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嘉靖与严嵩——是非君臣全文阅读 > 第30章 虎父无犬子·丑儿沾了老爸光

第30章 虎父无犬子·丑儿沾了老爸光


  嘉靖八年冬,朝廷又迎来了一届全国武举大选。

  十九岁的陆炳将要参加大比,其父陆松教导他说:“参加武举其实就是跟全国的英雄进行武术交流,一定要点到为止,重武德轻胜负。否则,你得罪的就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天下武林。”

  陆炳说:“父亲放心,孩儿别的不懂,还懂得至少不能让别人说孩儿是小人。”

  陆松点了点头:“你长大了,知道重义轻利能维护自己尊严的道理就行。”

  嘉靖八年九月十五这一天,全国近千名举子齐聚校场,开始进行大比。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后只剩下陆炳和一个叫费成的人对决,胜者为状元,败者为亚元。十九岁的陆炳白盔白甲,骑一匹白马,使一口金刀,英姿飒爽。费成三十多岁,身材粗壮,骑一匹红马,使一柄长枪,威风凛凛。当场上的传令兵将红旗一举,两人就刀枪并举,东西对进,直取对方。通常情况下,交手第一招是比试力气,假若悬殊太大,谁的兵器被撞飞了,胜负也就定了。如果势均力敌才要继续往下比。当下,陆炳抡圆了大刀,使出吃奶的力气向费成的一侧砍去,指望他用枪挑自己的刀,看谁的力气大。然而费成用枪去挑陆炳大刀的时候,将枪在空中画了个圆弧,那锋利的枪尖险些划中了陆炳的脖子。幸亏陆炳眼疾身快,向后一仰,才躲过一劫,从马上重新坐起时,已是冷汗淋淋。

  比武中出现闪失,这是常有的事情。两人马打盘旋,回头再战,约四十回合,看得出陆炳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又战十回合,陆炳便败阵而逃,费成在后面紧紧追赶。陆炳一直逃到主考官的面前,这才下马扔刀,气愤地说:“禀大人,下官要面见皇上,陈述下情。”

  嘉靖皇帝就坐在后面的瞭望台上观看比武,他看得见陆炳,陆炳也看得见他,但没有主考官的禀报和嘉靖皇帝的旨许,任何人不能靠近。主考官说:“陆炳,本官是主考官,有什么事尽可告诉本官,自有本官为你决断。”

  陆炳说:“下官看费成不像是在考武举,而是存心想杀下官。”

  主考官似笑非笑:“陆炳,比武就是刀来枪往,你这么说不太合适吧!”言下之意好像是在嘲笑陆炳:你技不如人,难道还想求皇上在众目睽睽之下点你个武状元不成?

  陆炳当然听出了主考官的话外之音,愤然说道:“大人不信下官所言,下官愿意与费成立下生死状,然后再比。”

  主考官说:“陆炳,大家既来考武举,就说明都是国家的有用之材。你意气用事,太不像话了。”

  陆炳不想跟主考官废话,他只想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大人若不信下官之言,那么下官杀了费成,大人要确保下官无事!”

  主考官说:“本官眼里只有国法,没有私情。”

  陆炳掷地有声:“那么大人给下官立一文书,若下官被费成所杀,大人就给下官偿命。”

  主考官手指陆炳,气得浑身发抖:“你、你、你岂有此理!”

  原来,费成在比武中多次做出失误和无意的样子,欲刺陆炳的要害,要置陆炳于死地。比武出现了意外,费成大不了被取消武举资格,严重的话点监禁两年。他把这样的惩罚看得无所谓,陆炳却不愿意杀了费成而自毁前程。因为两人的本领悬殊不是太大,费成敢杀陆炳,而陆炳不愿意杀费成,这就使陆炳手忙脚乱,不定什么时候,一不小心就做了费成枪下的屈死鬼。所以,费成既然起心不良,他就要跟费成立下生死状,然后一决高下。坐在瞭望台上的嘉靖皇帝,见陆炳跟主考官发生了争执,便大声问:“陆炳,何事搅扰考场?”陆炳大声回答:“皇上,微臣有下情禀报。”嘉靖皇帝说:“那就过来,朕看你有何话要说。”陆炳穿过层层护卫,来到瞭望台前跪下,说:“皇上,费成要杀微臣。”嘉靖皇帝有些意外:“你跟费成有仇?”陆炳说:“微臣不认识费成,更谈不上有仇。”嘉靖皇帝不明白了:“那他为什么要杀你?”陆炳回答:“微臣不知道。”嘉靖皇帝认真地看了陆炳几眼,笑道:“你不知道,朕知道了。”陆炳问:“皇上知道了什么?”嘉靖皇帝仍然看着陆炳笑:“你技不如人,又不认输,能怪别人吗!”嘉靖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你明明不是人家的对手,却硬要死皮赖脸地跟人家争状元,还好意思说人家要杀你,你羞不羞啊!陆炳一急,哭了起来:“皇上的意思是要微臣把武状元拱手送给费成了?”嘉靖皇帝也急了:“哎,你这是什么话?你自己技不如人,难道还要朕把武状元强行送给你不成?”陆炳哭道:“微臣没有这个意思。”“那你什么意思?”“微臣要跟费成立下生死状,然后再比。”“岂有此理。不管你们谁是状元谁是亚元,都是国家的有用之才,焉能意气用事,以命相搏!”

