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用说?肯定是想办法弄船下水采沙了。”刘老二明白沈为的想法,看得到的赚钱生意谁不想做。就是采沙船的制作成本有些高,一套采沙船最少包括带有发动机和打桩设备的灌水采沙船一只,运输用船两只,下沙船一只,钢制的十二米左右的抽沙杆子两根,就算现在是垄断经营,岸边的有专门的下沙设备,可以减一只下沙船,但其它的东西是一样也不能再少,这些设备加起来得好几万元,一般的农村家庭根本拿不出这笔钱。r
这时,已经有运输船把抽取的河沙运到了岸边,在下沙设备的轰鸣声中,一股股满含着沙粒的黑色水柱从碗口粗的塑料管里喷涌出来,流到沈为买下的滩涂荒地里,几个沙民熟练的把水重新引进江里,河沙慢慢沉积下来,几船沙下完,滩上堆起了一个小小的沙堆,沙民把沙子用装肥料的旧编织袋装起来,两层齐平,慢慢的垒成一个大圈子,中间空着,留下几个排水口,排水口的地方只用一个编织袋,这样河沙就不会流走,而是在排水口处沉淀下来,把水位增加自然溢出,以后下的沙都在这个圈子里,外围的沙袋不断垒高,排水口那里总是是少一层口袋,圈子里面的沙子就会慢慢堆成沙山。r
“为哥,说说怎么扩大规模?”刘老二和刘老四都知道如果是自己买船,其实并不是好办法。沈为肯定也不会这样做。任何人不是为自己做事而是帮别人打工都不会全心全意的去节约开支,去降低损耗,去爱护设备,反正不是自己的,节约下来的也进不了自己的腰包。更别说屡见不鲜的打工者甩袖头子走人的情况了。r
“刚才我问你们没船的村民看到有船的村民每天的进项会有什么想法,老二说肯定是想办法买船。这说明很多村民以现在的能力买不起船。他们买不起,我们的规模就上不去,而我们是不可能买船的,这中间的问题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村民想买船却买不起,我们有钱,却不想买船,而又想着扩大规模。两边就有了合作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钱给那些想买船下水采沙的村民。”沈为说着村民的需求和自己这方面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不能把购置采沙船的全部费用借给他们,而是只能借一部分。”r
“高。”刘老四率先领悟,“让村民自己出大部分或者一半的钱,我们把他们不足的部分借给他们,从他们每天的沙款里扣。”“对,大体上就是这样,我们借钱给他们,但不能做成放水生意,不收取他们的利息,每天他们的沙款,我们也只扣一部分,不全扣,给他们留下工人工资,维修费,生活费,保证他们的采沙船可以正常运作。其实现在这些采沙船的船老大说不定也想再上一两只船,他们的亲戚都有可能跟着他们做这个生意,我们现在拿下了两年的开采权,在这个时间段里,船越多越好。”沈为对刘老四的话进行着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