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个导游的自白全文阅读 > 纸里包不住火(导游在

纸里包不住火(导游在


纸里包不住火,导游在干什么旅行社当然会知道,也知道这样会影响到旅行社的利益。因为导游讲自己的东西讲的多,自然购物店里的东西讲的就少,游客购物效果绝对大不如前。旅行社也知道强压之下必有反抗,再说工作在外,不易管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嘛!不如将车上卖货纳入旅行社的管理轨道。于是,导游的额外任务增加了许多,就是在车上卖东西可以,但不管你卖什么,旅行社都要分一杯羹。所以不要以为去到日本,没有购物店就不会被人宰,导游在车上卖的东西,旅行社也有份的,那价格绝对不会太便宜。想想看,什么200克的神户牛柳,要5000日元一份,四两牛肉卖到人民币350元,那头牛得值多少钱啊!r

导游卖一块假劳力士,要交100元,卖一瓶假酒uff08酒鬼、五粮液、茅台等uff09,要交50,带游客去买皮包,要交利润的一半等等。甚至连带游客去按摩,也要交20块的人头费。如果带游客去喝花酒,找小姐回来过夜的话,一个小姐得交100块。r

做旅行社都做到这份上了,这还不悲哀吗!r

导游的悲哀r

--有悲哀的旅行社,还有悲哀的旅游者,夹在中间的导游能高兴起来吗?导游再也不是"民间大使"、"旅行社的窗口",而成了旅行社宰客的刀子,成了宰客的凶手。导游的社会及行业地位低下,工作没有前途,收入没有保障,让他们如何高兴的起来。r

今天的导游,已经与导游刚刚进入我国旅游业之初时健康阳光的形象迥异。二十几年来,导游的地位在变化,待遇在变化,管理体制却一度的退化。奇怪的是,导游重要性的是越来越得到认可,管理的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导游服务公司、导游协会相继成立,但导游的待遇却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甚至到了根本没有所谓的待遇的地步了。r

一段时间以来,导游在一部分人眼中成了贬义词。说起导游,就会联想到黑、贪、狠,联想到宰客、欺骗性宣传等负面的东西。甚至有些游客一见到导游,就表现出了对导游的极不信任。无论导游介绍什么,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导游又要想办法赚我们的钱了,心里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于导游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导游和游客关系紧张,使导游陷入了一种无奈的境地。而实际上,在身负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也没有多少导游能真正用心去操作旅游团队了。r

且不说待遇,从现时导游在旅游行业的地位,就已经知道导游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地恶劣了。对于导游的不理解或者不屑,不仅存在于行业之外,甚至也不仅存在于旅行社管理者和经营者中,旅行社其他的普通工作人员,面对导游往往也会有一种骄傲和矜持。导游在今天的旅行社当中,已经处在了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并非是夸大其词。r

导游受到的不公平对待随处可见。笔者所在旅行社是中国百强社之一,算是比较正规的大社。每年春节前都会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会后当然要喝上几杯庆功酒,酒宴上更要穿插抽奖活动,将气氛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然而此时,导游只有在一边看的份。别人的欢声笑语,映衬着导游的默默无言。此时此刻,导游的尴尬与悲哀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我们还能被叫去一起吃年饭,有的旅行社吃年饭时甚至根本没有导游的份,最多叫上几个所谓的优秀导游uff08宰客高手uff09作为代表。对于如此没有归属感的公司,导游在工作时不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是很正常的吗?根本无可厚非。r

目前的多数旅行社公开标榜的,都是"不养导游"的经营路数,公然以此作为自己的经营策略,所折射出来的,是旅行社管理者在杀鸡取卵的经营行为中对导游环节的不屑。这样的一种策略,对旅行社的经营来说,也许可以减少一些经营成本,但对旅行社业务的推进而言,无疑具有一种很大的风险。从旅行社的经营规律来看,企业的经营说到底无非就是产品与质量两件事,而将作为影响质量的最后一环对导游工作进行根本的忽略,不把它纳入到自身的特色经营,企业质量体系当中去,企业的经营难免会给人留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印象。企业的效益会否因此而增加,不置可否;而企业的经营风险的人为增大,则是必然。r

旅行社不重视导游的存在,导游也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信心。因为以现有的体制,从事导游工作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而"钱"途也是没有什么保障。r

一个合格的导游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丰富全面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以及较强的处理问题和组织能力。特别是外语导游人员,通常都是高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是接待外国入境旅游者的工作,用外语向这些旅游者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合理安排时间组织游览等,需要更全面的知识和综合素质,因此导游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