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厚黑学活学活用全文阅读 > 第15章 求人办事厚黑学(5)

第15章 求人办事厚黑学(5)


  另外,古人云:"人皆有不忍之心。"意思是说世界上每个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恤受难者的仁慈感情。找领导办事能获得应允,有时恰恰是这种心情起了作用。

  要引起领导同情,必须了解领导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领导曾经有过类似的切身感受的事情,容易得到同情,从而得到支持和应允。

  要引起领导同情,必须在人之常情上下工夫,必须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和可悲可惜。所以,越是哪一点给自己带来遗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则越是大加渲染,这样,领导才愿意以拯救苦难的姿态伸出手来帮助你办事,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因为大凡能激发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帮助,还能使人在帮助之后产生一种伟大的济世之感。

  要引起领导同情,必须了解领导的好恶,了解他平时爱好什么,赞扬什么,又愤慨什么,了解他的情感倾向和对事物善恶清浊的评判标准。领导的同情心有时是诱出来的,有时是激出来的。

  6.把对方捧上天

  厚黑捧人术就是吹捧恭维对方,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当对方飘飘然时,突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在话里话外,使对方感到你在怀疑他的权威,一旦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就必须尽全力证明给你看。如果办不到你所求的事,就会有损自己的自尊心,这时他只有硬着头皮为你办事。

  1.你可以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那么道义上的事对方必须当仁不让

  例如,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这个儿子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

  但是,儿子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过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话时,唯一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而在事实上,他的确是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儿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

  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又确实是凭着道义达到了办事儿的目的。这时人的自尊、名声、荣誉、能力……都可以作为厚黑求人的凭借。

  2.你可以把对方标榜为能力上的"超人",那么分内的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例如,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决定在芝加哥为公司总部兴建一座办公大楼,出入无数家银行,但始终没贷到一笔款。于是决定先上马后加鞭,设法将自己的200万美元筹集起来,聘请一位承包商,要他放手建造,自己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要的其余300万美元。

  建造持续施工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时候,约翰逊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主管在纽约市一起吃晚饭。约翰逊拿出经常带在身边的一张蓝图准备摊在桌上时,保险公司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不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大都会公司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他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贷款的承诺。"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在一天之内给过这样的贷款承诺。"保险公司主管回答。

  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天之内办妥。"

  对方微笑着说:"你这是逼我上梁山,不过,还是让我试一试看。"

  他试过以后,本来他说办不到的事儿终于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几个小时回到了芝加哥。

  厚黑求人的关键是务必找到并击中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儿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

  绵里藏针求人法

  绵里藏针是厚黑之人最常用的求人方法。当然"哄"还是要有的,而且要"哄"好,但是要在和颜悦色之中非常微妙地把对方最担心最害怕的事情委婉地说出来,既不说明,又保证让对方听得出来,只要对方的把柄在你手里或者对方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办不办事已经由不得他了。

  1.先声夺人,柔中带刚

  求人者一般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求人者可以先示弱乞怜,然后进入正题,实施"恐吓"。如果这一办法不成功,也可以一上来就以"恐吓"压制住对方,从而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也就是反客为主。这种厚黑求人法带有明显的先软后硬、绵里藏针的色彩。历史上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的故事,就是反客为主的好例证。先声夺人的厚黑求人法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上来只字不提所求之事,使对方摆好了阵势却找不到对手。同时,他又不得不面对你提出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把"球"踢给对方。

  《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此行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如果是一般的使者,有可能为了请求对方出兵支援而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完全相反,采用柔中带刚的方法,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巧妙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想不到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是,曹操几乎将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正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将军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将军你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于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好像专门为东吴的利益来点破迷津的。孙权当时只有26岁,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诸葛亮明知他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只是采用反客为主的策略,激发孙权的自尊心。

  第二,一番火力进攻之后,要检查一下效果,看看对方的反应。

  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动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第三,接招反击,将对手从心理上彻底击败,求人之事也就自然成功。

  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你知道齐王田横的故事吗?他忠义可嘉,为了不事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着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又考虑到刘备新近败北,未必还有能力抵抗曹军,心里还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

  "的确,我主是一败涂地,想要整军是比较困难。但曹操大军长途行军,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胁,绝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现在全看你的决定了。"

  果然,孙权在被诸葛亮激起自尊后又听到他中肯的分析,心情大悦,增强了信心,遂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真不愧为厚黑求人高手,把绵里藏针的厚黑之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2.断其后路,让其就范

  在求人时,如果你拿到了对方什么把柄,他就得老老实实地听你的。因为,你已经断绝了他的后路,他只有为你办事一条路可走。对方在进攻无望、后退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听任你摆布了。"断绝后路"的计策在运用过程中,有两点非常重要:

  例如,日本商人系山最初经营的是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的选址很有讲究。如果球场位置好,地形条件好,顾客就多,容易获利,但拥有这样土地的地主很难打交道,收购费相应也高;比上述条件差的土地,虽容易收购,且收购费用低,但顾客少,经营也不易获利。

