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等人辞官后,朝中空出了一大批官位。张璁、桂萼因上表有功,一年数调,官位火箭般上升。嘉靖皇帝听说严嵩居然不同意跟张璁、桂萼联名上表,心里甚是不悦,因而大量官员升官,严嵩却像被遗忘了一样,仍然在应天府担任他的原职。当时有一首儿歌形象地描述了这次官员的升降情景:太庙香炉跳,午门石狮叫。好群黑头虫,一半变蛤蚧,一半变人龙。
重新皇考后,蒋太后找回了自己的独生儿子,心情渐渐有所好转。一天,嘉靖皇帝搀着蒋太后在庭院里散步。蒋太后说:“一家人无忧无虑地在一起真好啊,我愿天下人都家家幸福,岁岁平安。”
嘉靖皇帝说:“母亲,你真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蒋太后叹了口气:“唉,近来我越来越多地梦见你的父皇,梦见我娘家的亲人和乡亲们,梦见安陆府我熟悉的山山水水。不知道我今生还能不能活着回去看一看乡亲们,还能不能和儿时的伙伴们在一起吃一碗饭,喝一杯水。”
嘉靖皇帝说:“母亲若想回安陆府看一看,儿臣派人护送就是了,母亲何必如此多愁善感。”
蒋太后慈爱地看了嘉靖皇帝一眼,说:“你不用安慰我了,这是不可能的。”她停了停,又感慨地说:“都说伴君如伴虎,我却觉得做君王的更像是坐在一条小船上的罗汉,漂荡在大风大浪中一不小心就会翻入大海,化为稀泥。皇族子弟们只知道尔虞我诈,一人有事,大家都落井下石,反不如平头百姓姐妹相亲、兄弟相敬,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亲情。我这一生的愿望就是你能真真切切地回到我的身边来,我已经受够了打击和折磨,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为了进一步讨母亲的欢心,彻底让母亲恢复健康,嘉靖皇帝决定把生父的陵墓迁到皇陵园里(即北京十三陵),与其他皇帝一起,共享皇室宗庙的祭祀。当张太后听说了他的这个打算后,其震惊程度无以复加:“什么?你要把你老子的陵墓迁到皇陵园里来?皇陵园乃帝陵之地,岂能让他人酣睡!”
嘉靖皇帝理直气壮:“儿臣的父皇乃太祖的子孙,恭穆献皇帝,他的陵墓迁到皇陵园有何不可?”
张太后鄙夷地回答:“恭穆献皇帝不过是你擅自谥封的一个帝号,并不是真龙天子,把他的陵墓迁到帝陵园里是为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嘉靖皇帝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愤怒,说:“太后,请你对儿臣的父皇放尊重点!”
张太后连声冷笑:“你要哀家怎么尊重?哀家根本就不承认那个帝号。”
嘉靖皇帝针锋相对:“别忘了,朝廷并没有太后谥封尊号的规矩,儿臣谥封的帝号,并不需要太后承认。大明王朝的规矩,太后不能在朝廷上发号施令。”
张太后冷笑一声:“哀家是不能站在朝廷上发号施令,但在皇宫内外,哀家就是皇室最高权力的象征。皇上,你现在不是无法无天了吗,哀家伸着脖子等你拿刀来砍,你干吗还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呀!”
嘉靖皇帝说:“儿臣为了尽孝,为了皇室的尊严,为了做天下人的表率,为了极尽晚辈的人伦道德才来请示太后。太后既然轻视儿臣,儿臣也就无话可说了。儿臣百年之后也要进皇陵园的,那时儿臣自向地下的祖宗交代。”说完,就要转身离去。
张太后气急败坏:“你、你敢把你老子弄到皇陵园里滥竽充数,哀家就跟你拼了!”说着抓起桌上的一个瓶子,愤怒地向嘉靖皇帝砸去。
嘉靖皇帝已经被重新皇考所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要将自己生父的陵墓迁到皇陵园里,对张太后的警告并没放在心上。第二天上朝,他吩咐工部尚书赵璜:“赵爱卿,朕令你在皇陵园里选一陵址,修建恭穆献皇帝陵墓。”
嘉靖皇帝要还原身世,认回自己的母亲,大家从内心深处多少还有点同情,但他要把自己生父的陵墓迁到皇陵园里来,大家心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工部尚书赵璜听了嘉靖皇帝的话,就出班奏道:“皇上,恭穆献皇帝不过是一个谥封的帝号,微臣以为将恭穆献皇帝陵墓迁到皇陵园里有所不妥。”
嘉靖皇帝冷冷地看着赵璜:“皇陵园里安葬的都是朕的祖先,朕把自己父皇的陵墓迁到这里来,有什么错?难道你们的祖坟里还规定了什么样的子孙能够安葬到祖坟里,什么样的子孙不能安葬到祖坟里吗?此乃朕的家事,你们没有权利过问,请你们都好自为之!”
