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宋军不断猛攻,投石机抛出的每一颗巨石落下,都会在城墙上造成不可愈合的裂缝,城墙上墙垛坏了又修,修了又坏,不知道反复修建多少次了。
十丈有余的城墙,在宋军强悍攻城器械打击下,一点一点降低,整座城墙早被两军鲜血染红,在夕阳下,像一堵矗立红墙,挡在两军之间。
朱亥不清楚面对宋军昼夜不停攻击,凉鸣关内还能坚持多久。
关内粮食一天天减少,军械损耗严重,无法补给,眼见已无法维持铁骑军生存了。
更可怕的,战斗伤亡惨重,许多不能及时治疗白白死去。将士战斗意志在不断下降,许多人获悉退被燕军堵死,已经开始消极抵抗了,各种烦躁情绪,死亡念头笼罩着思绪。
朱亥心似明镜,宋燕东西两方一攻一围,凉鸣关已陷入万劫不复,关内人心惶惶。
城内又经常传播着宋军破关,或者燕军招降的消息。而且不少铁骑军已获悉,西去返回家园的道路被燕军堵死了,此战,不胜必亡。
让他揪心,宋军在东面猛攻,燕军在西面修建关卡,而经常散播谣言,什么凉鸣关不保,铁骑军趁早投降不杀等等,这四起地谣言,像一柄软刀威力更可怕。
眼下就算勉强击退宋军,可西去山谷被堵死,既不能率军离开,又不能接受来自郑国的救援,不足二十万的铁骑军,不战死城头,不久也会先后饿死在关内。
朱亥心中烦躁,一生戎马,从未有那场战斗,像今日这么窝囊了。
一晃数日,宋军攻击不曾停止过,凉鸣关在对方猛攻下残破不堪,根本来不及修葺,残壁断桓,岌岌可危了,到了随时被破关的危机关头。
奈何屋漏偏逢连阴雨,凉鸣关内所剩不多的粮食,也在今天早上消耗完了,朱亥及时差人压制了这个消息,可十几万铁骑军的伙食,根本瞒不了多久,一旦消息散布开来,军心涣
散不说,谁还有心思守城啊!
倒也不是郑国朝堂放弃了凉鸣关,放弃了朱亥等人,相反郑国朝堂上下,非常重视凉鸣关内十多万守兵,刑伊柯大败,铁骑军在北方主力丧失无几,若朱亥再败,铁骑军在邙山北面,会再无力量与赵国,燕国争锋了。
五年来花费数以万计巨资,训练出的铁骑军,将全部付之东流,郑国国力势必大幅度下降,三五年内恐怕难以喘过气来。
可惜邙山北面地区,大部分沦陷在燕国手中,赵俊带领五万骑兵,仿佛幽灵一样,阻挡着邙山南面的援军,至于上虞道方面,龙江地区依然一片沼泽,刑伊柯率领的数万残兵,根本无法支援。
况且,而今惨败的铁骑军,仅剩下步兵方阵,又岂能抵抗赵军和燕军骑兵呢?
各方面消息汇聚在朱亥面前,粮食紧缺,宋军猛攻,士兵战斗意志薄弱,出现逃兵等等,每一有个消息,都让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高兴不起来。
更无耻的是,燕军似乎获悉了消息,数百轻骑穿过山道,不断在凉鸣关西面喊话,散布消息,蛊惑人心,什么放下武器,出来投降,缴械不杀。
打也是败,不打也是败,打还是不打..,郑国朝堂放弃了凉鸣关,放弃了你们,投降燕军,重新做人吧等等。
这样的话语,对人心涣散的铁骑军而言,无疑是莫大诱惑,更主要,饥饿已经开始在铁骑军中蔓延,不少铁骑军心思动摇,尽管朱亥痛心杀了不少逃兵,可惜依然阻挡不了逃兵的出现。
每天夜里,总有不少铁骑军,三五成群瞧瞧流出关外,沿着漫漫山道向爻关方面前行。
起初,守城将领还会教训逃兵,杀鸡儆猴。随着时间推移,不少铁骑军开始吃不上饭,每日逃离的人数越来越多,开始与西门守将发生冲突。
接着,西门守城也陷入饥饿危机中,不少人也参加到逃跑大军中,甚至守将也经受不住饥饿,破关后将要面对的死亡,绝望之下也弃关而逃,带着手底士兵,加入到逃跑大军中。
“将军,这两日内逃跑的人数越来越多,军中传言,宋郑世代为敌,破关之日,宋军会屠城啊!军中又无粮草,再这么下去,就算宋军没能攻破凉鸣关,铁骑军也会被活生生饿死啊。”
“老夫无能为矣!唯有以死谢罪了,凉鸣关迟早被破,走了也好,不然,这一战,又要增添多少孤儿寡母了!”朱亥叹口气,神色一下子老了许多,非他无能,实乃上天不佑啊!
