和村落。

梁桐来凤凰岭写生,这里起伏联绵的山峦,这里粗壮遒劲的树木,这里各具形态的田湾和古朴的民居,这里的一石一草,无不是他想要搬进画布的景致。

梁桐在镇里已经很腻烦了那千孔一面的现代建筑,也不满足仅给学生作示范的教科书上的那点美术图例,今天的凤凰岭采风,不虚此行。日头偏西了,他竟然没有察觉,只到不远处有“喔吙,喔吙”的吆喝声传来,他才收拾起那些画具,寻声向前走去。

山口伫立着一位老者,白发白衫,长髯飘飘。老者面向北方狭谷,又“喔吙,喔吙”地吆喝了几声,转身向不远处的一栋茅屋走去。

梁桐的眼睛突然一亮,眼前的茅屋不正是他多年来苦苦寻觅的景致吗?他立即撑起画架,打开画箱,取出调色盘,色彩和画笔,趁着夕阳还未落山,他要把茅屋搬进他的画布。

淡蓝的天空中有几片桔红的云,那是夕阳抹上去的色彩。起伏的远山是一片浅黛,近山是绿,深深浅浅的绿,绿的树叶,绿的草丛,绿荫中的树杆和山石。几笔桔黄,几笔淡赭,那是夕阳的余辉。茅屋,属于千根柱子落地的那种建筑结构。粗粗细细的木桩密密的竖立着,这便是茅屋的墙壁,短短的屋脊,长长的屋檐,左边屋面向前伸出,屋檐低低的,整个屋面是一个用灰褐色的茅草搭成的梯形几何体。几根青藤从左边最低的屋檐处爬上了屋脊,一些红红绿绿的叶子和花缀在灰褐的屋面上。屋后是一棵高大的板栗树,屋前的右边,有几棵樟树,象撑起的几把深绿的巨伞。茅屋的右檐搭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石上的青苔已爬上了屋檐,与那屋上的红红绿绿连成了一片。

梁桐正画得入神,突然传来蹄蹄踏踏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奔驰而来。梁桐停下笔来细看,原来是一群羊从山口回来了。径直从后门进了茅屋。

太阳已经落山,梁桐的这幅写生还只是完成了初稿,他觉得明天还有必要就着今天的观察角度,对画作些加工,他打算今天就在茅屋里过夜。

梁桐收拾了画具,穿过小菜园,走进了茅屋,他觉得好象走进了时间隧道,走向了远古。茅屋的大部分空间被隔开让羊群占据了。小部分空间是放羊老人生活起居的全部。进门处摆放着几个木墩,这是主人和客人安坐的所在。右上角,几块石头上支着一口锅,红红的火舌正舔着锅底。锅上又有一口鼎锅被一根可以滑动的木勾挂着,木勾的上端又倒扣着一口破损的的大锅。屋的左侧,挂着半张竹卷垫,里面就是主人安睡的地方。借着暗暗的火光,还可以看到室内有几个瓦罐,木壁上挂着几只羊腿和山鸡。茅屋内的一切都保留着极其原始的面貌。

茅屋的主人把羊照料妥当了,顺手从小菜园里摘了些瓜豆进来,见屋里有生人也不惊讶,并首先开口打破山岭的静寂:“我早就看见你呐,天快黑了也没急着赶路回家,我就知道你打主意要在我这里过夜。来,帮忙掐豆子。”

梁桐忙着帮老人掐豆角,边接上话:“老人家好精神,好身体,这么大年岁了,还养着这么大一群羊,怎么不叫老伴和孩子来做帮手?”

老人拿出洗澡盆,倒了锅里的热水,让梁桐洗澡,又从瓦罐里舀出米来用鼎锅煮饭,好一会才答话:“先前有过一个孩子,那年修通向县城的公路时,放炮被炸死了。没过几年,孩子他妈害了一场病,也走了。”

“对不起,真不该提起这些让您伤心的事来。”

“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活着,这算什么。”老人找来马灯点上,又剁了一只山鸡用罐子煨在火里。

屋子里亮堂了许多,木条夹成的墙壁,有些小小的缝隙,靠近生火的地方,木条边都立着薄薄的石板。

梁桐洗完澡,坐在旁边看着老人煮熟了饭又忙着炒菜,突然象想起了什么,马上从行囊里拿出一包卤猪头肉,几根火腿肠,一瓶小曲酒,放在一个大木墩上。两人就着木墩,陶罐,开始尝着山鸡肉是不是煨熟,出味,也尝着火腿肠是不是乡下的香肠那个味。

两人边饮酒,边说话,梁桐借着自己的红脸,说道:“多谢老人家的招待,我还不知道老人家贵姓呢?”