  “那么皇上就把武状元送给费成吧,微臣连亚元也不要了。”

  嘉靖皇帝生气了:“陆炳,朕本来一直把你当兄弟,没想到你竟放肆到如此地步!”

  谁知陆炳也犯了倔,说:“费成要杀微臣,而皇上却不让微臣还手杀费成。微臣还参加这个武举干什么?”

  嘉靖皇帝气坏了,手指陆炳乱颤:“陆炳呀陆炳,朕是不愿意看到你枉丢性命。你既然不识好歹,朕就随你去吧!”遂将费成传到瞭望台前,问,“费成,陆炳要与你立下生死文书,然后再下场科考,你可愿意?”

  费成说:“草民愿意。”

  嘉靖皇帝说:“既然如此,你们就下去立个生死文书吧。”

  陆炳和费成来到主考官这里,当众立下了生死文书,然后下场比武。这一次费成再也不用装花架子,一条枪舞得打着呼啸,将陆炳罩在一团白光之中。陆炳毫不退让,将金刀舞成一个火球,与白光搅成一团。这场比武:一个得高人传授,枪法娴熟,打鬼鬼惊,捉怪怪伏;一个师承生父,刀法精湛,捣海海沸,劈山山开。一个心狠手辣,用意歹毒,枪如游蛇,只要咬中一口,就能将对手打发到另一个世界;一个义愤填膺,豪气满怀,刀若飞雪,任意一瓣落到身上,阎王那里都将多一个喽啰。山水屏止了呼吸,行云停住了脚步。击鼓的忘了击鼓,助威的忘了助威。大家全被场上的比武情景看傻了。

  战六十合,就见场中喷起一股血柱,随即一具死尸栽落下马,人头滚出了两丈开外。陆炳斩了费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他不是技不如人,而是要光明正大。如果被费成不明不白地杀了,九泉之下难以瞑目。要是意气用事把费成杀了,不但自毁了前程,还遭天下英雄鄙视,说自己是小人!

  事后查明,费成原来是逃亡在外的江彬的侄子江成。因为江彬当年是被陆松等人所擒致杀,江成便欲借科考之机杀了陆炳为其叔报仇。没想到机关算尽,却误了卿卿性命。

  陆炳勇夺武状元,嘉靖皇帝御笔亲批,赏黄马褂一件,令披红挂绿,游街显荣。陆炳的生母范氏在陆炳几岁时就去世了,善良的蒋太后把他留在身边,一直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她听说陆炳夺了武状元,大为高兴,立即召陆炳父子来见。陆松父子来见蒋太后,大礼一毕,蒋太后就拉着陆炳的手说:“好孩子,出息了,没辜负我从小疼你一场。”

  陆松连忙对陆炳说:“还不快向太后谢恩。没有太后和皇上对你的管教、培育,你哪有今天的荣耀?”

  陆炳要跪倒谢恩,被蒋太后一把拉住:“好孩子,哪有那么多的礼数。你和皇上既是君臣,也是兄弟。愿你像三国的关羽一样,报国忠心不二,兄弟感情也矢志不渝。”

  蒋太后的这句话把陆炳彻底感动了,他“咚”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太后,陆炳若有负太后对我的厚望,天打雷劈!”

  几个人正说着,报说严嵩求见太后。蒋太后听了,更加高兴,连忙传他进来。原来,严嵩因恭穆献皇帝陵墓的事情一直在安陆府奔忙。这次进京有事向嘉靖皇帝禀报,听说陆炳中了武状元,父子俩都被蒋太后召到宫里说话,便急忙向皇宫赶来,既为及时向蒋太后请安,也为及时向陆松父子贺喜。先入为主嘛,过后就没有意义了。

  严嵩进来,先向蒋太后行了臣子之礼,然后拱手向陆松称贺:“恭喜陆将军,贺喜陆将军。陆小将军勇夺武状元,既是陆门之荣,也是兴王府故人的骄傲。”

  陆松客气地回答:“感谢严大人的夸奖,犬子还要请严大人多多指教呢!”

  严嵩说:“哪里哪里,后生可畏。你我之辈,该要看他们大展宏图了。”

  几人说笑了一阵,蒋太后见陆松父子眉飞色舞,严嵩似有惆怅之色,心里意识到了是什么原因。严嵩对他们母子的恩情太大,她心里一直十分感激,作为回报,她也早就想好了一个主意。趁着这个机会,她对严嵩说:“严卿家,听说令郎已经十几岁了,不知是否已经科举入仕?”

