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厚黑学活学活用全文阅读 > 第6章 为人处世厚黑学(5)

第6章 为人处世厚黑学(5)


  但有几种捧法,是最要不得的。在一个人面前来捧某甲,他也许不吃你这一套。当着大众来捧某甲,把他的长处作一次义务宣传,他一定非常高兴。只要"捧"得不过火,大众也不会觉得你在有意地"捧"。或者在某甲的背后,宣扬他的长处,把几件具体的事实加几分渲染,使听到的人对于某甲产生良好印象,事后再传到某甲处,这样的招数比当面"捧"他更是巧妙。一有机会,他也会还敬你,把你大"捧"一场。俗语说:"有钱难买背后好。"足见重视背后"捧",是人之常情,如你会写文章,那么写文章也是"捧"人的一法,一有机会就把某甲的长处作为你文章的举例,说出他的真实姓名,你的文章,有一百个人读,就是向一百个人"捧"他,有一千个人读,就是向一千个人"捧"他。被你捧的某甲会是多么高兴,多么得意,对你的感情,也一定会大有长进。联络感情,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捧"来联络感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论,还正与古人扬善之旨相吻合。

  从前也有人以不轻易许可人为正直的表示,其实其人正直与否是另一问题,而眼界太高,胸襟太狭,却是不可认的事实。眼界高胸襟狭,他自己必不十分得意,因为不得意,对于一般人多少有些仇视的成分,所以越发不肯轻意许可人了。年轻人的不肯"捧"人,第一是误认为"捧"人就是谄媚,有损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自视清高,觉得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第三是怕别人胜过了自己,弄得相形见绌。如果能够摒弃这种不健全的心理,而用心研究"捧"人的方法,必然能领略到其中的好处。

  2.做一回"恶人"也无妨

  厚黑教主李宗吾认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展现坚强的实力,暗示对方:"真的要比吗?你还差得远呢!"这样震慑一下对方,他起码也会知道你是不好惹的,进而对你敬而远之。

  李宗吾在《厚黑丛语》中大力主张用威势去震慑对方,应用到待人处世中,就是要人们以自己"恶"的形象,吓退敌人,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做"恶人",要光明正大地做"恶人"。

  现实社会中,有人喜欢选择做好人,但同样也有人喜欢做恶人。做恶人同样也有对自己好的或不好的地方。说到头来,做好人还是做恶人都不过是待人处世中做人的技巧而已。那么做"恶人",对自己本身会有什么好处呢?

  1.恶人虽然肯定令人讨厌,但却胜在有威势。一个经理或主管以恶人的形象出现,有令下属敬畏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主管"偏恶"会远比他"偏善"更能令下属为其努力办事,黑脸黑话不讲人情的主管当然不受下属爱戴,但却更能令下属不敢造次。这是做恶人的第一个好处。

  2.许多人不喜应酬,只想静静地做事,那么恶人的形象便会产生适当的阻吓作用,令你的应酬减到最少,赚得清静。也就是说,利用恶人的形象,你可以有选择性地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好人倾向于对人堆笑脸,以至巴结逢迎,恶人板着脸做人反而塑造出一个严肃、认真、令人肃然起敬畏之心的形象来,板着脸不但比堆笑脸威猛,也不那么让自己委屈。

  从上述三点做"恶人"的好处可以想见,许多恶人原本就是性恶,但也有"本来不恶"的人基于待人处世的需要,而故意装出恶人的形象来与人相处。

  但厚黑处世学认为,在待人处世中,只要做恶人的好处盖过做恶人的坏处,做恶人便合算。再说,做恶人的不好之处,最大也不过是犯众怒、少朋友。但是做恶人是有选择余地的,你可以"因人而恶",你仍然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因为你可以对某些人选择做好人,对某些人则选择做恶人。此外,做恶人比做好人容易,也不用吃眼前亏。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不同的或好或恶、好恶程度不一的形象。一个恶人的"恶"可能是他的真性,也可能只是个假象,和好人的"好"完全一样。不过,装恶人远比装好人难。恶人无论是真恶人还是假恶人,首先要有一个"恶"的表象。如果你是个天生的开心果,或者是那种病态的白面书生模样,恐怕想恶也恶不出个样子来,即使这人是真的性本恶,最起码也欠缺了恶人表面上应有的那种威猛。

  好人可以完全是个装出来的假象,但装恶人却也许总得真的有三分恶才能成功地装出所需要的形象。回想起来不少人也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吃了"形象不够恶"的亏,起码我们的手下不怕我们,如果你也有不够恶的问题,便不妨从明天起学会板起面孔来,重新以"恶"的形象出现于众人面前,相信你的感觉可能比做好人更爽!

