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厚黑学活学活用全文阅读 > 第7章 为人处世厚黑学(6)

第7章 为人处世厚黑学(6)


  拍马屁本质上是通过一种颇具处世艺术的语言来实现对方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取得与对方心理上的沟通。从哈麻拍马屁大获成功来看,拍马屁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且是千变万化的,在嬉笑怒骂间常可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增进与朋友间的友谊。而了解他人的心理则是拍马屁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是否了解他人的心理,决定了你的赞美是否恰当,成效是否明显,也是衡量你拍马屁水平高低的标志。

  李宗吾认为:拍马屁成功的一个诀窍是,只有谙熟了对方心理才能辨别其优缺,"顺藤摸瓜"你的马屁才能准确定位,并尽可能触及其最美的那一部分。对方在欣喜之余,会视你为知己,继续向你袒露心怀,使你不断捕捉赞美的闪光点,你的赞美也才更加得体,游刃有余。如果不了解他人心理,你就不知道他有何可赞之处,更不知他需要什么。

  当然,了解他人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活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工夫,利用微小的刺激来影响对方在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从而使你的赞美既巧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在拍马屁的时候,切忌用官话套话,因为赞美一个人,并不是作报告或谈工作,要十分严肃。赞美贵在自然,它是在待人处世中,一定场景下的真情流露、有感而发。任何僵硬、虚夸、做作的赞美,即使是出于真心实意,也会让人反感、提防。

  5."势利眼"的好处

  一般来说,待人处世中朋友相交,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谁要是在交往中过分看重对方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就会被认为"太势利"。

  但是,待人处世厚黑之道的看法却恰好相反,认为社交有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相求相助和相互利用这四个基本目标,绝对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和相互利用,更不能把相求相助和相互利用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更没有丝毫可以利用的价值,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拒绝目标,也就是拒绝交往。

  与人交往,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有人单靠直觉与人相交;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交往的圈子。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拉关系的"天时地利"。

  善于与人相交的"势利"之人,是标准的厚黑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的会议还是私人聚会上,总是能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

  既然与人交往要视其利用价值而定,但对方的"利用价值"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精通厚黑之道的人会结交有名望的人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者掩盖自己的不义之举。

  例如,萧望之本是汉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又是当世名儒,因受奸臣石显之排挤,心中积愤,自杀了。他的死,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是石显陷害致死。

  此时,石显已任中书令。他听到这种议论,胆战心惊,担忧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就想出一个计策,前去结交一位经学名家。此人名叫贡禹,字少翁,琅玡人,以博通经义、品行高洁而闻名当世。宣帝时征为博士,做过凉州刺史、河南令。元帝初即位,征为谏大夫,多次向他询问政事,虚心听取他的意见。贡禹鉴于连年歉收,郡国贫困,朝政腐败,曾几次上书抨击朝廷奢侈,建议元帝选贤任能。诛奸邪,罢享乐,修节俭,轻赋役。这些建议多被元帝采纳。朝臣多仰慕贡禹,乐于同他交往。

  石显要结交贡禹,不是因为贡禹提出的建议利国利民,而是要借助贡禹的盛名,来掩盖自己的罪责。石显登门拜访,贡禹不便拒绝,只好虚与委蛇。为了讨好贡禹,并表明自己为国荐贤,石显多次在元帝面前称赞贡禹的美德,又荐举贡禹为光禄大夫。后值御史大夫陈万年死,又荐举贡禹继任。这时,许多人都认为石显能如此荐贤举能,怎会嫉妒、谗毁萧望之呢?贡禹虽多次上书元帝建议诛除奸佞,但却无一次涉及宦官、外戚。这分明是贡禹以此表示对石显荐举自己位列三公的感激之情。石显借荐举贡禹的美名给自己涂上一层脂粉,隐藏起凶相,装饰成善面,蒙蔽那些不知情者或糊涂者的眼睛,以逃脱害人的罪责。然而风头一过,石显仍专权横行,凶相毕露。现在看来,石显结交贡禹,就是典型的"势利"行为。

  "势利"只是一种交际手段,它本身并无好恶之分,只是运用的人不同而已,只要运用到正当之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处世方式。

