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红红的女儿果全文阅读 > 第十二章 说客上门

第十二章 说客上门


  逢五、十开集,离驻跸村十二里之外的邢家集看起来并不大,只不过是在绕村而过小河的西岸一片杨树林中,中间夹一条仅能容三人并排而行的通道,长短不足一里地的弯弯两行。

  不过集市上的东西,小茹仔细看下来,还算得上是齐全。

  粮食,蔬菜,禽蛋,杂货,点心,甚至油盐酱醋无不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在集市北头还有一个比较分散的家畜市场,南头则是三四家卖布匹,以及两个收布量身的裁缝摊子。

  崔小茹前世的记忆中并没有关于乡下集市的印象,而这具身体主人的记忆碎片中,也是极为模糊。可见,自从亲娘过世后,小女孩就再也没有机会赶集了。

  不能想,每当想起小女孩,小茹的心都会隐隐作痛。而且,总是难以控制地想要流泪。

  “妹妹,你怎么了?”

  看到小茹莫名其妙地又红了眼圈,周喜子急忙小声询问道。

  “喜子哥,我没事,刚才被风吹进了一些灰尘,现在已经好了。”

  “春天风大,一会给妹妹买块围巾戴着吧。”

  差不多沿着集市中间的通道走了多半,小茹才发现了一个卖瓜菜种子,以及时令蔬菜栽子的小摊子。摊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花白的须发,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烟袋,不紧不慢抽一口,再伸手用大拇指在铜制的烟袋锅子里摁一摁。

  小茹蹲下身子,仔细看了一会。见有茄子,辣椒,丝瓜,葫芦等栽子,从中挑选了各二十来棵茄子和辣椒,以及各五六棵丝瓜和葫芦苗。

  之后,又开始翻看那些不认识的种子。

  “爷爷,有甜瓜种吗?”

  “有,这几种都是。”

  老人家用手里的烟袋指了指脚边,在三四张展开的黄表纸上,一撮撮成扁圆形的种子。

  “爷爷,都是什么甜瓜?”

  “这是羊角蜜,这是芝麻粒子,这是银瓜,这是面瓜。闺女想要哪种?”

  “爷爷,哪一种最好吃,哪一种产量最大?”

  “要说好吃当然是羊角蜜,要说产量大当属芝麻粒子。”

  “那就要这两种吧。”

  直到小茹买好了两种甜瓜种,周喜子才终于知道了小茹要留出那一分地的用意。

  看看该买的都已经买好,小茹问周喜子:

  “喜子哥,邢家可有书肆?”

  尽管昨天已经答应小茹要读书认字,可听到小茹问起书肆,周喜子还是下意识抬手挠了挠头皮。这是他每逢感觉为难,或者不好意思时早已养成的习惯。

  “专门卖书的地方没有,只是有一家杂货铺代卖一些收来的旧书。”

  “喜子哥,我要去看看。”

  周喜子把买来的东西都放到独轮车上,在前面推着,小茹跟在身后,不久就来到邢家当街一个杂货铺门前。走进去一看,果然在墙角一处土台上胡乱地堆放着不少旧书籍。

  翻找了一番,找出来一本《百家姓》,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甚至还看到了一本《论语》。

  “大叔,这些书怎么卖?”

  “十文一本,要是买十本以上,八文一本。”

  小茹当然很想多买点,只是靠周喜子套兔子,捉野鸡换来的钱,又是买种子,又是打制四齿耙,再加上两人的日常嚼过,已经没剩下几个了。又从杂货铺中买了两只极便宜的毛笔,一支大楷,一支小楷。以及一块墨锭。

  几样算下来,总共花了八十文钱,虽然心疼,却是不得不花的钱。

  “喜子哥,我们回去吧。”

  “妹妹,等等。”

  周喜子没忘刚才说的,要给小茹买块围巾的话。换了一家专卖头巾、丝线的杂货铺,小茹挑了一块老蓝布的头巾,这才上了小推车,由周喜子推着回转驻跸村。

  走了不大一会,听着独轮车车轮发出的极有韵律的咯吱声,小茹昏昏沉沉竟然在仲春温暖的阳光中睡着了。

  “妹妹,我们到家了。”

  睁开眼睛,已经是来到了小院门外。

  当两人打开大门来到家里,刚把买来的东西归置好,打算吃过午饭,就把买来的栽子围着小院栽种起来时,那只被小茹称之为小黑的半大狗,突然朝着门外狂吠起来。

  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周喜子迎到门口,见是崔建德和陈文三两人。

  “大爷爷,三哥,快屋里坐。”

  小茹闻声也走了出来,面带微笑打了招呼,让两人到屋子里坐下,又转身倒上两碗白开水,递到两人手上。

  “喜子,小茹,刚赶集去了吗?”

