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厚黑学的人士都明白,待人处世中与上司打交道最不容易,因为上司操着你的命运,弄不好,你的前途就全玩儿完了。厚黑大师告诉你:与领导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明白,而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担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波动的。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顿教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应该说,"时间证明论"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铁木辛哥心里很舍不得和他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什捷缅科来共事。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成为处世高手,不但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遭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更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世济民的"圣人君子",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吧!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过了铁元帅关,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傻者绝非傻子,显得木讷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在待人处世中,许多时候,精明的人往往斗不过糊涂人,就是这个道理。归纳古往今来,待人处世中这类"装傻"的谋略,不外乎以下几种:
1.假装认错人,摆脱困窘。有一女子高台晾衣,不小心将竹竿掉下,正打在恰好路经此处的彭玉麟宫保大人头上。彭玉麟自然极为恼火,大声呵斥,女子心里很害怕,因为她已经认出了被砸之人是彭玉麟。但惶急中,该女子却有意将彭玉麟认作旁人,居然也厉声说:"你喊什么?听你这腔调简直像个行伍人,没一点文明气!你可知道彭宫保彭大人就在这里?他老人家可是爱民如子,我若告诉他,怕要砍了你的脑袋!"一番装痴卖傻,以攻为守,寓"捧"于"攻"的巧语,居然化解了一场大祸。因为彭玉麟本来非常窝火,但一听这不认识自己的民女竟然如此敬重自己、夸自己,也就不觉转怒为喜,一声不吭地走了。
2.假装不认识对方而当面嘲讽他。如明末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巧骂洪承畴。洪承畴原为明朝总督,抗清兵败降清而助清灭明,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夏完淳。夏恨透了这为虎作伥的叛徒,受审时决意要嘲骂一下他。洪承畴对夏完淳说:"你小孩子家,造什么反?只要你归降,一定前途无量!"夏完淳说:"人各有志,我岂能跟你们一样!我最仰慕我朝的洪承畴先生,要做他那样的英雄!"他假装不认识洪承畴,不知洪承畴已叛明投清。洪承畴愣了一下:"你仰慕洪先生?"夏完淳说:"当然仰慕。当年洪先生在关外与清兵血战于松山、杏山一带,矢尽援绝,仍坚强不屈,最后英勇就义。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先帝为之垂涕。这样的英雄难道不值得仰慕吗?"一番话说得洪承畴面红耳赤,非常狼狈。洪承畴的左右忙插话说:"你不要胡说,洪大人就在堂上!"夏完淳说:"你们才胡说呢!洪老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你们这些贼子还想冒充他、败坏他的名声,先生在天之灵也不会放过你们的!"一番装痴卖傻、别出心裁的挖苦嘲骂,把洪承畴羞得无地自容,只好慌慌张张地叫人把夏完淳押走,结束了这次尴尬的审判。
3.以一种怪异的"傻子"之举,扬自己某种名声。英国曾有一个名叫琼斯的中年女人,曾状告宇宙足球厂,指控宇宙足球厂生产的足球引诱她丈夫,是"第三者",应该赔偿自己的"孤独费",而球厂老板竟然愉快地接受了此项指控,主动赔给琼斯太太10万英镑孤独费。是他们疯了、傻了,专门胡扔钱?非也!宇宙足球厂的老板是想以此奇怪的赔偿案,传扬他厂足球的魅力--看,我们的足球啊,已完全吸引了男子汉,以致使妻子都视它为"第三者",要与丈夫离婚,并让厂家赔偿孤独费!