  3.莫当老好人,该黑脸时就黑脸

  日常生活中总有些人费力不讨好,他们一味讨好别人,对于别人的要求,硬撑着答应下来,结果反而得到抱怨,难受的是自己。此时,不妨用用厚黑学中的"空道"加以应对。

  当然,厚黑处世学也并不是一味反对帮助别人,只是说不要对人家的一切要求都毫无条件地答应。首先,自己必须得考虑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即使对方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但如果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答应。如果对方的要求既不合理,又影响到自己的利益,那无论是多么亲密的朋友也不能答应,因为你的答应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这可不是厚黑处世的出发点。

  不过,话说回来,朋友之间这样的要求是极少的。那么,对方提出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你是否一定都得答应呢?并不见得。因为许多事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这时,如果脸皮厚不下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都是于事无补的。我们知道,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条,也是友谊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候不仅令人失望,还可能耽误朋友的事情。因为如果你说办不成,他可能找别人办或另想其他的法子,但你答应了却没有办成,这样做,就会伤了情义。这就是脸皮儿薄的苦果。

  一般来说,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某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而精通厚黑之道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困难。因为当你仔细斟酌之后,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肯定不会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而去干违心的事。另外,待人处世厚黑之道还会提供一些既拒绝了对方不适宜的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自尊的有效方法。

  1.厚中带黑。有些请求有明显的荒谬性,但即使是这样的请求,拒绝的形式也要力求婉转。拒绝的意向要表示得坚定明确,不要让对方抱有丝毫不切实际的希望。

  当老师的人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前,都如同过关一样难熬,原因是很多学生以各种借口或方式来打听考题,希望老师高抬贵手"放风"。但这是原则问题,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千万不能说"我们商量一下再说"或"到时候看看再说"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富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这么说:"我也当过学生,当学生的怕考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因此,同学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十分抱歉,同学们的要求我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如果在复习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我倒是十分乐意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这样做,最后并未损害师生之间的情谊。相反,如果拉不下脸面而在考试前"放风",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因为学习好的学生由于现在大家成绩都很好,便认为老师的做法埋没了他的才能;学习差的学生,高兴一阵后觉得这样的考试没有挑战性,也没学到多少东西,结果也很有意见。这样的教师,最后落得个"老鼠掉在风箱里--两头受气"的结局,并未因"放风"得到丝毫的好处。

  2.彬彬有礼。拒绝人的时候,应该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讲话。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能非议的。

  一个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请你去酒家吃饭,而你又极不愿意去。这时,如果直截了当地回绝对方:"我才不和你这样的人一起出去吃饭呢!"就会令对方下不了台,也许对方请你吃饭并无恶意,相反,尽管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仍然应笑容满面、彬彬有礼地说:"我很感谢你的盛情。不过,十分抱歉,前天和几位老同学已经约好了,所以今天我就没有福气享受你的美意了。"

  由于你笑容满面,礼貌待人,再加上提出了对方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对方也就相信,你真的是无法和他们一起吃饭了,也就只好作罢。由于你拒绝的时候先感谢了他,维护了对方的自尊心,对方也就不会责怪你了。

  3.相反建议。如果你想避免生硬的拒绝,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但要提得合情合理。

  假如你的一位同事想把本来应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任务转嫁到你的头上,也许你会出自本能地答道:"哎呀,你的事我可干不来。"这就不太好了,厚黑之道认为,此时你不妨这样对他说:"我很愿意帮你的忙,但实在不凑巧,我手头上自己那份工作还没干完。依我看,就你的能力和素质来看,你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你不妨先干起来。或许我能帮你干点别的什么?譬如说我今天要上街买东西,能顺便给你带点什么吗?"

  这样,既有拒绝,又有一个相反建议,对方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4.不说理由。通常情况下,在拒绝别人的问题上还有一个误解:必须说明理由。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下是不必说明理由的,而且理由要说起来也说不清楚,或很可能被对方反驳,那就可能节外生枝,事与愿违了。

  例如,有一个经常向人借钱而又不还的人来向你借钱,你就可以很客气地拒绝他:"实在对不起,我恐怕帮不上你这个忙。"明确表示无意借给他钱就行了,别的一个字也不用讲。如果他继续缠住你,你就把已经讲过的话再客气地重复一遍就行了。假如你在拒绝之前进行一下解释,那很可能引起新的麻烦:

  "实在对不起,这个月工资都用完了。"

  "怎么用得这么快?工资发了还不到一个星期啊!"

  "主要是买了不少东西,例如茶几……"

  "我知道你这个人向来很节约,不会月月都光吧?"

