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寂静的乡村全文阅读 > 第42章 第一面墙报

第42章 第一面墙报


第三节第一面墙报

“汪向阳拜张治钟医生为干爹了。”张洪先小声地对郭汉林说。

“部队里也结干亲吗?”郭汉林有点怀疑。

“个人行为吧,两人私下的事,没有人干涉。”

“你怎么知道的?”

“我亲耳听到的,前些天,就汪向阳和张医生两人在办公室,我从办公室门前过,听到他们两人谈话很投机,我就在门边多听了一会儿,汪向阳说:‘张医生,您四十多岁了,没有孩子,您就不想认领一个男孩做您的儿子吗?’张医生笑着说:‘哪有这样的好事啊!也没有谁平白无故地愿意叫一个陌生人为父亲的。’‘我就愿意啊!’汪向阳认真地说。张医生乐得合不拢嘴,应承着说:‘你有父母亲,你是他们的儿子,你愿意的话,可以做我的干儿子。’你看,这不是真的吗?”

“这好像是故意套近乎,无话找话说,恐怕是在开玩笑,不能当真。”郭汉林还是不相信。

汪向阳是卫生教导排结业时文化成绩第一名的那个人,年龄最小,个子也不大,白净的脸上五官长得很标致,一看就是一副小帅哥的模样,很讨人们的喜欢。临床实习时,各科都很关照他,没让他吃什么苦,战地救护考核时,一次是因为暴露在假设敌方的火力下,监考官说,你已经“牺牲”了,此次考核无效。第二次考核,给一个较大个子的“伤员”包扎后,却怎么也拖不回安全区,因此得分不高。教导排结业分配时,鉴于体力单薄,没有让他下连队当卫生员,留在医院当护士了。两年来,他的个子高了,但仍然是一个娃娃像,还是很讨人喜欢。

张治钟医生是外科主任医生,妻子在三十三医院也是医生,可是结婚十多年,没有孩子,这是他们感到遗憾的。想有一个儿子在面前撒撒娇,这是情理中的事情。

郭汉林和汪向阳两人相处一直还蛮融洽,虽然不是老乡,但也算是老友,从新兵连到教导排,再到医院,一直都是住在一起,没有分开过。

这天,在宿舍里,汪向阳换衣服时从衣袋里滑出一块瑞士手表,二十一钻的。一个士兵,每月七元的津贴,还要零花,哪有钱买这么贵重的东西。汪向阳见郭汉林望着他的手表还显出惊讶的神色,忙解释说:“这是张医生借给我的,张医生说他家里有两块手表,多出这一块,放着没起作用,就借给我了。”

郭汉林并不惊诧汪向阳有一块瑞士手表,只是证实汪向阳与张治钟医生的关系真的不一般。可能张医生需要一个干儿子寄托闲情,可能汪向阳需要一个长辈便于自己成长。

战友们都渐渐有思想了,都渐渐成熟了,张洪先已经在开始考虑借助业务专长,走当一名医生的未来人生之路,汪向阳也在开始考虑怎样借助权威人士的关照,以便于自己迅速地成长。而自己,真是一个苯蛋,怎么就从来没有想过规划自己的人生这码事呢!

郭汉林本来就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这一阵子,更加沉默了。他联想到这两年来自己的部队生活,从新兵连到教导排,又从教导排到医院的供应室,再从供应室到内科,都是领导在安排,自己是服从,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向和个人奋斗目标可言。义务兵自己难得做到职业规划。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好好做一块砖吧。

一天,郭汉林在广州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士报》上看到,三十三医院的十八岁女战士金吉芬在扑灭山火中英勇献身。因为事迹感人,广州军区政治部追授她为“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战士”的称号。金吉芬是本师炮团金政委的女儿,加上金吉芬是部队卫生战线的好典型,觉得应该办一期墙报,宣传一下她的事迹。主意拿定,郭汉林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于是立即着手找资料,在整张整张的白纸上用毛笔字把从报上摘抄下来的有关金吉芬的事迹的文字内容誊下来,用半张纸的大小放大金吉芬的头像,用广告色把画画成彩色头像,用来作刊头,用了几个休班的时间精心准备,墙报终于贴出来了。真人真事,贴近生活的墙报内容,逼真鲜活的人物画刊头,装饰得体的插图和边框,这在人们眼前一亮。这件事在医院里引起了一场不算小的轰动,连师政治部宣传科的人都来看了墙报。

郭汉林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认为,做一些让别人觉得获益并且愉悦的事,

即使自己牺牲一点休息时间,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