2.装傻也是一种本事
"装傻",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即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力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他功高震主,又不能谦逊自处,加上他犯了大忌,看到曾经是他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都分土列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猛将,又是刘邦的连襟,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总要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自傲如此,全然没有当年甘受胯下之辱的韧性。这样,终于一步步走上了绝路。后人评价说,如果韩信不矜功自傲,不与刘邦讨价还价,而是自隐其功,谦逊退避,刘邦再毒大概也不会对他下手吧。
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这样评价韩信:"楚汉之际,有一人焉,厚而不黑,卒归于败者,韩信是也,胯下之辱,信能忍之,其厚学非不优也。后为齐王,果听蒯通之说,其实诚不可言。"
人人都会想表现聪明,装傻似乎是很难的。这需要有傻的胸怀风度,既能够愚,又愚得起。《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就是它们准备捕杀猎物时的一种手段,所以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厚黑学"扮猪吃虎"的计谋,以此计施于强劲的敌手,在其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若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恭之相,使对方不起疑心,一旦时机成熟,即一举把对手结果了,这就是"扮猪吃虎"的妙用。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上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论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中的对答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吹牛,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嚣张的。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的境界。
胡适先生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工夫的人。"1805年,拿破仑乘胜追击俄军到了关键的决战时刻。此时,沙皇亚历山大见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到来,便不想撤退而与法军决战。库图佐夫劝他继续撤退,等待普鲁士军队参加反法战争。此时拿破仑知道了俄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害怕库图佐夫一旦说服沙皇,自己就会失去战机,于是装出一见俄军增援到来就害怕的样子,停止追击,派人求和,愿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条件。这更加刺激了沙皇,以为拿破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这样傲慢的人绝不会主动求和,因此断定现在正是回师大败拿破仑的时机,于是不听库图佐夫的意见,向法军展开进攻,结果落进了法军圈套,被法军打得狼狈不堪。
聪明不露,才具有惊人的力量。这就是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人们不管本身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弄巧的人,这并不以人的性情为转移,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要学会装傻,懂得藏巧,不为人所识破,这就是厚黑处世之道。
3.厚黑处世,该糊涂时别明白
《厚黑学》认为,在待人处世中,时时处处都需要用厚脸皮装糊涂,甚至当身处险地时,"糊涂"还是"精明",很可能成为事关自身性命的关键因素!
刘备的蜀汉王朝只统治了42年,就被魏国灭掉了。后主刘禅做了俘虏,他的一家和蜀国的一些大臣,都被押到洛阳。当时,魏国虽是由曹操的后代做着皇帝,但其大权早已落在了西晋的开创者司马昭父子的手里。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便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
有一天,晋王司马昭却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司马昭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如醉如痴,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刘禅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颓废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地吗?"刘禅说:"在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国。"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
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的前蜀国大臣正听说这事儿,连忙求见刘禅说:"如果以后晋王(指司马昭)还这么问你,你应该流着眼泪回答说:"父母亲的坟墓都远在蜀地,一想起这事儿,心里就难过,没有哪一天不思念蜀国的。然后你就闭上眼睛,做出深沉思念的表情。""
不久,司马昭又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就如正说的那样对答,然后闭上眼睛。司马昭说:"怎么竟像是正说的话呢?"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就这样,刘禅活到了公元271年,在洛阳去世。
而同样下场的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亡国君主被俘到沛京,就似乎"聪明"得不合时宜。宋太宗派人监视他,发现李煜写了许多怀念故国的词,又后悔不该杀了替他保江山的大将。宋太宗觉得这李煜"贼心不死",就用毒药把他毒死了。由此看来,刘禅当司马昭一再跟他提起故国的时候,表现得木讷无情,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谁知这个昔日阿斗是真扶不起来的白痴,还是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的一种韬晦与心机呢!
而三国时的蜀将张裔,就是因为不知道收敛自己,在事关性命的当口,应该"糊涂"却表现得比对方聪明而差点丢了小命。据史书记载,张裔,蜀郡成都人,在他担任益州郡太守的时候,当地一个大头领背叛蜀国,把他抓起来送到吴国去了。后来吴蜀两国和好,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要他会谈之后请求孙权释放张裔。张裔被送到吴国好几年,他一直未显露自己的身份、才能。因此孙权也还只当他是个平常的俘虏呢!于是邓芝一提起,他就同意释放张裔。待到张裔临走的时候,孙权才接见他。一来呢,孙权这人好开个玩笑;二来也似乎是要试探一下张裔的才智如何。因而孙权问张裔说:"听说蜀地有个姓卓的寡妇,和司马相如私奔,你们那儿的风俗为什么这样不讲究妇道呢?"
孙权借了这个发生在蜀地的故事来取笑张裔。但这张裔也没示弱,对孙权说:"我认为卓家的寡妇,比起朱买臣的妻子来,还是要贤慧一些。"张裔说的也是汉武帝时候的故事,不过发生在会稽郡吴县,有个叫朱买臣的,起初家里很穷,他妻子嫌他寒酸,和他离了婚,后来朱买臣发迹,当了会稽郡太守,他的前妻又来依附他,最后到底感到羞愧,自己上吊死了。张裔用这个故事,对孙权反唇相讥。孙权没占到便宜,又换了一个话题,对张裔说:"你回去以后,一定被重用,不会做普通老百姓,你打算怎样报答我呢?"张裔巧妙地回避了如何报答孙权的问题,只表示很感激孙权释放他,说:"我是作为一个有罪的人回去的,将要交由有关部门去审理,倘若侥幸不被处死,58岁以前是父母给我的生命,从这以后就是大王您给我的了。"张裔这段话说得很得体,孙权很高兴,谈笑风生,并流露出他很器重张裔的神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