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虎吞万里全文阅读 > 虎吞万里

虎吞万里


  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如果打得过,刘怀敬很想打刘裕一顿。但他只是涨红了脸,用颤抖的手指了指刘裕,转身跑到房里嚎啕大哭起来。

  满脸羞愧的刘裕正要跟过去,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咳嗽的是他的从母,也就是姨妈,还是他的救命恩人。

  当初刘裕出生之后,母亲便死了,就在父亲要把他扔掉的时候,姨妈将其抱回家,断了亲生儿子刘怀敬的奶水喂养他。如此大恩大德还没来得及报,他又把这位老人家的宝贝孙子给弄丢了。

  一个多月前,五斗米道孙恩发动叛乱(起义),刘裕参与平叛。刘怀敬年仅十六岁的长子刘奕瞒着家里人投奔到刘裕军中。战乱之中,打发他回去也不一定安全,刘裕便将其留在身边。

  一次战斗中,刘裕杀红了眼,便没有顾得上刘奕。击退叛军之后,刘裕才意识到刘奕不见了。他赶忙命人寻找,但找了好几天仍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随后,他又奉命前往别处,不得不放弃了寻找。

  刘裕扑通一声跪在老太太面前,低着头不说话。

  老太太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说起来,这事也不能怪刘裕,他把刘奕留在身边,就是为了保护他,可战场上的事谁说得准呢?她抹了抹眼泪,叹息一声:“寄奴,起来吧!”

  “回来了,道奴回来了。”刘裕的女儿刘兴弟一路叫嚷着跑进院子里。

  “道奴”是刘奕的小名。老太太听见神情一滞,刘裕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刘怀敬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片刻后,衣衫褴褛的刘奕出现了。众人立刻围了上去。刘裕抱住他的肩膀,上上下下的打量着,口中不断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刘奕也打量着面前这个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汉子,这就是传说中“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吗?

  此时的刘奕已经不是过去的刘奕了。刚刚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处河滩上,爬起来看到水中的倒影,才意识到自己灵魂穿越了。宿主的记忆并没有消失,所以他知道“自己”是谁,家住那里,家里都有什么人,又因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竖子!”刘怀敬冲过去就给了刘奕一巴掌。这小子实在太不像话了,眼睛里只有刘裕这个混蛋,根本不在乎他这个父亲。

  刘裕赶忙拦住,嬉皮笑脸地说:“你要打就打我吧,我保证不还手。”

  老太太也劝:“行了,打一巴掌就够了。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就不要不依不饶了。”

  说着,她上前摸了摸刘奕有些红肿的脸,吩咐家仆烧一锅热水,让刘奕沐浴更衣。

  在此期间,刘怀敬又对刘裕怒目相向了,因为刘裕想要收刘奕为义子。在刘怀敬看来,刘裕这个无赖也太不要脸了,小时候没娘就过来跟他抢奶喝;长大后生不出儿子又要抢自己的儿子。但他又是个闷葫芦,越是生气就越说不出话来,只能干瞪眼。

  老太太发话了,表示可以答应刘裕的要求。

  刘怀敬惊讶地看着自己的老母亲,仿佛在问:“您是我亲娘吗?”

  可是,老太太的话还没有说完,她随后表示,认个干亲倒没有什么要紧的,关键是不许刘奕再涉险。“寄奴哇,这孩子最听你的话,你想办法劝他留在家里。”

  刘裕也是这个意思,满口答应下来。

  刘怀敬这才松了口气,只要儿子能安安稳稳地留在家里,其他的事情,他也不在乎了。

  刘奕洗漱完毕,酒菜也准备好了。席间,刘裕先夸了他几句,诸如勇敢、机智之类的。然后话锋一转,劝他先留在家里多读几年书。

  刚才泡在浴桶中的时候,他便拼命地压榨着脑海中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想要把将来的命运勾勒出来。可是,他能想起来的除了辛弃疾的那首词,只是隐约记得刘裕篡晋之后,北伐事业未竟就挂了,颇有一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

  他没有什么能让刘裕再多活几年的灵丹妙药,于是想到了一种可能——自己能否追寻他的足迹,完成那个未竟的事业呢?能不能,或许还要看天意,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容错过。

  所以他不知廉耻而又急不可耐地给刘裕磕了个头,叫了一声“义父”。刘裕大喜,赶忙离坐将其搀了起来。

  刘怀敬看着这一幕,痛心疾首地干了一大碗老酒,然后把碗重重地放在案上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刘奕不得不照顾一下“亲爹”的感受,给他敬酒,表示自己以前太顽劣,让他担心了,以后一定好好读书,做个乖宝宝。

  刘怀敬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又干了一大碗。

  “留在家里读书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还要请个可靠的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刘奕想到了他所能记得的另外一个人——刘穆之。

  “我儿懂事了,为父自然会帮你找到良师的。”刘怀敬鄙夷地看了刘裕一眼,说到读书这件事情上,这个莽夫可就不懂了。

  刘奕忙道:“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是不知道他现在何处。”

  “谁?”刘怀敬忙问。

  “刘穆之!”在刘奕的印象中,如果把刘裕比作刘备,刘穆之就是他的诸葛亮;如果把刘裕比作刘邦,刘穆之就是他的萧何和张良。

  “谁?”刘裕不是没有听清楚,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发笑。在京口,如果问谁的脸皮最厚,那一定是刘穆之。据说这厮经常到岳父家里混吃混喝,很是不受待见,但他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吃完饭之后,他向自己的小舅子要几颗槟榔回家吃,小舅子嘲笑他:“摈榔是拿来消食的,你经常挨饿,要它做什么?”

  “我看挺好!”其实刘怀敬也瞧不起刘穆之,但他本着凡是刘裕反对的他就要赞同的原则,立刻拍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