“将军!”副将欲劝朱亥,却被他摆摆手道:“太尉一怒掘龙江,浮尸千里,死伤百万,燕帝在庆州一线,开仓赈粮,可见非冷酷之君,投降燕国,勉强可以抱住性命,有口
热粥,随他兴许是百姓之福,苍生之福。”朱亥神情伤感,眼下局面他也无能为力。
数日来,已经有不少士兵活活饿死了,他是将军,却也是父亲,看着年轻的士兵,没有死在敌人手中,却被生生饿死,心中不晓的有多么难过了。
若非万般无奈,谁会投敌,若非死路一条,谁会让手底兄弟活活饿死。朱亥身为将军,不是冷血无情的杀戮机器。“要走就走,不走随我以死明志吧!”
朱亥松口,西面山谷中,铁骑军逃亡数量越发激增,一条西进的人流快速前行,时不时有燕国骑兵,送来食物,救济濒死之人。
爻关一面,燕军支起了帐篷,施粥布饭,给投降的铁骑军一口热饭,争取笼络人心。
饱餐后,有心留下来加入燕军者,按照燕国将士待遇,一起修建雷鸣关,若回家者,每人一贯铜钱,既不强行要求逗留,亦不歧视讽刺。像商人一样,买卖不成仁义在。
爻关上,雷杰英三人望着西逃而来的队伍,仿佛一条长龙蔓延在山谷,雷杰英笑道:“凉鸣关内十多万铁骑军,这么土崩瓦解了,说起来真让人唏嘘不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天下,若不统一,百姓还不知要造多少罪责?”赵鸿儒神色则沉重许多,这个书生出身的将军,有自己的情怀和大义。
他非常欣赏林枫的举动,有王者霸气,亦懂的百姓疾苦,尊重每一个生命。
打仗是军人的事情,战场上可拼的你死我活,与百姓何干,军人脱下军衣,若不为军,便为民,理应一视同仁。
“有多少人肯留下来,加入燕军?”雷杰英问道。
每个人追求不同,雷杰英没有赵鸿儒的才华和情怀,他只遵循一个原则,做好自己本质工作,为皇上分忧解难。
“目前有三万多人,不过凉鸣关尚未失守,具体多少人投靠不能确定,眼下离开的人不太多,十之有二!全被安排在淮南道各州县了。”白易生回答。
“我以为,凉鸣关之战结束,无论有多少人加入燕军,大可全部送往晋北,晋东地区,免的对方生变。”
“呵呵,皇上有句话说的很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对方肯留下,就不该怀疑,人若变,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变。”赵鸿儒扫了眼爻关下衣衫褴褛,与乞丐无意的铁骑军,道:“倘若你们以为这人多为步兵,不如留给我!”
“得了吧,你手底已有六万步兵,听说除了张羽和侯铭封,就你手底人多了。
他们两人手底全是骑兵,南面战争结束,皇上肯定派人经略北方,所以,对晋国投降的骑兵来者不拒。
但你手底若收拢十万步兵,皇上未必支持,一旦凉鸣关战事平静,邙山地区东西两面受阻于宋赵郑,南面必须翻过邙山,说句你不怕你生气的话,南北战场上,步兵作用真的不大。”
“的确,你说的没错,步兵当前在燕国,的确作用不大,可翻过邙山,郑国内多为丘陵,绕过凉鸣关,宋国,梁国亦如此,敢说步兵作用不大。
况且,掠地是骑兵强项,攻城步兵却为主力,皇上雄心壮志,所图甚大,肯定不会满足单单经略北方,未来南方必有大战,届时,莫说十万步兵,二十万步兵也不足耶!
再者眼下铁骑军军心涣散,意志力薄弱,才会不堪一击,倘若缓过颈来,铁骑军不需训练,便能上战场,卸甲归田实在可惜了。”赵鸿儒道!
他不清楚林枫计划部署,但他以为,皇上年级尚轻,素有雄心,肯定不满足燕国处于弹丸之地,眼下南方处于守势。
可若燕国实力强大,南面局势未必不好,东可攻宋,西南可攻郑,四面开花。
再说了,步兵有步兵优势,骑兵有骑兵优势,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老赵不愧是书生,说的没错,皇上来了消息,这凉鸣关内铁骑军,若降全部接纳,若不降,全部释放。
准其在山南道,淮南道,余林道各地可随意安家。更主要的,投降的铁骑军步兵全部归入老赵麾下。一旦战事平息,南方三郡,全由老赵和赵俊经略。”雷杰英拿出京中传来奏折,笑着道:“老白,至于你和我,恐怕北还修整后,又有仗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