赵璜:“皇上,恭穆献皇帝陵墓北迁本来跟臣下没有关系,但臣有话却不能不说。臣以为恭穆献皇帝陵墓不易北迁有三:一、先皇体魄所安,不宜轻犯;二、山川灵秀所萃,不可轻泄;三、国家根本所在,不可轻动。伏望皇上明察。”
嘉靖皇帝:“好了,朕已经说过,朕的家事不要你们管,你们也不要以任何理由来插手,否则朕就以欺君犯上之罪论处了。”
员外郎马理出班奏道:“皇上,微臣以为迁陵之事实为不妥。皇陵乃是历朝皇帝的陵寝所在地,不是所有的朱家子孙都能安葬在那里的,恭穆献皇帝不过是一个谥封的帝号,他怎能安葬到皇陵园里呀?”
嘉靖皇帝冷冷地说:“听你的口气,好像朕的父皇没有资格安葬到皇陵园去?你知道侮辱先帝,该当何罪?”
马理说:“皇上就是打死微臣,微臣也不能同意将恭穆献皇帝的陵墓迁到皇陵园里去。”
嘉靖皇帝冷笑一声:“那好啊,你不就是想做一个忠臣嘛,那朕今天就成全你这个忠义之名吧!”说完大吼,“来人,将这个无父无君的贼子立即杖毙。”
嘉靖皇帝身边的锦衣卫都是蒋太后从家乡带来的,他们对蒋太后都有深厚的感情。蒋太后快要被这些大臣们逼疯了,把他们也快要气疯了。这时听了嘉靖皇帝的话,一个锦衣卫冲上殿来,对着马理的脑袋就是一棍,可怜马理吃饱了撑得慌,没事了想管别人的闲事,竟落了个脑袋万朵桃花开的下场。
张太后听说嘉靖皇帝又在大发淫威,立即冲上金銮殿,大骂:“朱厚熜,你这个大逆不道的逆子,你想把你那个老子弄到皇陵园里滥竽充数,痴心妄想。你今天要是不收回你的旨意,哀家就撞死在金銮殿上,看朱家的子孙怎样将你乱刀分尸!”说着就向龙案撞去。
嘉靖皇帝慌了,急忙令人将其架住。张太后见自己求死不能,就转向众大臣:“今天哀家就站在这里昭告天下,朱厚熜小儿手段歹毒,随时随地都会加害哀家。若哀家发生不测,不管何种原因,都必是这个逆子所害无疑。”
嘉靖皇帝被张太后玩命的气势给镇住了。这个在世上已没有任何亲人的寡妇,她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人们有种普遍的心理,那就是嫡亲的儿子因家庭事务逼死了自己的母亲,人们最多是在背后愤慨而已,而逼死了别人的母亲,打抱不平的人就会挺身而出,何况天下诸王无不凯觊觎皇位,张太后真要有个三长两短,那还了得!嘉靖皇帝只好强忍了一口恶气,暂时不再提迁陵一事。
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嘉靖皇帝勤于朝政,励精图治,使朝廷更加稳定,已经没有人能够撼动他的统治地位了。此其一。其二,他孝顺张太后已经朝野尽知,有口皆碑。张太后再要寻死觅活,没人会说是他害死的了。于是,嘉靖皇帝就又提出了迁陵一事。
嘉靖皇帝:“诸位爱卿,朕欲将恭穆献皇帝的陵墓迁到京城皇陵园里来,不知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