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嘉靖与严嵩——是非君臣全文阅读 > 第49章 蒙古人卷土重来·急先锋惨遭败绩(1)

第49章 蒙古人卷土重来·急先锋惨遭败绩(1)


  朱元璋推翻元朝,驱元蒙于大漠,但元蒙仍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始终是朱元璋的心腹之患。虽然元蒙的部落多达几十个,但最主要的部落有三个:一、鞑靼部落,其首领是元顺帝的后嗣,退到塞外后,去掉元朝国号,改称鞑靼部。二、瓦剌部落,其部落首领为元顺帝旧臣的后裔,居住在鞑靼西边。三、匈奴部落。这些部落有时相互残杀,有时相互联合,侵犯明朝。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地方也相继失去朝廷控制,加入各部落混战,这就是兀良哈三卫。兀良哈三卫本是明朝的地名,地点在自辽、沈至宣府一带。朱元璋统一全国时,将所有归顺他的元朝旧人安置在这一带居住,封为朵颜卫、秦宁卫和福余卫,统称为兀良哈三卫。没想到这些元朝旧人受到元蒙一些人的蛊惑,很快就反叛了明朝。朱元璋曾几次征伐,损伤惨重,耗资甚巨。因深感平定北元不易,便改变策略,以防御为主,在长城以北置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以阻蒙古南下。成祖继位后,曾五次御驾亲征,亦未摧毁其游牧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最后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封鞑靼部落首领为宁王,瓦剌部落首领为顺宁王,不但不要他们交税纳贡,还按照朝廷的编制发放他们主要官员的俸薪,企图从根本上改善蒙汉关系,达到双方相安无事的目的。

  正统元年(1436),瓦剌部太师脱欢征服了鞑靼部落,继而又击败了兀哈良三卫,其他小则数千人、大则数万人的部落纷纷归顺,统称为蒙古。其控制的地域东及朝鲜,西抵中亚细亚,北连西伯利亚,南接长城,东西横亘数千里,声势浩大。正统四年(1439),脱欢死,他的儿子也先继任太师,自称淮王,其凶残剽悍的个性远胜其父。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也先挟持已成傀儡的脱脱不花可汗分兵四路大举侵犯明朝:第一路由脱脱不花可汗率鞑靼部二十万兵卒侵犯辽东、大宁两大边关重镇。第二路由知院伯颜攻打宣府,进而威逼居庸关。第三路由兀哈良十万兵马组成,侵犯雁门关、宁武。第四路由也先亲自率领三十万瓦剌兵侵犯明朝北方重镇大同。四路人马七十万,号称百万,气势汹汹。英宗皇帝朱祁镇闻报,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居庸关以北与也先决战,结果全军覆灭,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蒙古部落长期生活在马背上,能征惯战,像一群豺狼。但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影响着蒙古人的生计。他们“人不耕织,地无他产”。牧民无锅,“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火以为食”。衣帛等生活物质全赖边贸甚至掠夺供给。同时,蒙古各部落互不团结,经常相互征伐。为了休养生息,他们借着“土木之变”的胜利,要求明朝向他们“封贡”,若朝廷年年向他们“封贡”,他们便不与明朝为敌。

  “封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要明朝每年送一些生活物资给他们,不然的话,他们没法生活,就不得不来抢明朝的东西。这实际上是要明朝向蒙古进贡的一种客气说法,是为了双方都好下台。景泰皇帝朱祁钰迫于当时的情况,只得答应每年向蒙古“封贡”。近百年过去了,嘉靖皇帝坐上了龙廷,他认为堂堂的大明王朝,“封贡”实际上是一种国耻,等他把国家经营得有些实力后,就断然拒绝再向蒙古“封贡”。

  俺答汗,又称阿拉坦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他在继承父兄基业的基础上,东征西讨、战功显赫,逐渐成为了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虽然当上了蒙古族中首屈一指的首领,但摆在他面前的,却不是一个可以让人高枕无忧的摊子。因为生齿日繁,用度日增,日用品“必资内地以为用”。如果没有来自内地的物资,他们要想生存下去是非常艰难的。