  6.以恶制恶,该黑心时就黑心

  在工作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得罪了自己的上司是很常见的事。有些上司往往会由此而在某些事情上给自己小鞋儿穿,这无疑是一种挺难受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说就此而与上司大吵大闹一番,虽然可以出一口恶气,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以后他可能照旧给你小鞋儿穿。因此,你必须首先弄清楚上司的做法是否真是给你小鞋儿穿。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往往由于个人对上司有意见,便总是把上司对自己的某些态度和做法往这方面想,如同中国寓言故事"智子疑邻"一样,从而采取错误和不明智的举动。实际上,如果你不是与上司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上司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做这种费力不讨好和损人不利己的事。

  假如上司是在"合理"地给你小鞋儿穿,由于他的做法往往是有理有据的,是无可指责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可能找不出理由去与他争吵。即使你去闹,他也完全可以用非常冠冕堂皇的话打发你,甚至以无理取闹来批评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脸皮磨厚,任他怎么对你,都无所谓。

  如果你的确有证据表明上司给你小鞋儿穿,而且,他的做法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你便可以与其理论一番。你不妨单独找他谈一回,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上司仍坚持己见,执意不改,那么,在适当的场合,把事情给予充分的曝光,则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把事情公之于众,把矛盾公开化,让群众评理;另一方面也表明你的态度,从而给上司一种压力,使他不敢轻易地给你小鞋儿穿。这样做的弊端,是将你与上司的矛盾公开化,很有可能给以后带来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彻底制伏给你穿小鞋儿的上司呢?厚黑大师提供的招数就是:想方设法将他的把柄攥在自己的手心儿里,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进行敲打,让他老老实实,不敢给你小鞋儿穿。比如说,你发现该上司的婚外情,并且掌握了确切的证据,不要公开揭发,而是采取含糊的语气,用他能够听懂的言辞当众指出:"有的上司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很不严肃,我手里有事实,如果这位上司不改正自己错误的话,我将公开这些事实,如果敢对我打击报复,我就向上级反映。"

  毕竟是做贼心虚,这位上司肯定会被吓住的,不但不敢再排挤打击你,而且也会大大收敛他的不轨行为。

  世上谁人无把柄。你掌握了那个欺负你上司的把柄,又巧妙地点了出来,对他的震动自然不用多说,很可能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把柄,还以为你说的是自己。这样,也许不止一个人由于担心自己的把柄被公开而不敢欺负你。

  "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兔子被逼急了也会咬人,大多数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不叫的狗咬起人来更凶,平时沉默寡言、忍气吞声的人一旦发起怒来更令人胆寒,考虑到这一点,即便是本来想欺负你的人此时恐怕也"惹不起躲得起"了。

  因为任何人都有不愿让人知道的隐私,任何人都怕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特别是不怎么光彩的事,更是害怕他人知道。因此,制伏对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抓住对手的把柄,让他不敢胡来。

  不过,在应用这一招时,除了要具备厚黑的基本功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保密。具体来说,就是对你抓住的把柄一定要保好密,而且最好仅限于你一人知道。千万不能在众人面前公开他那个把柄,因为把柄之所以能为你所用,就在一个"隐"字上,一旦公开了,由"隐"变"显",也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或者你掌握的秘密被公开以后,他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反而毫无顾忌地对你进行报复,那就得不偿失了。

  7.处世不要太较真,该违心时就违心

  我们通常把违心说话、违心做事,看成是一种世故、一种懦弱、一种人格破损和刁钻处世,但《厚黑学》认为这是很偏激的。许多时候,它也是一种厚黑处世的智慧。

  厚黑大师李宗吾认为:如果说世界是一个矛盾复合体,那么处于这个复合体中的人,必然会领受许多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物质客体与精神自我的不协调和不统一。矛盾的错综决定了人们在解决它时出现大量"二律背反"。为了外部世界的那些需求,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自我的抉择,于是,产生了说违心话和做违心事。

  许多时候,我们在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说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甚至还很认真。因为慑于压力、碍于礼仪、拘于制度、限于条件,我们进了不想进的门,陪了不想陪的客,送了不想送的礼,笑了不想笑的笑,这样的情况经常有。

  人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随心所欲,但是,世界从来不是看你的眼色行事的,倒是相反,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动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仅有自身还有环境,不仅有现在还有未来,不仅追求实现自我还在追求安全、友爱和形象。奉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心愿换取平静、换取尊严、换取良好的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你对这种自我背弃并不很乐意。

