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嘉靖与严嵩——是非君臣全文阅读 > 第34章 安南事变·这次严嵩占了上风(1)

第34章 安南事变·这次严嵩占了上风(1)


  嘉靖十六年(1537)五月,安南王黎氏派使者郑惟慷等十余人,绕道占城,历经两年终于到达明廷,控诉了叛将莫登庸祸乱安南的罪行,请求嘉靖皇帝兴师问罪,清除安南国贼,维护安南人民的安宁。

  安南即越南,是明朝的藩属国。早在明初,太祖朱元璋就吸取了宋、元的历史教训,决定恢复中国的传统邦交观念,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邻邦关系。因为安南自立膨胀意识很强,明、安边境上不断发生摩擦。明朝火了,要灭掉它。几经征伐,互有损伤,最后还是按照朱元璋的构想,安南与明朝签订了“三年一贡,彼此利便,永息纷争”的邦交协议。

  嘉靖皇帝继位后,按照邦交原则,派遣编修孙承恩为正使,礼科给事中李锡为副使前往安南,告诉他们,中国现在换皇帝了,你们该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吧!结果安南正逢国家动乱,孙承恩和李锡等人难以进入该国,只好中途返回。至此,明、安关系中断,双方停止了往来。

  嘉靖六年,安南叛将莫登庸成功篡夺王位,改元明德,在安南建立莫朝。嘉靖十一年,安南旧臣拥立原黎王之子东山再起,重起锅灶,与莫氏政权抗衡,开创了越南史上南北朝对峙时期。为了求得明王朝对自己的承认,进而请明王朝出兵灭掉对方,莫氏和黎氏都想派员到明朝“朝贡”。朝贡不是派人来空口说白话的,得有“贡仪”,因为事情重大,这样的事情也无法保密,所以,莫氏派人到明朝朝贡,黎氏就派军队在半道抢了他。黎氏派人到明朝朝贡,莫氏也二话不说,照单全收。结果双方打来打去,谁也没有跟明朝接上关系。

  嘉靖十五年,因事涉及安南,夏言认为,不管他们发生了什么情况,安南不向明朝朝贡已经有二十年了,这就是背信弃义,是对明朝的挑衅,明朝应该出兵讨伐。兵部尚书张瓒支持夏言的意见,并认为讨伐的目标很明确,反正你们都没来朝贡,当初的协议是跟黎氏签订的,明朝就应该支持黎氏,灭掉你莫氏,然后你黎氏把缺的几年朝贡都补起来。

  明朝与周边国家签订藩属协议,并不是从经济利益上考虑,而是从维护边境的安宁,需要自己有解决问题的权力才这么干的。说白了,就是大家相互不买账的话,今天你的人跑到我这边来了,双方叮叮当当地干起来。明天我的人跑到你那边去了,双方又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中国周边有那么多小国家,今天这里闹一下,明天那里闹一下,国家还有没有安宁啦?另外,你们相互闹起来,影响了我的安宁,我怎么办?所以,大哥要有大哥的样子,对一些说不清的问题,你们必须听我的,由我来处理!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因为讨不讨伐安南并不是火烧眉毛的事情,嘉靖皇帝就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看到底该怎么办?众人有人说应该讨伐,有人说不能讨伐,弄得嘉靖皇帝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就在这时,郑惟慷等人来了。

  郑惟慷还没到京城时,就听说夏言虽不是首辅,但在朝中说一不二,且早就有了讨伐安南的思想。因而一到京城,便直奔夏府,求见夏言。夏言二话不说,立即从国家尊严的角度上,极力陈说了应该讨伐安南的事由,请求嘉靖皇帝出兵。

  嘉靖皇帝决定出兵了,以户部侍郎唐胄为代表的一批臣子,却进行了直谏。唐胄说:“皇上,安南没有朝贡,不是他们不来朝贡。相反,而是他们都想来朝贡,因为相互排斥才弄成了这种情况。如果朝廷仅仅因为他们没来朝贡就想讨伐他们,这是一种捡芝麻丢西瓜之举。”

  夏言质问:“唐大人,就你刚才的话,本相有两个问题问你。一、安南王黎氏东山再起以前,莫登庸干什么去了?五六年的时间,他为什么不来朝贡?他这分明是没有把大明王朝放在眼里!其二,朝廷出王师,以有道伐无道,何谓是捡芝麻丢西瓜之举?”

  唐胄说:“夏大人,正德年间和嘉靖初年,国内混乱,社会不太平你不是不知道,面对多如牛毛的山大王,他们敢来吗?所谓捡芝麻丢西瓜之说,是因为安南三年一朝,能给我们多少东西?而我朝大军一动,要耗费多少财力!这笔账夏大人算过吗?四川有采木之役,贵州有凯口之师,而两广积储数十万,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又大工频兴,所在军储悉输将作。如果再兴师数十万,朝廷到哪里去弄这笔开销?”

  兵部尚书张瓒反驳唐胄说:“大明乃泱泱大国,与安南有藩属之约。今安南国王遣使来求援,我朝焉能以财力不支而拒绝呀!”

  唐胄说:“我朝与诸国有藩属之约,是为了保边安民。他们内讧,与我朝何干?以前,明、安边境或大或小总有摩擦,自从他们内讧后,边境就再也没有出过麻烦。他们内讧对明朝是好事,我们为什么要帮安南王平息内乱!”

  嘉靖皇帝斥道:“唐胄,鼠辈!顾私利而忘公义,置我大明王朝于何地?让诸藩国怎么看待我们?若敢再有反对讨伐安南者,斩!”

  嘉靖皇帝决定讨伐安南,任命毛伯温为兵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都督佥事江桓、牛桓为左、右副总兵,统领大军,整装待命,讨伐安南。命户部侍郎胡琏、高公韶立即启程到云、贵、两广调集军粮,筹备给养。只等万事俱备,就出兵安南。

  一个月后,就在明朝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准备兵发安南时,安南莫氏王朝派了四名特使买通广西边将得以入境,秘密潜入京城,按程序在礼部投书,求见了严嵩。他们告诉严嵩,安南目前有五分之四的国土已被莫氏占领,安南人民众望所归,盼望着能够铲除黎氏,早日安居乐业,跟大明修好。

  严嵩听了,觉得莫氏密使与安南王特使所说的情况差异太大。如果说安南已有五分之四的国土落入了莫氏之手,明朝准备不足而盲目发兵,弄不好陷进去拔不出脚来不说,说不定还会遭受军事惨败。这样一来,不仅会让周边藩国嘲笑自己,甚至还会在国内发生动乱。

  严嵩感到事情重大,连忙进宫向嘉靖皇帝禀报了情况。嘉靖皇帝听了,也深感此事要慎重考虑,说:“等朕明日亲自召见了莫氏密使,再作决定。”

  严嵩说:“安南王黎氏的特使到了京城便四处活动,游说各部大臣,请他们劝说皇上发兵。他们要知道了莫氏的密使到来,必仿效汉时班超,在京城行不法之事。”

  嘉靖皇帝说:“他们敢!”

  严嵩说:“皇上,不但他们会这样做,就是朝中的主战派为促使皇上发兵,也会这样做。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是大国的重臣,承兑他们对安南王使者的诺言,更会铤而走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事关两国的未来,微臣以为,此事是不能出现半点差错的。”

  嘉靖皇帝问:“以爱卿之意,该当如何?”

  严嵩说:“可着陆炳带几名锦衣卫高手,暗伏于驿馆周围,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