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邯郸,谁回家了?
提起邯郸,一般人都会联想起古时候的廉颇、蔺相如之辈,因为那是古时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不过现在的邯郸已经不是古时的邯郸了,古时的邯郸准确位置是在现在的邯郸市区西面四十多华里的一个地方。终究不是一个地方,呵呵。
自改革开放以后,邯郸的经济、人文方面都已经得到高速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焕然一新了。可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地方却好像丝毫没有受到改革的浪潮的影响,依然是古时的十三陵窗户(注零)、依然是一个陈旧而普通的古时四合院的的样子。
这里,就是位于邯郸市市郊的临西公园。但是平时到这个公园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整邯郸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而外地人就算是迷路也永远走不到这个地方来的,道理很是简单,因为这里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那就是临西墓场,也叫临西坟葬场。平时只有前来吊祭的人或者是家里有白事的人才会到这个地方来,平时,呵呵,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绕道而行,用句当地的话来说,这个地方‘麻其邪乎’(注一)。
http://www.136book.com
可是,今天这里却是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已经过半百的中年妇女,神色匆忙的走进了那个公园,径直的走向了位于众林墓之后的那个小小的四合院,按理由来说,到这里的人哪怕是个大小伙子,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像是生怕自己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似的,可是她却没有丝毫的恐惧之色,一直的走到了那扇用木板做成的简易的门面前,然后,推开了它!
www.136book.com
‘吱^^^呀^^^^’房间门被打开了。接着有个中年的男人从里屋挑帘走了出来,这个男人长的很高,将近一米八五的个头,还有的就是很瘦,神情之中显的很是疲惫。他看了看从屋外走进来的人,开口道:“嫂子,你来了?”
www.136book.com
那妇人点了点头,没有回答从屋里出来的那个从里屋走出的人的话,却是急急的问道:“你大哥现在怎么样了?”
“还在昏睡当中,不过今天的气色已经比前几天好了许多……”他开口回答道。
“这是怎么回事?你大哥的身体一向很好,怎么好端端的就会生病了呢?而且,他怎么来你这里也不告诉我一声?”那妇人问道。
“这个……”从屋里出来的人欲言又止,开口道:“嫂子,你还是先进去看看他吧,我刚刚给他挂了针。(注二)”
那妇女听了这些,也没有说什么,一挑帘,就直接进了里屋。
里屋里的摆设很是古朴、陈旧,要不是靠近床头的柜子之上摆放着一台八十年代的十四寸黑白熊猫电视机,几乎都可以叫人相信这是进了古时代的人的卧室之中。打扫的,也很是整洁。
那妇女,却是没有注意这些,她的眼睛,直接望向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那个人。那人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毛巾被,头上枕着的是一个圆形的高枕(注三),乌黑的头发根部夹杂着根部长出着一节白色的头发,很明显是染的。高鼻梁,脸上的褶子有很多,看年龄的话也是已经超过半百奔六张的人了,他紧闭着双眼,有一只胳膊伸在毛巾被的外边挂着吊瓶。
如果我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失声的惊呼,那、不是我的父亲吗?
的确,床上躺着的是我的父亲,走进来的那妇女正是我的母亲,而原先挑帘而出迎接我母亲的正是我那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二叔。
“他叔,你大哥这个样子多久了?”母亲坐在了床沿上,小心的将那悬挂着的吊瓶放的缓慢了一些,而后开口问道。
“已经四天了。”二叔答道。
“四天?!”母亲脸上涌现出了气色,但还是隐了下去:“他二叔,你怎么到今天上午才打电话给我?”母亲脾气很好,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火的,但无可避免的口气里面带了一点质问的问道。
“这是大哥的意思,他担心你的身体……”二叔叹了口气,回答道。
“这个死老头子!”母亲气道:“不知道我一点他们父子消息也不知道更会吧我气病吗?”
二叔看了床上的父亲一眼,没有答话。
房间里面安静了下来。
母亲给父亲拽了掖被子,叹了口气,眼泪缓缓的留了下来。
“一连都快一个月了,还是没有崖子的消息,前几天你大哥就打了个招呼也没有说出来做什么就出门儿了,我就感觉到有点不对劲,要是、要是他们爷儿俩有什么事情的话,我、我……”母亲没有继续的说下去,泪水滴在床沿之上,一滴、又一滴。
“嫂子,你别难过了,所有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二叔劝慰道:“老爷子在的时候曾经给崖子算过命的,这孩子,不会有事情的。”
“你都知道了?”母亲看了二叔一眼,二叔轻微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都怨我、都怨我!”母亲流着眼泪,悔恨万分的道:“我要不是让孩子去抓什么鬼,也不会、不会出现这档子事情!现在搞得孩子一点消息也没有,我都快后悔死了!我当初、怎么就……”母亲说不下去了。
“不碍事的。”二叔脸上浮现了一丝苦笑,道:“这孩子小的时候脾气就很倔强,这次就当作给他次教训好了。”
“什么这次?”母亲止住了哭泣,问道:“你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
二叔张开嘴巴,刚想答话,这个时候忽然一阵音乐声音响起。
“喂^^^,是马竿呀”母亲打开手机,稍微带着一点不耐烦的声音道。
而此时的马竿却是似乎没有听出来,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他的声音
“阿姨,你现在在哪?”
“我在邯郸呢,你叔也在。”母亲道。
“那好极了,你们赶快回来吧!”马竿在电话的另一头焦急的说道。
“怎么了?”母亲隐隐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劲。
“有一个姑娘,她、带着、带着盒子回来了!”
**************
注零:十三陵窗户,早在二三十年代的一种建筑窗户,木制,因其竖向数着有十三个窗棂,所以就叫十三陵窗户。
注一:邯郸方言,很邪乎、特别邪乎的意思。
注二:就是打点滴、挂吊瓶、输液,明白了吧?呵呵。
我码完字以后才发现有个十三陵窗户没有解释,懒得改了,所以给大家来了个注零,请别介意,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