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焦虑的中产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章 全职太太的生活2

第1卷 第二章 全职太太的生活2


  当年,他被老板发配到北京作开荒牛时,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连宾馆都住不起。一个南方的品牌想在这京城里站稳脚跟谈何容易,况且他做得还是高端品牌,全世界各行各业的高端品牌都在这汇集,你凭什么就能杀出一条血路?

  幸好当年的朱明月对前途的迷茫无措,以及对未来的害怕忧虑,很快就被自己的心无旁贷和勤勤恳恳取代。在这座到处充满了机遇和淘汰的城市里,他逐渐沉下心来,发展区域代理商、开拓设计师渠道、与大卖场结成战略联盟,这些工作很多人都在做,唯有他做得最扎实最卖力,多年打拼下来,成绩比他想像中还要好。

  广东老板的算盘打得比他精明得多,他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朱明月的功劳。恰恰相反,他觉得下属之所以能成功,在于自己给予了很多东西,比如,他给了朱明月一个极其难得的施展才华的机会,给他了一样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还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及服务体系,没有这些他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朱明月要对自己感恩戴德。

  在中国的职场中,老板和员工由于位置和立场的差异,同样一件事情,得出的结论常常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撤,令人啼笑皆非,这是常态。

  朱明月是一个没有多大野心的人,他的愿望很简单,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家庭,最重要的是,有一张可以让自己提前退休的存款单。

  现在,他感觉要实现这三个愿望,比他想像中要难得多。这么多年职场打拼下来,他只换回来两样东西,一个是京津地区总经理的头衔,另一个就是京城里的两套房子。

  总经理的头衔,可以说得上体面,但绝对不稳定,甚至还有点岌岌可危。狡兔死走狗烹绝对是千古名句,老板的信任是有时效性的。更何况距离太远又缺乏交流,常有小人在背后放冷箭,令人防不胜防。这一两年,朱明月越来越感觉到老板邓远军的疏远,言语中的过分客气及褒奖不是一个好现象。

  朱明月在北京的两套房距离隔得有点远,一个在朝阳,一个在通州。外地人对北京地名搞不清楚,但只要说起大名鼎鼎的北京CBD,很多人都不自由主的点头,这个著名的商圈就坐落在朝阳区。

  至于通州,很多搞文艺的人都知道它。因为通州区出了全国第一个画家村,这里聚集了全中国最多的先锋艺术家,他们当中有的画家一幅作品能卖到上千万,也有的画家穷得三餐不饱,饥寒交迫。

  朝阳的那套房只有60来平,一居室,十几年的老宅,旧得像未修复过的文物古迹,伤痕累累不说,还灰头土脸得难看之极。通州的这套房足足150平,大四居,一梯两户,南北通透,还有空中花园。小区绿化也非常不错,鸟语花香,绿树葱葱,美得像公园。

  故事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

  令朱明月啼笑皆非的是,这十多年职场打拼的收入,竟然比不过两套房的升值。仅仅凭着这两套房,他的家庭资产轻轻松松就过了500万,成为了京城典型的中产家庭。

  500万!

  这是朱明月十几年前,刚入职场的那个穷小子,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好多钱啊!

  可以周游全世界!

  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退休享受人生!

  可惜,这个500万不是现金,而是一堆钢筋水泥。所以对朱明月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数字,一个账面上冷冰冰的数字。什么叫不动产?就是动也不能动,动起来会死得很惨的东西。如今这两套房,就如水中花镜中月,看得到摸不着,偶尔半夜焦虑当中醒来,聊以自慰的一个借口。

  多年以后,当他在好友施凯的再三督促下,仔细阅读了当年名噪一时的理财书籍《穷爸爸和富爸爸》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最缺少的一样东西就是“财商”。

  什么叫财商?

  说白了,就是指一个人与金钱和财富打交道的能力。在现代这个唯利是图的社会,经济及金钱的影响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换句话说,财商对于人们来说,其重要性已经超过智商和情商了。

  朱明月深深地懊悔,活了三十多年,枉受国家一系列教育机构多年的辛勤栽培,竟然一直没弄懂:

  什么叫“资产”?

  什么叫“负债”?

  什么叫“现金流”?

  什么叫“钱生钱”?

  以至于白白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靠房地产发财的好机会,也许这也是他人生当中,唯一一次能从穷人直接到富人的****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