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雁荡绝顶之上,“广寒宫落水崖”对决江南六大盟派,竟是因缘一场私奔。
从前有座山,嵩山,古称中岳,李太白曾为它点赞“二室凌青天”,是说嵩山太室、少室两座山峰,绝壁天悬;少室山下,莽苍的丛林里,碰巧有座寺庙,千古名刹,人们都管它叫作“少林寺”。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寺庙里和尚们的晚课梵唱,清彻远播,在少室山谷里回荡,令人心生悦喜。
黄昏,残阳似血。一个断了双脚的人,艰难苦恨地匍匐前行,青石板地上血色殷殷,一路蜿蜒到少林寺斑斓古旧的山门前。两个看门的执事僧,正闭目合什唱和诵经,忽然警醒,瞥眼看去,山石阶底下,来人趴伏在地,拼命仰着头,手里高高举着一张名帖,山风里瑟瑟发抖。俩和尚惶遽跑下石阶,奔迎上去,看名帖上五个大字,“江湖急难帖”,猩红的颜色,彷佛鲜血凝成。
江湖急难帖,是江湖武林排难解纷,担当道义的约定。江湖有难,转递此帖,任何人不得拖延,推诿,拒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江湖侠士为了然诺,可以义重生死轻,看得重逾自己的性命。
一个和尚,早飞奔进寺里报信。过了一会,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和尚,抬一张竹藤榻椅下来,接伤员一径到大雄宝殿外。
这时候,夕阳下去,暮色更重。山峰一重一重,月光宛如翡翠剪刀一样,把山峰裁出叠叠的剪影,像是一副水墨清浅的山水画卷;一梳月亮斜挂在重重的山影头上,明静清冷。山风更大了。
伤员俯趴在椅榻上,越来越冷,怨慕地看着两个小和尚......他在想,随便哪一个能拿条棉被来,真要请佛祖给他造八级浮屠了!大雄宝殿的殿门迟迟不打开,他又痴痴地望着......有玄奘和尚在雷音寺等盼真经的焦灼。
殿门终于打开了。
少林僧人擎香诵经,鱼贯而出。大殿内烛火通明,佛菩萨金身焕彩,宝相庄严;殿外香炉焚香,烛粲莲花。
伤员被两个小和尚高高抬在肩膀上,俯听着少林和尚们婉转悠扬的妙音梵唱,只觉着回肠荡气,肺腑感动,譬如天外来音。佛说,看众生如慈母,他想着自身的处境,直觉在母亲的怀抱里。
他趴在高处,虽然不胜寒,却可以俯视少林一众高僧。眼看着他们一个一个自大殿内走出来,终于忍不住,弱弱问左下的小和尚,“方丈法师是哪一个?”。
小和尚见他居然不识少林方丈,张大了嘴,眼睁得溜圆,心想,山上山下,方圆百里,就是一条狗,也识得方丈法身呀!童稚未泯,对伤员仰望着,踮起脚跟他作贴耳书:“你————猜!”
僧人自大雄宝殿出来的愈来愈多,忽然,榻椅往个老和尚身边凑了凑。
“方丈?”伤员跟右下的小和尚柔软地问。
小和尚眼光向上瞭他一眼,很快把他按在地上:“你......懂得!”
伤员总算是真正懂得。他俯视着少林方丈真身,一眼看去,这老和尚胖脸,塌鼻,长了一副大而无当女人一样的大眼睛,配着薄薄细细嘴唇,样貌平庸操蛋已极,实在不像一位高僧大德;可是,众星捧月一般,一众和尚簇拥着他,宛若身子有了一晕光环,平添了一样神采,挥洒出一种气度,让伤员不敢俯视,只想仰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