  系山深知这其中的奥秘。一次,许多人看中了一块地,系山也是其中之一。这块地无论是位置还是地形条件,都可以说是上乘,但价格也高得惊人,市价约2亿日元。

  系山决定要以更低的价格将这块土地买到手。他先放出风声,声称他对这块地十分满意,并扬言他将不惜一切代价买下这块土地。很快,地主的经纪人找上门来,一见系山仿佛是一个不懂行的纨绔子弟,便存心好好敲一竹杠,开口便报价5亿日元。

  谁知系山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便说:"这么便宜,我要定了。"到这里,设局诱敌的任务基本完成。

  接下来,系山便开始了抽"梯"断敌退路的计划,见到系山愿出高价,经纪人欣喜若狂,马上跑到地主那里,和地主签订了代理契约,并把系山的情况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

  想卖出大价钱的地主当然高兴,觉得碰上这么个冤大头,可以大占便宜,就把其他有意买地的人一概回绝。

  此后,经纪人多次找系山签约,但系山要么不见踪影,要么借口拖延。一连九次,经纪人再也沉不住气了,只得摊牌,求系山购买。

  系山知道"火候"到了,便历数那块地的缺点,证明自己十分在行,而且知道那块地完全不值5亿日元。于是双方讨价还价,经纪人挡不住系山凌厉的攻势,只好步步退却,最后亮出低价2亿日元。

  但系山并不罢休,他说:"如果市价是2亿日元,我就出2亿日元,我又何必费这么多工夫呢?而且别人还会嘲笑我不懂行。"

  黔驴技穷的经纪人只好去找地主如实诉说。地主则更伤脑筋。因为当初别人想买这块土地时,他已一一回绝了:"系山已买下了这块土地。"如果现在系山不买,重新找顾客谈何容易,再找原来回绝的顾客,一来会被他们讥笑,二来会被大杀其价,说不定结局会更惨。

  无可奈何的地主只得说:"既然如此,你就开个价吧。"最后,系山以1.5亿日元的价格得到了这块风水宝地。显然"设局诱敌"和"抽梯断敌"是这种厚黑求人术的两个关键。

  同样,徐达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为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功不可没。但是,当初徐达并非自愿为朱元璋出力,朱元璋请他出山还费了一番心思。

  当朱元璋广招天下贤才时,各路好汉纷至沓来,可就是缺少一位运筹帷幄的领兵元帅。这时,朱元璋手下的大将胡大海想到姑表兄徐达精通兵法,胸怀韬略,只是不满当时朝廷,故而隐居山林,过着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遂向朱元璋举荐。而朱元璋对徐达并不陌生,所以听胡大海一说,便欣然应允。

  一见徐达,胡大海迫不及待地把想法告诉了他。谁知没等胡大海讲完,徐达连连摇头道:"多承贤弟美意,只是愚兄久居深山僻野,一向孤陋寡闻,实难从命!"说着,徐达又指指胡大海带来的礼物:"重礼不敢收,烦请带回,在你家主人面前多多美言,请另选贤达之士。"胡大海知道徐达做事谨慎,对朱元璋不太信任,于是,继续软磨硬缠,劝说徐达。

  第二天,徐达干脆远出山门,对胡大海避而不见。胡大海急得团团转。忽然,胡大海心头一动,想起徐达是一名大孝子,遂授计随从,各随从领命而去。

  当天夜半,大风呼啸。突然,徐宅浓烟弥漫,不多时,一座清静淡雅的四合院竟烧得片瓦无存,一片灰烬。徐达闻讯赶到,以为老母已葬身火海,直急得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就在徐达痛不欲生时,胡大海赶到,一把拉起徐达:"表兄莫要悲伤,快去追赶强人,为姑妈报仇要紧。"

  徐达翻身上马,咬牙切齿道:"不擒得这伙毛贼,碎尸万段,岂解我心头之恨?"徐达跟着胡大海,直追到天亮时分。可徐达追得快,那伙人跑得快,等徐达追了一阵,累得人困马乏,前面那伙人也停下来休息。

  如此一连数日,忽见前面一座军营。徐达顿生疑窦,忙问胡大海。胡大海这才赔礼告罪,把自己想叫他出山,而他又死活不肯,不得已,只好吩咐手下扮成强人,闯入徐宅劫走姑母、嫂子、侄子,然后放火焚宅的实情一一告诉徐达。

  徐达见事已至此,哭笑不得,加上已无家可归,所以只得长叹一声,随胡大海来到军营,最终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胡大海求贤若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一把火把徐达逼到"墙角",使其再无回旋余地。这种"断绝后路"的厚黑计谋,全在于用计者的神机妙算。

  3.指出利弊得失,让你看着办

  求人者都是为了争取到一定的利益,而作为被求的对象,则是尽量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如果在求人过程中,不回避利益这个核心问题,而采用开诚布公的方法,客观地分析对方行动的利与弊,具体地指出自己能满足对方哪些利益需要以及满足的途径,设法使对方的某种需要得以满足,从而使求人者的最终目的--自己的需要也得到满足,成为现实。

  1.明之以利

  一般而言,在求人办事过程中,求人者是处于不受欢迎的地位。那么,什么可以作为消除隔阂、沟通关系的桥梁呢?那就是共同利益。如果获悉对方的利益所在,采用明修栈道的方法,告之以利,使求人的过程变成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