  当然,并不是所有违心都有痛苦,弄巧时也可以是人生一面风光。如果,你的领导十分喜欢听好话,偏偏你又不得不指正一下他的差错,这时你开门见山直言要害当然既省时间也符合你痛快为人的个性,但是,那样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本人都将很糟。如果你试着先讲一通上司的成绩,再讲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尽管那些优点是勉强的,有些还不单属他一个人,然而,却使领导既改了差错又让他另眼看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就是我们自身,出于片面和执迷,也并不是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给自己设路障、捅娄子的事也常有,违着自己的心愿接受一下旁观者的点拨和训导,也可能有别番风光。有位年轻人小时候很不想读书,迫于父母的强制和周围的压力,才不得不违心埋头于书本之中。后来,18岁考上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分进一家化轻公司工作。公司只缺财会人员,经理要他改行为单位解难,他很爱自己的专业,出于无奈,服从了需要。谁知后来他在会计与电脑的交叉点上又开发出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不仅专业未丢,还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后备干部。可见,违心也有利己的时候,至少利于纠正主观偏见、克服个人膨胀、和谐全局。

  这个世界上,我们不仅要自己高兴,同时也要大伙高兴,世界如果因为你的服从和委屈而有了风光,也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当然,这风光也不会无限。如果你处处由别人支配,事事处于无自我状态,把自己规范成一钵盆景,只要别人喜欢,别人满意,自己扭曲成怎么奇怎么怪都可以,那就怎么也风光不起来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制度、礼仪、习俗无不作用并制约着你。随着社会文明的深化,人际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的联系只会加强。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忍让和迁就的准备,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所以,虽然妥协、迁就都有"不得不"的那种心态,但仍不失为人际的"润滑剂"。

  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能力、智力和贡献作着偏高的估计,为了保护这种偏高带来的进取心和期望值,我们,特别是领导都应当多看他人的优点,少说他人的缺憾。当然,这一多一少,无疑偏离了真实,显然也有了违心的成分。但是,这确实是促成并发展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作热情的成功经验。只要优点是存在的,都应挖掘;只要缺憾无损大体或可通过暗示而改正,都应避讳。其实,为了群体和未来我们都有过献身和忍受;为了增强实现目标的合作我们都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为了避免更大损失都有过委曲求全;为了争取人心甚至我们都有过"这样想却去那样做"的经历,都曾扮演过"两面派"。为了融洽和顺利,违心应当允许。

  违心,有自我压抑,也有融合群体的亲和力,可以是软弱者的自保,也可以是奸诈人的烟幕。它像一杯白水,可以放糖浆,可以放柠檬、放橘汁,也可以放毒药!

  如何让违心违在情分上,又符合天理良心,正是现代人必须悟出的答案。

  装聋作哑,厚而无形

  厚黑大师李宗吾说:"厚黑之变,不可胜穷也。"其实,"装傻"也是一种厚黑处世之道,装傻是为了避害,脸不厚的人装不了傻;装傻是为了东山再起,心不黑的,也不去装傻。诸葛亮再神奇,遇到了装聋作哑的司马懿,不也是没有办法,干着急?所以,在处世中,尤其是某些关键时刻,我们不妨装装傻。

  1.厚黑柔术--揣着明白装糊涂

  看电视连视剧《水浒传》时,最喜欢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片段: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东倒西歪,步履轻飘虚浮,蒋门神于漫不经心之际,鼻梁突着一拳,尚未回过神来,眼额又遭一腿……当其终于醒悟这绝非是酒鬼的"歪打正着"之时,其身已受重创而无还手之力了。

  "醉拳"之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歪歪斜斜,踉踉跄跄,不堪一击,而其实呢,醉眼蒙眬之中却杀机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挨上了"醉鬼"的狠招。如果说装醉打拳乃格斗之上乘技法,那么装疯卖傻则是厚黑处世中的超一流功夫。

  在待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比过于敏感更有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在中途岛之战前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得到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作战准备。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嗅觉灵敏的美国一新闻记者得到了这一绝密情报,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作为独家新闻在芝加哥一家报纸上给捅了出来。这样一来,随时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更换密码和调整作战部署。发生了如此严重泄露国家战时军事情报的事件,作为美国战时总统的罗斯福却对此置若罔闻,既没有责成追查,也没有兴师问罪,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一概不知的糊涂样子。结果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靠"糊涂"得到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