  “是啊,大爷爷。”

  “都买了些啥?”

  “哦,大爷爷,也没买啥,就是买了十几棵辣椒丝瓜等栽子。”

  “是该买一些,种在院子里,墙根下,一个夏天几乎都不用买菜吃。我也一直想等倒出空来去集上买点,整天也不知是在忙啥,就是脱不开身。”

  “要不大爷爷先从我们这里拿一半回去栽吧?”

  “哈哈,那怎么成。”

  小茹之所以抢过话头来,就是不想让周喜子一时不注意,把什么事都讲出来。

  随便说了会话,崔建德端起碗来喝了口白开水,终于说明了来意。

  “小茹,我和文三专门过来,是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

  不用说,小茹也已经猜出来了。

  “大爷爷,三哥,有话你们只管吩咐就是。”

  “是这样,你看你爹也中了秀才了,在我们这十里八乡那可是头一份,是了不得的大喜事。听说当天小茹没有过去?”

  “大爷爷,三哥,从开春我们就在忙活那三亩地,等听到消息时,都过去两三天了。”

  虽然都知道小茹是在撒谎,可了解小茹身世,理解她心情的崔建德和陈文三并没有揭穿。

  “小茹妹妹,此一时彼一时,过去的事情我们都不提了。现在大叔高中了秀才,就是秀才老爷,你呢,就是大小姐的身份了。所以,这次我和大爷爷过来呢,就是想把小茹妹妹接回去。你看还有什么东西要收拾吗?”

  听陈文三的意思,好像是立刻就要走的意思。

  “大爷爷,三哥,我知道还有个爹。到什么时候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可是,那不是我的家,这里才是小茹的家。再说,三哥,若是我没记错的话,那天可是你在众人面前说的。”

  陈文三当然知道小茹指的是什么。

  “谁爱管谁管,谁发现的归谁。这话三哥还记得吧?”

  陈文三不得不点头。

  “小茹没死之前爹爹是个考了十七年都不中的老童生,死了之后爹爹转眼就考中了秀才。大爷爷,三哥,你们仔细想想,我可能真的是扫把星托生的。”

  “小茹,扫把星的话咱就不提了,那只是你娘一时在气头上胡乱叫的。都说天下只有不孝儿女,没有有不是的爷娘。爹娘一时的错,做儿女的可不能总记在心上。”

  “大爷爷,道理我懂。我不回去呢,都是为了爹爹好。一呢,小茹死了才不过两个月,爹爹就一举中了秀才,我不能再回去妨了他的前程。二呢,有爹爹的前话在,若是我回去了,其不让人笑话身为秀才老爷的爹爹出尔反尔吗?有句古话叫人无信不立,想必爹爹最懂了。”

  “小茹妹妹,话不是这样说,……。”

  “三哥,听我说完。”

  “好吧,小茹你说。”

  “小茹命中注定是个没福的人。先前活着的时候,没日没夜地干活,吃不饱穿不暖的。好容易死了,再不用遭罪了,要不是连尸首都没人要,也不会被喜子哥收留下来,自然也就不会有小茹再醒来的一天。而转眼爹爹就高中了秀才老爷,大爷爷,三哥你们看,这不明摆着是阎王爷不让小茹沾爹爹的光,跟着享福吗?”

  听着小茹句句不离“死”啊,“生前”啊,“秀才老爷”啊等字眼。尤其是,小茹的口中从未出现一个埋怨崔灿夫妻的字,更没有提及崔灿想要把醒过来的小茹再打死,好拿尸体去换五两银子的事。

  就算崔建德和陈文三再会说,也没活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