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
杰里米·里夫金是美国知名“新经济学家”、社会理论家,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他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9]中提出的“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获得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杰里米·里夫金认为,资本主义时代正在流逝,虽然不是很快发生,但不可避免。一种将改变我们生活的新经济范式——“协作共同体”、“协作经济”,即一种混合经济将要出现,包括一部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一部分协作共同体。这两种经济制度经常以并行的方式运作,有时也有竞争。它们彼此沿着对方的周边产生出一些协同效应,这样它们可以为彼此增值,同时让自己受益。其他时候,它们也深深地对抗,试图吸收或取代对方。
这种协同经济或者共享经济的范式是全新的,和过去的交换经济截然不同,它是以分享为基础。这种共享式的经济范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交换经济形式并行不悖地共同走下去,不是你取代我或我替换你。也许到2050年,人们将看到这两种经济形式都在发展,但是共享、分享式的协同经济会越来越繁荣,而交换经济很可能慢慢就会走向没落。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新经济形式的出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零边际成本”。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通过协同共享以接近免费的方式,分享绿色能源和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务,这是最具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也是最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智能化、智慧化之势
智慧的地球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设想;2009年8月,IBM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开启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近两年,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更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制定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2009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发展战略。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中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的计算”、“智慧的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陆续在中国各个层面得以推进。仅“智慧城市”一项,中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2008年11月,时任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演讲。关键之处在于,“智慧地球”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如彭明盛所言,传统上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另一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现在,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到了。“智慧地球”是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IBM又要把商业触角延伸至公共设施领域。金融和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已经非常成熟,IBM牢牢占据了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与金融和电信相比,还处于拓荒阶段,但市场规模却丝毫不逊。
IBM已经推出了很多相关方案,也在进行各种不同的试验和试点。多年来,IBM希望通过“智慧地球”理念去主动影响政府的投资决策。近年来,彭明盛频繁出访华盛顿和各国首都,推销“智慧地球”理念。彭明盛2009年就向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建议:智慧基础架构是目前创造新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在未来几年内,如果每年在宽带网络、“智慧医疗”和“智慧电力”方面投入300亿美元,那么每年可以产生100万就业机会。相对地,中国在“智慧地球”领域要面对不少问题。[10]
——技术路径选择。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这将导致中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中国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
——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此外,我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中国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风险。
——海量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问题。IBM“智慧地球”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智慧地球”所倡导的“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基础设施甚至自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这种互联互通,则极有可能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掌控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提供便利。
工业4.0
本节对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仅做简单的介绍,在第十章,还将进行详细的剖析。简单地说,“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网络、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软件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背景的。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包含了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工业基础模式的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此模式下,传统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跨界领域和合作形式。
“工业4.0”概念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