“姓刘,刘德林,人们都叫我林老。”

“林老高寿?”

“七十六呐。”

“这群羊,有百来只吧?”

“没有。早先是有过百把多只,村里让人来牵走了十多只,后来我又卖了十几只,现在只有八十几只了。”

“这是您老养的羊,怎么村里说牵就牵了,一点报酬也没有吗?”

“小事呢,这羊原本只有七八只,是集体的,生产队安排我放羊,我只是管放就是了。后来搞承包,村里当时准备包给一个小青年来养,小青年宁愿到南边去打工挣钱,也不愿养羊,觉得养羊没出息,于是我只好接着养。当时,村里也没收我的钱,现在他们要牵就牵呗。”

“您养了这么多羊,收入应该很可观的,可您这屋里什么都没添置,您都存入银行啦?”

“我置家具干什么,我存钱干什么,我卖羊的钱都拿来还情了。”

“还情?您欠人家很多的情?”梁桐很有一些不明白,一个老人,没有了亲人的老人,通常是很少参加乡邻们的红白喜事的,况且,他自家应该也是几十年没有办过事,哪来那么多情要还。

林老见梁桐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他,便解释说:“这情,并不是我们农村谁家有红白喜事,去吃酒,要上情记账的那种情。而是人家帮了我,我不该忘记的那种情,俗话中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说法,何况,这里的大人小孩给我帮了很多忙,我也该给他们做点事呀!”

因为多喝了一点酒,林老的话也就多了起来:“村里前两年要加宽村级公路,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我一下子就拿出了三千块,接下来是什么修水池,搞饮水工程,我又出了两千,村里来了什么领导指导工作,这是好事啊!他们要吃餐把饭,要杀几只羊,只管牵!现在学生上学,要钱多,有的家长一时凑不起学钱,要向我借,说是借,起实也没还过,借什么呀!说那么好听干什么呀!没钱拿几个去得哪。”

梁桐给林老递去一支带嘴的纸烟,点燃,林老吸了一口,接着又说:“这周围几户人家大人小孩待我都很好呢,我吃的这些大米,面粉,油盐酱醋,喝的这茶和酒,都是他们送的,我要是有点头痛脑热的小毛病,请医生,抓药熬药,都是他们忙前忙后。特别是那些学生,经常来帮我扫地,洗衣服,他们的情我还不清呢。”

梁桐边听着林老讲养羊还情的故事,边洗涮了锅盆碗筷。又烧水让林老洗澡,他俨然把自己当作了老人的儿子。梁桐的家在镇上的一所中学里。梁桐在家的时候,这些洗锅刷碗的事他很少做。他潜心要做的事,就是画一组具有乡土特色的风景画,他要到市里去办个人画展。他觉得城里人的眼光越来越看重具有乡土特色的东西。他已经画了不少有关高山瀑布,树林田园,小桥流水,村落吊脚楼方面的画,这些画他都觉得不称意,今天偶然遇见的茅屋是他梦寐以求的作画素材,他以为,今天就是给老人当孙子也值得。

梁桐和林老谈得很投合,只到两人挤上那窄窄的床上,还谈了几个小时才安睡。

第二天,梁桐用了将近半天的时间来加工他的画作。林老在旁边捋着长长的白胡子,笑眯眯的一个劲地说:“好,好,画得好。要是你能把这幅画送给我就更好。”

梁桐有点为难,他说:“今天把画留下来是不行的,要等我办完展览以后,我再给您送来。说不定,还给您带来一个惊喜呢!”

梁桐告别了林老,老远还听到林老的喊声:“别忘记了,到时候给我送画来,我还是在这里煨野鸡肉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