  嘉靖二十年(1541)秋,俺答派使者石天爵到明朝求“封贡”,威胁说“……许贡,即约束其下,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当饮血为盟誓。否,即徙帐北鄙,而纵精骑南掠去”。嘉靖皇帝大怒,断然拒绝。为了给明朝一点颜色看,俺答率领六万精兵,突然向京城以北的蓟州发动了攻击,并大有攻下蓟州后再围困京城之势。

  蓟州守军不足一万,且大多养尊处优惯了,哪见过这种阵势,夷兵一来,他们就吓得龟缩在城里,不敢出一战,只是将告急的文书,一封接一封地往京城送。鉴于京城之兵有限,向蓟州派出援兵,夷兵很可能会转过头来打京城,那时情况更糟,嘉靖皇帝就迅速向就近的几个省下旨,让他们派兵勤王。

  第三天,大同总兵仇鸾率两万将士第一个赶到。嘉靖皇帝下旨,让他不必进京朝见,直接引兵迅速去救蓟州。

  这一日,俺答指挥夷兵攻城正急,且已打开一个口子,城破在即。忽然一个探马来报,说明朝的援兵到了。俺答冷笑一声,说:“明朝皇帝黔驴技穷,终于不顾京城的安危犯险来援蓟州。不过晚了,等我今日破了蓟州,再拿京城。”随即便召来大将乌拉归和嘎日楞,命令他们,“明朝大军来援,本王令你二人带领本部军马前去抵敌,不得有误。”

  乌拉归和嘎日楞领令,带了本部一万夷兵来迎急鸾。见了仇鸾,乌拉归喝道:“来将通名,本将手下不斩无名之辈。”

  仇鸾遥见夷兵攻城甚急,喊杀之声不绝于耳,恐蓟州有失,自己脱不了干系,便一边挥刀跃马向前,一边大骂:“狗鞑子,休要张狂,待仇爷爷来取你首级!”

  仇鸾乃大同名将,一把大刀不知杀了天下多少好汉,一个乌拉归岂是他的对手。战五回合,一刀将乌拉归斩于马下。嘎日楞的武艺在乌拉归之下,见仇鸾仅五个回合就斩了乌拉归,大惊,急要掉头逃跑,仇鸾马疾刀快,飞马上前,一刀又将嘎日楞劈于马下,随即指挥军兵,像切西瓜一样杀散了那一万夷兵,直扑蓟州城下。

  围城的夷兵措手不及,见仇鸾一把大刀上下翻飞,那些夷兵夷将碰着死粘到亡,剩下的就像炸了群的鸭子,四处乱奔乱跑,呼救惨叫之声,骇人惊心。那些正在攻城的夷兵吓坏了,一个个从攻城的云梯上跳了下来,企图逃跑,仅这样摔伤摔死的也不知有多少。俺答没料到明朝还有这么厉害的将领,一来就连斩了自己的两员大将,打散了攻城的夷兵,致使到手的肥肉又丢了,只得收拢败兵,再作计议。

  夷兵先锋秃鹫是俺答帐前第一猛将,他出班说:“末将已探明情况,明朝来援之兵不是守卫京城的兵马,而是大同的勤王之兵,总兵叫仇鸾。”

  俺答吃了一惊:“啊,他们的勤王之兵来得这么快呀!”

  秃鹫说:“大王休慌,趁仇鸾刚到,立足未稳,末将这就出去挑战,务要斩了他以挫敌军锐气,那时再夺蓟州易如反掌。”

  仇鸾杀退攻城夷兵,退到城里与守军兵合一处,正在交换军情,计议守城事宜。忽有探子来报,说有夷兵先锋秃鹫引兵三千在城下叫骂,单挑仇鸾出战。守城主将连忙对仇鸾说:“秃鹫乃俺答手下第一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仇将军休要理他,只须严守城池便了。”

  仇鸾说:“化外夷兵,有甚可惧。仇某正要斩其主将,让他知道本将军的厉害。”

  守城主将说:“仇将军休要逞一时之勇,守城要紧。”

  仇鸾说:“仇某单骑出城,不带一兵一卒。将军在城头为仇某擂鼓助威即可。”竟不顾守城主将劝说,一人一骑,出来与秃鹫决战。

  仇鸾来到城外,大骂秃鹫:“化外夷蛮,焉敢犯我大明疆土,还不快快前来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