  这样,你便陷入了说不清的境地。因为你开始拒绝的前提是不对的:我如果有钱就借给你,我如果没有钱那就没办法了。对方也正是抓住你内心的这个假设,大做文章,迫使你承认还有钱。有钱,就得借给他,不借给他,就是"自私自利"。这种逻辑继续延伸下去,必然以不愉快的结局告终。

  如果你拒绝的前提是:钱是我自己劳动所得,借不借给你完全由我自己决定。有信用的人我乐于相助,没有信用的人,我是绝不会为了顾全面子而借钱给他的。那么你心中就坦然得多了,不必跟他讲任何理由,不借就是了。因为,对于真正的厚黑高手来说,"有求"未必"必应"!

  4.拍马屁绝不会错

  厚黑学认为拍马屁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世上没有人能对拍马屁无动于衷,只不过拍马屁技巧有高低而已。高帽子人人喜欢戴,可是送高帽子却不是人人会的。

  "最佳的赞美就是心里想说的,却是由耳朵听来的。"纵观古今人物,在拍马屁方面,元朝末期的哈麻可谓绝顶高手。哈麻,生年不详,早年充当元顺帝的宿卫。哈麻很善于抓住机会,所言所行无不符合元顺帝的心意。元顺帝刚一接触到这个伶牙俐齿、说话痛快的小伙子,就觉得他特别善解人意,便不知不觉地喜欢起来。哈麻得到元顺帝的欢心,自然官运亨通,不断被提拔,很快就当上了殿中传御史,成了管理宫中事务的主要官员之一。

  哈麻靠其巧舌如簧的口才和善于揣摩人意的拍马屁本领,步步高升之后,便更加注意利用起自己的这个"特长"来了。他特别注意察言观色和了解众人的好恶,然后投其所好,谄媚得宠。比如,他知道元顺帝喜欢玩双陆游戏,便苦心钻研,学会了一套玩双陆游戏的本领,然后去接近顺帝,与其展开对弈。哈麻与顺帝玩双陆游戏也很有办法,他见到顺帝不甚高兴之时,就输一盘,见到顺帝高兴时,就赢一次,当然也有旗鼓相当的时候。哈麻这样做,既讨了顺帝的喜欢,又弄得顺帝心里痒痒儿的,越发愿意找他一起玩双陆游戏。这样一来,两人便逐渐成了双陆"棋友"。随着双陆游戏的频繁,哈麻所受顺帝的宠信也逐步升级,很快就超过了顺帝身边的所有人。

  据《元史·哈麻传》记载,一天,哈麻与元顺帝在内殿玩双陆游戏,哈麻穿了件新衣服站在旁边。顺帝一边下棋一边喝茶,由于全神贯注于棋盘之上,把茶水吐到了哈麻的新衣服上。哈麻一边抖掉新衣上的茶沫,一边笑着说:"做天子的就应该这样吗?"在封建社会,皇帝说一不二,人们只能谄媚逢迎,事事顺从,不能稍有违抗,哈麻虽然是在说笑中夹杂着指责之意,但也被看成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可顺帝却毫不介意,一点儿没有生气,只是一笑而已。这也说明哈麻同顺帝的关系已是非同一般,无与伦比。

  对厚黑之道无师自通的哈麻非常清楚,要想步步高升,仅仅讨好元顺帝一个人还不够,还应当谄媚取悦于其当权者,才能事事如意。于是哈麻在将元顺帝"拍"舒服之后,又开始打起王公大臣们的主意来了。

  当时,在王公大臣中,权力最大、声望最高的是脱脱丞相。脱脱在公元1340年大义灭亲,驱逐了专权害政的养父伯颜,于公元1341年出任中书右丞相,为扭转伯颜专权时造成的社会混乱局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重新恢复被伯颜废弃的科举取士制度,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建议编修辽、金、宋三史,总结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崇儒重道,倡导文化和思想教育;修订法律,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开马禁,减盐额,免除旧欠赋税,鼓励发展生产;等等。脱脱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史称"更化"。脱脱"更化",深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一时被称为"贤相"。

  哈麻见脱脱声望日高,就想巴结他以为晋身之阶,遂频繁出入于脱脱的府第。日事过从,曲意逢迎,点头哈腰的谄媚相,用语言是难以表达出来的。说来也怪,那位在政事方面极为精明的脱脱,对哈麻的一系列谄媚拍马不但没有丝毫反感,反而日益喜欢起来。哈麻博得脱脱的好感以后,又遍贿藩王戚里等王公大臣之家,获得一片喝彩声。哈麻的拍马屁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的官职一升再升,先升为礼部尚书,又升为同知枢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