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水葬详解
水生!我顿时恍然。原来如此!
这里的水生不是指鲁迅笔下的闰土先生,也不是指做水产品生意的人,这里的水生是指一种特殊的职业,乃是做水葬(注一)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的一种称呼!
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所独有的一种称呼。尤其是我们这种为人做殡仪的工作者,一般来讲,火葬场里工作的人一般不会对人讲自己的工作性质,只含糊说自己是在厂里上班的或者说自己是干宾仪工作的,所以一般刚和我们干火葬场工作的人攀谈的,都会误以为我们是工厂里上班的或者是干饭店生意的。呵呵,其实,那本来就是叫人误解的言语。
而做水葬工作的更是如此,一般来讲,现在还是有一些少数民族允许水葬的,毕竟人家自古以来的风俗就是如此。在古时,一般来说并没有专门的做水葬的这份工作,一般来讲都是逝去的那人的族长或者当地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这一项事宜,但随着时间的演变,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一些专门依靠水葬为生的职业。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有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种安葬方式,只有少数做殡仪工作的才会知道此行业的存在。
我正准备再说些什么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娟子的声音,
“衣服,你的!”
接着,门外传来了快速离开的脚步声音。
龚共笑道:“这孩子……,盒子是吧?你先换上衣服,我出去教训她一顿。”
我明白面前的这位出去教训人是假,怕我当着他的面换衣服尴尬是真,随即笑着点了点头。
**************
我推开了门,看见门外地板上摆放着的衣服(注二),很是朴素,是一身老式的老年装,洗的很是干净,叠的也甚是整齐。随即伸出手去,取了进来,换上了,可惜的是裤子腰围有点小,不过现在的我已经是没有了讲究,有件这样的衣服遮丑已经不错了。
换上衣服以后,我静静的打量起面前的这个房间来,面前的这个房间应该是客厅加餐厅两个功能,房间布置的很是整洁。不过家具有些老旧了,从面前的条川机(注三)就可以看的出来。不过从开始我就更加的注意到的是另一点,这个房间是正规正矩的正方形房子,这是不经常可以见的到的。
正在我打量着面前的房子的时候,门外传来了敲门声音。
“请进!”我笑着道。
进来的是龚共和他的孙女娟子,他先看了看已经换好衣服的我,呵呵笑着道:“小伙子,你长的太高了,衣服不合身吧?!呵呵,抱歉抱歉,在这家里只有这件衣服是最大号的,还是娟子的爸爸以前穿过的……”
“现在已经非常感激了。”我笑着回答道:“现在我这种情况,能够有的穿已经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挑三拣四的?呵呵.。”
“小事、小事。”龚共笑着,坐到了八仙桌旁的椅子上。而他的孙女娟子,却没有坐下来,只是站在他的身边,好奇的打量着我。
我也在感激看着面前的这两位,这真的是救星呀,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要是换个人的话不知道已经挂了多少回了。
感激归感激,但是我没有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说出来。承受这样的恩情,不是几句话可以诉的完、说的尽的。
不过现在更加引起我的注意的却是另外一点,到底是做水生的呀!尽管和我们专做的火葬有些不同,但是仅凭他们祖孙两个不用任何任何物品洗眼开目(注四)就可以发现我的存在,可以说这已经是高手当中的高手了。
“老伯,”我打断了这段短暂的平静:“借问一下,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
注一:水葬,原本为古代的一种少数民族所独有的方式,在古希腊、埃及、及中国都有此类的仪式,但是到现在衍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在中国,解放前,云南、西藏一带还有少数部族在实行着水葬、天葬、洞葬等各种仪式。在那时,实行火葬的人多是一些穷苦百姓,水葬的多为一些农奴、而天葬的多数是一些喇嘛、传教士等爱好自然者,而洞葬则是以某些达官贵人的安葬方式。现如今,各种安葬方式如今都逐渐的被火葬所取代,流转下来的很少,只有在中国云南与西藏交接处,有一少数民族还在实行着水葬习俗,那就是门巴族。剩余的各种葬式,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注二:有读者朋友留言QQ问我,为什么盒子要穿烧过的衣服。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元神所在,与鬼相通,但也不是那么的一样。元神是可以穿上阳间的衣服的,不过那个样子的话会加大其真元的消耗,因为元神毕竟没有躯体,表面看上去就是一片虚空。如果强行穿上衣服的话,会致使其道行修为大大折扣,此为一点;第二则是元神穿上衣服以后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件衣服在凭空移动,那未免有些吓人了。
注三:条川机,中国解放前期的那个时候南方常见的一种家庭摆设,长条形,类似于那种长条板凳,不过这个板凳比较大,比较高,一般都为石灰+石子混合在一起加工而成。外面涂上油漆,雕花上一些美丽的图案,和八仙桌放在一起很是美观。
注四:洗眼开目,大家都知道,普通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见这个世界上异物的存在的。但有些时候的话某些人却不得不要和这些异物打交道,这个时候除去阴阳眼、鬼瞳等各种特殊的眼睛之外,一般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一些特殊的物品来洗眼开目,之后就可以看见这些东西了。譬如常说的柳叶擦眼、黑牛泪洗眼、狗血上针(此方法为鬼道异数,以后解释)等等吧,都属于洗眼开目的常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