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着胸口的红绳,谢贤的家传玉坠从衬衫的覆盖下露出头来。
此时,呈一个环形的玉佩,平日里晦涩的形态早已大相径庭。
此时正通体泛着绿光,完全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正处于一个固态中包含着等离子态,根本无从解释的诡秘形态。
“这不可能!”
谢贤的脑海中蹦出一个大大的否定句,而当他一把捏住环形玉坠,想要放在眼前细细端详时,意外便发生了。
在他的手指与玉质的挂坠将将接触的那一瞬间,仿佛整个意识被手中的玉坠吸入了一般,谢贤眼前一黑,等到视线恢复之时,整个人身处的环境眨眼之间,已是沧海桑田。
身周熟悉的房间早已消失不见,在一片璀璨的星空之中,谢贤如若身处于无垠的宇宙中一般,在毫无重力的环境下,整个人正完全不受力的自然悬浮着。
惊讶的谢贤面色微变,正当他习惯性的想要进行逻辑推演之时,手中的玉坠突然整个化为一道翠绿的虹光,自发的从掌心飞出,随即笔走龙蛇,在他面前变幻成几千个绿意盈盈的象形文字。
这一片翠绿莹莹的字幕前,谢贤投眼望去,一向甚是鄙视文学的他,十分勉强辨认出,这应该是最早出现于华夏商朝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甲骨文。
而除了其中一个代表着华夏十二生肖之一,意为“辰龙”的符文,剩下的数千个千奇百怪,更似图形而非文字的象形符文,谢贤便是半个也不认识了。
片刻之后,抛开不管眼前那堆晦涩难明的文字,谢贤判断出这里应该是自己的意识海。
这是人体潜在意识的集中体,科学史上从未曾有人触碰过的禁区。
而这个环境说明,MIT孤僻青年的内心深处,所拥有的只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宇宙。
而它的主人此刻正轻轻的点头,对这个悲哀的现状甚为满意。
再次从头到尾的扫过面前的这段文字,谢贤确认自己已经记下了每一个图案,随即尝试着对这个世界发出命令:“送我离开。”
话音刚落,谢贤便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熟悉的房间,此刻正以一个随时会滑倒在地的姿势,斜坐在电脑桌前的靠背椅上。
而携带自己进入神秘的意识海中的家传玉佩,此时已经恢复了往常的黯淡无光,被脖子上的红绳牵扯着,轻轻搭在自己胸口的白色衬衫上。
将身体坐直,谢贤从桌上抽出一张平日用来运算的白纸,分毫不差的写下了在意识海中,家传玉佩所化成的那些象形文字。
看着这共记三千六百二十四个奇形怪状的甲骨文,谢贤随后打开电脑,在网络上查询着资料,自力更生的开始翻译起来。
谢贤很快的发现,这是一封遗书,由一个名为“子胥”的人,在寿终正寝之时,留下给他的子孙后代。
这位“子胥”是否是谢贤三千多年前的老祖宗?
这个问题明显已不可考,谢贤对此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两个方面。
第一:这个“子胥”是如何将这些信息注入了一枚连导体都不是的玉质吊坠,并且历经至少三千多年而分毫无损。
而这枚奇异的玉坠,必然是想要解释今天所发生的一切,所需要的最为关键的基石。
第二:“子胥”简单的开场白之后,遗书的大半部分,是一篇教导如何引“灵气”入体,摆脱凡人肉身的各种桎梏,掌控天地,进而超凡入圣的家传功法。
若是一个正常人,此刻恐怕早已欣喜若狂,高呼这不就是修真吗?
然后定然是一头扎进这本家传功法,苦苦修炼。
但我们的MIT海龟青年可没有看过修真小说,哦,这么说可能会有些误会。
应该说,谢贤自从识字之后便根本没有接触过任何一本文学作品。
文学的中心问题是研究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你觉得其中哪怕有一样会是谢贤所关心的吗?
言归正传,谢贤皱着眉头,心中默默的推导着。
遗书中将自己的家传玉坠称为“玉碟”。
从通篇透露出来的信息推导,“玉碟”的制作最基础的便是需要注入“灵气”。
那么遗书后半部分的那篇“家传功法”,便应该是通向真理路上的大门那必不可少的钥匙。
“灵气”,谢贤咀嚼着这个字眼。
从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必然是存在于无所不在的空气中的某种元素。
而若“子胥”所说属实,修习功法后人类当真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话。
那么这种“灵气”元素所赋予的力量,应该便是对周遭所有元素的控制能力。
准确的说法,是经过这种“灵气”元素进行某种变异后的人体,使用遗书中的功法并借助那无所不在的“灵气”,便将获得控制所有元素的力量!
