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过去了,大明王朝进入了一个新纪年——嘉靖元年(1522)。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十五岁的嘉靖皇帝早熟了。
兴王朱祐杬和孝宗朱祐樘小时候都是有过不幸遭遇的人,尤其是朱祐杬的母亲邵宸妃,为了防止万贵妃心理变态加害自己的儿子,竟然用一根绳子将儿子的手跟自己连在一起,一步也不让他离开。为了早点脱离这种危险的环境,朱祐杬刚刚十一岁,邵宸妃就恳请宪宗,匆匆将他封王在外,让朱祐杬实际上成了孤儿。因而,朱祐杬对后妃之争有着切肤之痛。成年后,孝宗朱祐樘仅仅收了两个没有名分的“夫人”放在身边,以备皇后身体有恙时陪伴自己,而朱祐杬则未纳一个小妾,与蒋王妃相守了一生。
不近酒色的人,办事就有理智。朱祐樘在位十八年,使颓废的大明王朝出现了“弘治中兴”的复活局面。朱祐杬也在安陆府把自己的封地治理得人民富殷,路不拾遗。但两人的独子朱厚照和朱厚熜却相去甚远。朱厚照从小声色犬马,言行举止比大街上的流氓还流氓。朱厚熜却不一样,父亲朱祐杬以民为本,励精图治,不但对他管束得很严,还经常带他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疾苦,讲述忠臣爱民的故事。每遇灾荒年,朱祐杬总要减免佃户的税粮,还开私仓济民,遇有役情,更是义无反顾地施药救治百姓。朱厚熜幼时心里便打下了一心向善、疾恶如仇的烙印。
当时,人们所说的纺织主要是指蚕丝。兴王妃蒋氏,生于民间,长在阡陌,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有一手种植棉花的技术。那时棉花不叫棉花,叫木棉、银棉和云棉。由于籽粒不好剔出,也不知道它的使用价值,所以,很多地方还不知道棉花是种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怎么种植。嘉靖皇帝执政后,她对嘉靖皇帝说:“民富知礼仪,饥寒起盗心。治理天下就要像你父皇治理兴王府一样,地不分东西,民不分民族。只有大家都吃饱穿暖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木棉粗生易长,产量高,纺织易,织布制衣既柔软又保暖,你要在全国大力推广。此乃保民、安民、富民之举。虽然籽粒不好剔除,但天下之大,机巧人很多,必有解决的办法。”
嘉靖皇帝说:“父皇在世时经常教导儿臣,要把奖农耕、励蚕桑、恤士民、赈灾荒放在第一位。儿臣一直牢记在心,蒙母亲教诲,儿臣一定照办不误。”
第二天上朝,十五岁的嘉靖皇帝便在金銮殿上对群臣说:“安民之举,在于让子民无饥寒之忧。木棉能纺织,织布制衣,舒适保暖。今人民多穿麻衣,既不保暖,也不舒适。发展木棉,乃安民之急。着各地官府,大力推广木棉种植,不得有误。”
有大臣说:“微臣听说过木棉其物,似有制衣御寒之能,但种植者甚少。皇上令各地大量推广,恐求不得急。”
嘉靖皇帝说:“安民之急,焉能不急?不懂种植,不懂纺织,均由地方官府出资派人出外学习,请人进门传授。”
大臣还要说什么,杨廷和却觉得嘉靖皇帝的这个主意实在不错,便出班说:“皇上圣明,此等安民之举,微臣立即执行。”
嘉靖皇帝继承了皇位,虽然天下大事已定,但人们总有一种逆反和不服的心理。孝宗朱祐樘像朱祐杬这种同父异母的兄弟有十三个,朱厚照像嘉靖皇帝这样的堂兄弟就更多,凭什么你能当皇帝我就不能当皇帝呀?像你这种不顾朝廷礼仪,化装成囚犯抢夺皇位的人,原本就不配做皇帝!孝皇张太后为了大明江山,豁出命来跟江彬以死相拼,你姓蒋的凭什么还没有进宫,就寻死觅活地要跟张太后争太后尊号?真是两个小人!所以,不但皇室宗亲齐刷刷地站到了张太后一边,就连朝廷大臣看待他们母子的眼光也是怪怪的,让嘉靖皇帝如火灼一般,浑身不舒服。
张太后把持了朝政,明的斗不过她就来暗的,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兴王府的旧人中,大智慧没有,小聪明还是有的。在骆安、袁宗皋等人的策划下,一天,嘉靖皇帝把武定侯郭勋叫到跟前,说:“你找几个饱学之士,朕要亲自带着他们修改《三国志演义》,然后官刻付梓。”
郭勋是明初开国勋臣武定侯郭英六世孙,能文能武。他听了嘉靖皇帝的话,非常意外。当时的印刷术很落后,刊刻一部几十万字的图书谈何容易,除了国家的施政典册非要由国家官刻外,一部流传在大街小巷的民间话本小说,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这样慎重?郭勋问:“请皇上明示,为什么要对民间的一部话本小说这么慎重?”
