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全文阅读 > 第5章 全面发展我最棒(2)

第5章 全面发展我最棒(2)


  3、反复读到流畅:要想从文本中获取准确的意思,需要平稳而快捷的阅读——也就是一种流畅的阅读。大概在2年级左右,孩子的阅读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反复阅读熟悉、简单的读物,可以培养孩子快速解析词汇的能力,他的阅读会变得更加流畅。

  4、与老师交流:如果你的孩子在阅读理解方面感到非常困难,他可能需要更多特殊的帮助——比如说,需要增加他的词汇量,需要多进行发音练习。

  5、补充课堂的阅读:如果孩子在课内学习一个特别的专题,可以帮孩子找一些相关的容易阅读的书或杂志。多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可能相当困难的课堂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感受。

  6、与孩子聊聊正在读的书:这种口头交流可以帮助孩子记忆,也可以帮助他去思考。在阅读之前、中间和之后,都可以问一问、聊一聊。比如说:

  ·阅读前:“这本书的什么地方让你感兴趣?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没意思?” ……

  ·阅读中:“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它跟你先前预想的一样吗?后面会发生什么?” ……

  ·阅读后:“你能不能大概说说这本书的内容?你喜欢它吗?喜欢什么地方?这本书会不会让你想到别的一本书?”

  关于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后面的章节里还会详细谈到。

  思维能力我最棒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一、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

  二、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

  三、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现象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物质植物生长素。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四、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孩子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孩子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 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法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六、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流畅性最高。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七、影响刨造性的因素

  1.环境

  从环境方面来说,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气氛、老师对孩子自主性的鼓励和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2.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说明,高智力只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力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

  3.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八、创造性的培养

  要想培养人的创造力,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即解决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解决的是创新的能力问题。一般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了创造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环境,托兰斯提出五种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孩子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孩子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孩子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一些专家认为,创造性的活动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创造性思维常常需要等待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应接纳孩子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孩子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孩子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孩子的观点,要正面鼓励替代反面警告。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孩子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去掉定势和从众的思维方式。

  5.给孩子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领略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用途扩散即让孩子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2.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孩子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

  学习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四)培养创造力的原则

  我国学者段继扬提出以下十条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原则:

  (1)主体主导原则

  (2)求优求异原则

  (3)启发探索原则

  (4)实践操作原则

  (5)民主愉悦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成功激励原则

  (8)积极评析原则

  (9)全体全面原则

  (10)不悖伦理原则

  想象力我最棒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