  严嵩有个独子,叫严世蕃,是严嵩三十三岁所生,目前已经十七岁了。

  严嵩高个,年轻时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严世蕃却天生一只瞎眼,相貌丑陋。按照明朝的规定,五官不全的人影响统治者的尊严,不能参加科举进入官场。严嵩五十岁了,就严世蕃这么一个儿子,他为严世蕃天生瞎了一只眼睛以后不能进入官场而深感悲哀。这时听了蒋太后的话,就伤感地说:“犬子严世蕃相貌丑陋,五官不全,天生瞎了一只眼睛,不堪在公门中行走。故而未敢科举,一直白身在家。”

  蒋太后说:“天下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啊,难道你就不希望他成为国家的栋梁吗?我欲让令郎到国子监就读,赐进士出身,学成后吏部在京城实职录用,不知你意下如何?”

  蒋太后的话对严嵩来说,不啻一声惊雷,震得他傻了。到国子监就读,必须是优中选优的新科进士才行,而儿子连科举都不能参加,蒋太后却直接让他到国子监就读,还许诺结业后在京城实职录用,这是多么大的恩惠呀!他猛地跪倒,声泪俱下:“太后的大恩大德,微臣父子三生难报。”

  蒋太后说:“严卿家请起。论功劳,你和陆将军都有救世之功。你们忠于皇上,皇上焉能负你们!尽快把令郎接到京城就读吧,然后和陆炳一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为朝廷再立新功。”

  陆松父子又赶紧向严嵩道贺,大家闲话说够了,蒋太后才问严嵩:“严卿家,先帝的陵墓建得怎么样了?”

  严嵩赶紧从身上拿出一张建筑设计图呈给蒋太后:“微臣正要向太后回禀,这就是《恭穆献皇帝梓宫启行图》。”

  蒋太后说:“我不懂,你告诉我它是怎么回事吧。”

  严嵩对着图比比划划:“这是一张建筑施工图,它因地就势,顺气走脉,共占地两千八百亩。内有明塘两口,红门两道,御河九曲,内外罗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九十九条地龙朝天龙。既有人为的建筑,又有自然景观,它暗喻天地不变,大明的江山就不变。”

  蒋太后大声叫好:“好,严卿家不愧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当朝名士。先帝陵墓有你尽心尽力,定无遗缺。”

  严嵩说:“微臣此次回京,就是要请皇上御览。圣定后微臣即刻赶回安陆府施工。”

  蒋太后此时特别宽厚,她说:“此图交给皇上后,你就回应天府一趟,把尊夫人和令郎一起接到京城来吧。既不要让尊夫人过于牵挂,也让令郎早日到国子监就读。”

  “多谢太后!”

  严嵩自去年被陆炳秘密接到京城智解了龙凤斗后,便直接到安陆府忙开了恭穆献皇帝陵墓的事情,几往几返,均没机会回应天府与妻儿团聚一次。这次得蒋太后特许,到应天府准备将妻儿接到京城。严嵩的妻子欧阳氏,比严嵩小五岁。民间传说,严嵩订的娃娃亲并不是欧阳氏,而是欧阳氏的姐姐。后来欧阳氏的父亲经商致富,而严家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欧阳氏的父亲便反悔退亲。十三岁的欧阳氏劝说姐姐不要听父亲的话,要做不嫁二夫的烈女,姐姐不听,欧阳氏便要代姐姐嫁严嵩,以保全欧阳家的义名。欧阳父大怒,认为此举是在丢他的脸,要处死欧阳氏。欧阳母以命护女,最后欧阳氏被逐出家门,由一个族伯抚养,成年后才嫁与严嵩为妻。

  欧阳氏非常贤惠,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团结邻里,享誉一方。当年严嵩因父母去世,居家丁忧五年,她便收拾了一间书房,严嵩命名钤山堂,自称钤山居士,在里面日夜攻读。丁忧期满,严嵩欲还朝,欧阳氏说:“姜太公七十尚在等待时机,你现在不过三十出头,逢此乱世,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出去当官呢?常言道,勤学如初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以为自己学有所成可以出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了是不是?其实现在天下形势仍未明朗,天下诸王无不对皇位虎视眈眈。你还是在家里深居浅出,看看再说吧!”严嵩然其说,戏道:“听说诸葛亮妙计百出,很多都来自他的夫人黄氏。我严嵩以后若有担当社稷大任的机会,一定离不开你这个夫人军师。”

  有一年,当朝名士王守仁路过分宜县,顺便去拜访在社会上已很有影响的严嵩,见欧阳氏亲自奉茶倒水,有些意外。严嵩说:“缝补浆洗是她所为,孩子启蒙是她授课。家中油盐酱醋茶所费,也由她纺织换取。”王守仁感慨万千:“一个富家小姐,命官夫人,如此任劳任怨,世所稀也!”欧阳氏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欧阳氏与严嵩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只有儿子严世蕃还在身边。严嵩把情况一说,夫妻俩都极感蒋太后的恩情,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第三天就匆匆向京城赶来。

  蒋太后亲自赐宴为严嵩全家接风,兴王府一班故人作陪。这样的恩宠和殊荣,不仅让严嵩感到十分荣耀,还为他以后在朝廷中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