嘉靖皇帝说:“朕自幼养成了好读书爱听弹唱的习惯,觉得《三国志演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朕既想把它修改得尽善尽美,也想官刻官卖,为国家增加点收入。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你以为不好吗?”
郭勋心里说:你还真是个孩子!在全国大力推广种植木棉,这是安民大计,着眼点高。但想通过官刻官卖一部小说来增加国库收入,这个着眼点也太低了吧!但郭勋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奉承道:“皇上圣明,微臣这就去办。”
最早版本的《三国志》是颂曹抑刘、孙的。因为曹操手里有汉献帝,他名义上也是汉相。所以,曹操代表汉献帝讨伐诸侯安定天下是名正言顺的,刘备和东吴孙氏是犯上作乱的贼子。根据《三国志》改编的话本小说《三国志演义》则有点颂孙抑曹。原因是作者“东原罗贯中”跟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东原罗贯中”是在寓意张士诚就是东吴孙权,造反有理。
除了兴王府的几个心腹旧人外,没有人知道嘉靖皇帝为什么会对《三国志演义》感兴趣,也没有人想知道嘉靖皇帝为什么会对《三国志演义》感兴趣。大家都以为他是童心未泯,想做点孩子气的事。所以,郭勋找了几个知名人士交给嘉靖皇帝,由他折腾去了。
由嘉靖皇帝亲自参与修改后的《三国志演义》更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去掉“东原”二字,变为“罗贯中”。主题更鲜明,变为颂刘抑曹。书中不但把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写得特别传奇,还着力渲染他们的忠君思想。《三国志通俗演义》于嘉靖元年(1522)七月,由朝廷刊刻问世,面向全国发行。嘉靖皇帝还规定,凡说书、弹唱的艺人,说、唱《三国》时,必须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准,否则严惩。
由于《三国志通俗演义》“据正史、采小说、征文辞、通好尚”,又由朝廷刊刻面向全国大力推行,社会影响巨大,一时间刘皇叔、刘先主成了统治集团正面人物的代表,曹操成了乱世奸雄。直到这时,人们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嘉靖皇帝在暗喻自己是刘备嘛!当时江彬已经把正德皇帝朱厚照当成了傀儡,想以义子的身份篡夺大明江山,江彬跟曹操有什么区别?嘉靖皇帝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得知了正德皇帝崩逝的凶信,立即赶到京城除奸诛恶,其丰功伟绩理应彪炳青史。秉承“兄终弟及”的祖训,以嫡亲嫡长的身份继承皇位更是天经地义,他嘉靖皇帝就是刘备,大家就应该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样忠于他。现在张太后把持了朝政,大家千万别搞错了对象,站错了队。只因大家有此一想,那看待嘉靖皇帝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许多人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演变成了《三国演义》。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一人的智慧,而是经过许多人千百次的修改才达到了艺术巅峰。如《三国演义》的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是杨廷和之子杨慎所作。
所以,若论修改者的功劳,十五岁的嘉靖皇帝当推第一人。
朝廷首辅杨廷和像个大管家,他将国家的账目整理好了交给嘉靖皇帝御览。嘉靖皇帝见了,惊问:“堂堂大明王朝,竟然负债数千万两银子,按现行土地市价,把整个国家卖了都还不清债,这是怎么回事?”
杨廷和说:“请皇上明鉴。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藩王,国戚难以胜数,所有封地税粮均少。自正德皇帝开始,又大兴庄园之风,仅皇庄就达三十一处,计有三百零五万亩之多,亦不纳税粮。还有王庄、贵族庄园,均不纳税粮。从洪武到弘治一百四十年来,天下额田已减少了一多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封地,国家纳税粮的土地还能有多少啊!如今,边关将士已经一年没发粮饷,朝廷大臣半年未见俸银,全国上下,人心惶惶,请皇上圣裁。”
嘉靖皇帝说:“爱卿乃三朝老臣,辅政多年,还是你给朕拿个主意吧。”
杨廷和说:“主意有三,只怕行之甚难。”
嘉靖皇帝说:“爱卿且说来听听。”
杨廷和说:“第一,江彬、钱宁余党,民愤极大,若是抄没家产,必获巨资。只是皇上去年已经赦免了他们,不好……”说到这儿,杨廷和不往下说了。去年为了稳定大局,嘉靖皇帝的即位诏书还是自己代拟的。那些被赦免的太监、奸党至今逍遥法外,朝野上下不仅对自己的攻讦势如骇浪,自己想好的治国之策还难以自己出口,难啦!
