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全文阅读 > 第14章 顺势而为,势是什么?(4)

第14章 顺势而为,势是什么?(4)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专注于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和开发,以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管理。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很高水平,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也有专业化技术,这些要素共同奠定了德国的制造工程工业的领军地位。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信息——物理”系统)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将使德国在继续保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

  对于即将到来的工业4.0,一项更为伟大的工具——互联网将深度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不仅如此,在工业4.0时代,未来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就是以解决顾客问题为宗旨的互联网化。所以说,未来制造企业将不仅仅进行硬件的销售,还能通过提供售后服务和其他后续服务来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这就是软性制造。而带有“信息”功能的系统成为硬件产品新的核心,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将成为潮流。

  中国转型之势

  中国经济的前景和转型的方向,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一些担心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过度投资和债务负担沉重三个方面。即使以中国已经成功应对的挑战(例如几年前的金融危机)为参照,转向增速较慢且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新常态)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考验。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阐述了中国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几个新形势。[11]

  首先,中国已经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GDP已达6700美元。中国正向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努力,历史上成功完成这项任务的国家并不多。

  其次,国际贸易等国际环境已不如以往有利,部分原因是高收入经济体在结构上如此疲弱,还有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已经显著变大了。

  最后,中国经济自身发生了变化。潜在增长率已下降至7%~8%,原因包括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产能过剩即使按中国的标准来衡量也变得十分严重;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其推动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房产泡沫和影子银行业务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已超过50%,但大量城市正遭受着包括污染在内的种种困境;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已到达极限,尤其是水资源。

  2014年11月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下一轮改革的蓝图,提出要推行重大的制度和政治改革,包括由“行政审批制度”向“法治”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必须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国企角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的新进入者,无论国企、民企,在能够开展哪些业务的问题上将面对“负面清单”,而不是“正面清单”:企业将可以从事任何没有被禁止的经营活动,而不再需要审批。户籍制度改革也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将允许1亿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资格:城镇化及农村土地流转,都将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举措。

  另外,一份由原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提供的报告表明,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方面也取得了切实进展:中国力图转向速度较慢、资源密集度较低、就业密集度较高的经济增长模式。尽管和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相比,中国服务业的GDP贡献率仍然明显偏低,但2013年还是首次超过了工业的比重。

  “互联网+”塑造新引擎

  就像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所言,政府的工具箱还有很多工具,还有许多调控手段可以利用。包括此次由总理来推动的“互联网+”战略,就是一次促进深层结构经济转型的努力。

  “互联网+”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但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传统行业简单触网即可完成渗透与融合,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和整体机遇。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力挺互联网经济,提出了“互联网+”,肯定了互联网对国家经济转型的积极促进作用,并对互联网在传统行业的渗透表示积极肯定。可以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包含两个方向。

  ——互联网行业的视角。于传统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单纯基于线上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O2O的深度融合,且必然是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通过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来迅速扩大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其发展模式是互联网行业主动向传统行业渗透,对传统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与思维模式进行颠覆,进而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主动、深度的融合。

  ——传统产业的视角。除互联网主动出击外,对于传统行业来说,面对来自新兴经济的替代性竞争和冲击,其自我革新和自我升级意愿较为强烈。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其对互联网的正确态度应是“拥抱”而非“抵触”。应积极培养并深化“互联网+”思维,主动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自我颠覆与变革,加速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实现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

  “互联网+”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尤其重要。

  其一,“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跨界。创新的实质就是知识创新。例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让经济发展消耗“更多的知识、更少的能源”;跨界的实质是知识跨界。知识创新了,产业边界也被重新定义。产业的边界就是知识的边界,跨界的成果正是让边界消失。

  其二,“互联网+”就是所有产业的“互联网化”。不少中国传统产业尚处在信息化甚至工业化水平低下的阶段。2008年,国务院主管工业的工业与信息化部正是在原有信息产业部与几个工业管理部门合并后组建的,正可以体现中国政府对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决心;而今天更上一层楼的“互联网化”,正可以倒逼传统产业“更充分的工业化”和“更普遍的信息化”,从而迈向跨越式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是将互联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是肯定创新型经济对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打破传统固有经济模式(包括国企垄断式的政经模式)对中国经济活力的束缚。

  林永青

  价值中国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中国众融总会创会会长

  《众融》一书作者

  “价值中国智库丛书”主编

  [1]《小数据已到来,大数据闪开》,载于台湾《联合报》,2015年1月21日。

  [2]《大数据时代聊聊小数据》,闵应骅口述,李斐然撰文,载于《中国青年报》,2014年4月16日。

  [3]“物联网”,百度百科。

  [4]新华社,《2013~2014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新华网江苏频道,2014年9月25日。

  [5]本·巴加林:《下一波大趋势:万联网》,刊载于《时代》周刊,转载于网易科技,2014年5月18日。

  [6]夏淳:《大势:2015年十大趋势技术中7项支撑万联网》,创业邦,2014年10月20日。

  [7]《互联网与社会》,原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计划于2015年5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主要译者:胡泳、林永青。

  [8]张晓峰:《企业智力资本的来源》,价值中国网,2012年12月27日。

  [9]《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文版已于2012年5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编者注

  [10]许晔、郭铁成:《“智慧地球”:从战略理念到改变生活》,载于《经济参考报》,2013年3月19日。

  [11]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中国艰难的经济转型》,FT中文网,2014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