“子胥”的开场白中提起,若能看见这段文字,便达到了修习的条件。
那也即是说若非达到某个条件,“玉碟”是不会有任何的异常的。
谢贤由此逆向推导之后,得到了一个假设,失控的实验使得“玉碟”认为自己达到了条件,那么这种“灵气”元素,必然是所有参与自己实验的元素其中之一。
依据这个假设,谢贤将范围缩小到了“镭”,“氦”,“氖”,“氩”,“氪”,“氙”,“氡”这七种元素之间。
那么剩下的问题,便只是依照遗书中的方法一一进行实验便可。
谢贤随即在材料箱中拿出六个空荡荡的密封玻璃瓶,里面装着的正是“氦”,“氖”,“氩”,“氪”,“氙”,“氡”六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元素。
依次使用遗书中的功法进行实验之后,谢贤一无所得,只是白白浪费了六瓶价值不菲的材料。
捏着手中已经开封的玻璃瓶,谢贤异常少见的左右为难起来。
唯一未曾实验过的元素只剩下了“镭”。
可首先“镭”的沸点高达千度以上,是不可能存在于空气中的。
其次“镭”是具有放射性的,不借助设备的情况下有很大的危险性。
并且,最重要的是,“镭”是非常稀有并且昂贵的元素,谢贤手中目前仅有两毫克。
以他微薄的收入来说,若是将存货用完了,每克价值超过三百万美元的“镭”,他连一毫克也不可能买得起。
而谢贤的导师之所以赠送给他这些“镭”,正是因为“镭”是谢贤平日的实验里必不可少的元素。
若真的让他给败光了,不能进行实验从而无法作出论文,谢贤的博士学位恐怕有很大的可能,就此终生无望。
最终,物理学家犟得如同一头牛般的性格,让谢贤做出了决定,他知道,自己若不尝试一下,念头必不能通达。
谢贤打开房间角落里的密封防辐射箱,从中取出装着“镭”的玻璃器皿。
而当他运起遗书中的心法时,器皿中这颗肉眼几不可见的金属粒顿时颤动起来,与他的身体建立起了某种奇特的联系。
眨眼之间,器皿中的“镭”奇异的呈现出了等离子态,扩散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团绿光,紧接着腾空而起,化为一道虹光,视玻璃器皿如同无物一般穿透而出,直奔谢贤的胸口而来,无声无息的没入了他体内,随即仿佛变成了一股热流般,开始四处乱窜。
谢贤一时间愣住了。
这已然颠覆了他这十几年来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知,并且推翻了一系列早已成为定律的物理知识。
直到身体中传来阵阵刺痛,震撼中的谢贤这才惊醒过来,赶忙依照“子胥”遗书所说,将体内的热流化为无数道丝线,分别散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温暖的丝线四下穿插之下,顿时谢贤只觉全身上下无处不痒,仿佛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在疯狂的拳打脚踢。
他咬牙支撑了片刻,终是在那一阵阵的激荡之下,嘶吼着一头倒在地上,浑身剧烈的抽搐着,眼前一黑,翻起了白眼,不省人事。
谢贤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数千年前,“镭”的存在形式和现在截然不同,呈气态显现的“灵气”,与如今的空气中半点也无相比,自然是显得无比充沛。
但是,若要和呈现固态形式,并且是固体中最为密集的金属性质“镭”相比,那么足足需要一整座山大小的“灵气”,才能抵得上谢贤这颗肉眼几不可见的两毫克“镭”。
而若是古人能够知晓,今日的谢贤首次引气入体,便吸入了整座山的“灵气”,瞪破眼珠大呼天纵奇才的同时,也必然长吁短叹一个天才的夭折,断定谢贤即将当场爆体而亡,炸成一团齑粉。
这么说来,短短一日之内,谢贤便经历了两次,会使其化为宇宙尘埃的致命危机。
而恰恰正是因为第一次的危机,消弭了他第二次将爆体而亡的命运。
稍稍回顾一下,当实验意外失控之时,呈现等离子态的微量“镭”元素,引发了“玉碟”的反应。
“玉碟”中所存放的“灵气”,也就是另一个形态的“镭”,也统统爆发出来。
两股能量与电磁脉冲的爆炸能量相互中和,在谢贤的无意识中,将其全身所有细胞,都进行了一次变异和强化的洗礼。
若是在数千年前的古代,这正是数名高手联合施展,在大量耗费本源之后,方可造就的“筑基”。
而因为电磁脉冲的爆炸能量更为强烈,谢贤的这次“筑基”与古时相比,所达成的效果更显优越。
于是,良好的“筑基”之后,在两毫克金属“镭”所化海量“灵气”的灌注之下,谢贤非常勉强的苟活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