嘉靖皇帝很理解杨廷和的苦衷。去年为了稳定局势,杨廷和提出了赦免那些太监、奸党的建议,这才几个月时间,又怎好出尔反尔要治那些太监、奸党的罪呢?嘉靖皇帝很睿智,他想了想,给杨廷和找了个台阶:“朕去年赦免的是他们的罪行,并没有赦免其他。君无戏言,他们的罪可以不追究,但贪赃枉法的赃物必须追归国库,这与朕去年的大赦并不矛盾。爱卿再说第二。”
杨廷和说:“第二,裁减冗员,减少支出。”
嘉靖皇帝说:“此乃易事。爱卿不就是怕受到皇亲国戚的攻讦嘛!你遵旨办事,看谁敢攻讦你。再说第三。”
杨廷和说:“取消庄园。不论皇庄、王庄还是中贵的庄园,一律还田于民,照章缴纳税粮。”
嘉靖皇帝想了想,说:“这第三件事,容朕想想再说。前两件,朕这就下旨,爱卿从速落实。”
杨廷和奉了嘉靖皇帝的圣旨,查抄江彬、钱宁余党及正德帝时太监八虎等人家产,获资甚丰,仅江彬一家就抄出黄金七十柜、白银二千二百柜,其他珍宝不计其数。查抄的巨资基本上填平了国库的亏空。裁减锦衣、内监、旗校、匠役等各色冗员共十四万八千七百人,中贵、义子、传升、乞升等恩幸支粮者大半斥去,每年减少支出折合漕粮五十三万二千余石。边关将士的粮饷发齐了,朝廷大臣的俸银到位了,人们的心理平衡了,全国上下,一片颂圣之声。
办完了前两件事,嘉靖皇帝就开始走第三步。其时,嘉靖皇帝的奶奶邵宸妃健在,双目失明。他对邵宸妃说:“皇奶奶,孙儿为了国计民生,准备将皇亲国戚的庄园统统还田于民,缴纳税粮。兴王府已经归官还民,母舅蒋氏也不做孙儿的拦路虎,不知皇奶奶家的情况如何?”
邵宸妃双手抚摸着嘉靖皇帝的头、脸,说:“听你的意思,你是要拿皇奶奶的娘家开刀了?”
嘉靖皇帝说:“皇奶奶要这么说,还不如将孙儿打死算了。”
邵宸妃将双手从嘉靖皇帝的头上放下,摸索着牵住了嘉靖皇帝的手,慈爱地说:“好孩子,你母舅蒋氏不做你的拦路虎,皇奶奶岂会做你的拦路虎呀!你放心吧,你的圣旨一下,邵氏第一个照办。”
嘉靖皇帝说:“谢谢皇奶奶,孙儿给您叩头了,也替地下的父皇给皇奶奶叩头。”
“皇奶奶的好孙子,你给皇奶奶叩头就行了,提你的父皇干什么呀!”
听了嘉靖皇帝的话,邵宸妃忍不住抱着嘉靖皇帝号啕大哭起来。这个可怜的女人,说起来衣食不愁,但所受的折磨却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她二十岁生了儿子朱祐杬,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被宫女抱出了宫外,四年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子。为了防备万贵妃心理变态加害,她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儿子刚刚十一岁,就匆忙封王在外。儿子成了孤儿,自己实际上也在守活寡,心里的那份寂寞和牵挂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前年听说儿子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她便哭瞎了双眼。如今孙子替他的父亲给自己叩头,她焉能不哭个昏天黑地呀!
嘉靖二年(1523)二月,兵科给事中夏言将调查所得的真实材料,写成《勘报皇庄》一疏,进呈明世宗。疏中详细说明了皇庄的建立过程、数量、地理分布以及正德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并建议取消皇庄,还田于民,以消除由皇庄所引发的各种社会弊端,但遭到了张太后的否定,尤其是“张氏二虎”,气焰嚣张,不仅不接受嘉靖皇帝的治国决策,献出庄园,还继续扩张,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嘉靖皇帝以身作则,蒋氏和邵氏都带头执行他的治国之举,取消庄园的事情还是失败了。这在嘉靖皇帝的意料之中,更在杨廷和等大臣的意料之中。但总体上说,社会秩序井然,人心已经稳定。杨廷和在这段时期获得了“济世宰相”的美称。执政受挫的嘉靖皇帝没有向张太后要权,更没有跟张太争权。潜龙勿用。他要等待云兴雾起的时候飞腾上天,他不相信这一天离他会很远,他不相信自己会永远是一条没有鳞的泥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