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久别再重逢
单身母亲凤娇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小宝去河西小镇旅游,但不幸的是他们赶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当母子二人被洪水困住的时候,农夫阿乔划着桨将她们救上了岸来。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抗洪救灾的日子。这段时间里,小宝对憨厚老实的阿乔越来越依赖了。他将阿乔当成了英雄一样的角色,同时在他小小的思想里,已经认定阿乔就是自己那个勇敢高大威猛的父亲。
洪水过后,凤娇和老家的父母取的了联系。凤娇带着小宝踏上了回家的路。本以为这是最终的团圆局面,但回到家后的凤娇就发现小宝的异样。他不说话,不与人交流,凤娇担心小宝的自闭症越发的严重了。于是凤娇带着小宝去看医生,医生并没有讲关于小宝的病情,而是讲述了自己女儿自闭症时的情况。医生建议凤娇,让孩子见他最想见的人,让他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听着医生的话,这个单身母亲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儿子小宝回了家。晚上,她辗转反侧的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脑海里,到处都是小宝在河西小镇的样子,欢快的笑容和天真的模样。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第二天精神高度疲惫的凤娇起床了。她来到了儿子小宝的房间,看到地上依然是他画的英雄,手拿一根长棍子,这像什么呢?凤娇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睡梦中的小宝突然说话了,“阿乔爸爸”。这是小宝在做梦,梦里还不时发出笑声。小宝想念阿乔了。凤娇坐在床边看着小宝,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河西小镇。那个镇子岂止是小宝所怀念,那里也有凤娇的爱情回忆。小宝的父亲是名军人,在河西小镇俩人第一次邂逅。那时候的凤娇拥有着及腰的长发,和一双乌黑的眼睛。小宝的父亲宝强身穿军装,高大威猛。宝强笑起来的时候,还有一个小酒窝,凤娇认为那是最迷人的了。凤娇去河西小镇旅游邂逅了军人宝强。
那个时候的宝强已经是一名军官了,与凤娇不同的是,宝强是个德才兼备的军人。他是正规军官学校毕业的,然后分配到了河西小镇附近的军营驻守。所以人都清楚,这名年轻的军官,在河西小镇是在过渡阶段,绝对不会常驻。但是作为游客的凤娇并不这么认为,凤娇和宝强的见面,这要源于那次泥石流。凤娇坐着旅行团的车行至河西小镇盘山公路的时候,接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大雨冲刷着土地,同时也让游人们没有了兴致。
在旅游车开到最为陡峭的一段盘上公路时,山上的碎石突然滚落了下来。石头砸坏了旅游车,车中30多名游客都被困在了车上。接到紧急救援命令的宝强和战友们,冒着大雨赶往了泥石流现场。起初,泥石流导致碎石堵住了旅游车的去路,并有少量的碎石砸中了旅游车的顶部。但随着雨越下越大,越来越多的大石头,从高高的山顶顺势滚落了下来。而且各种泥沙也都随着碎石,一泻而下。在陆续的救援中,车上还有10多名游客困在了车内。
宝强和战友们赶到这后,将暂时逃出来的游客全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带。此时泥石流已经封住了旅游车的大门。宝强抬头看了看,山上的泥石流。大大的口子,就像是山体的伤疤一样,从半山腰裂到了山下。此时雨水,顺着宝强的眼睛,像是流进了他的心里。他知道,旅游车内的游客,接下来的结局会很悲惨,如果不是被大碎石砸中,就很有可能在车内窒息而死。想到,这里宝强已经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他告诉自己要拼尽全力,救出车上的人。
此时,部队的指导员已经赶到了现场。在经过对雨量和山体土层的分析之后,得知山体还会有更大的一次滑坡现象,战士们不能贸然去送死,指导员命令全员等待救援车的到来。但是宝强已经意识到,如果再不行动的话,后果会非常的严重。他情绪有些激动的对指导员说:“指导员,您就下命令吧,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会在车内窒息的。我们就是用手去刨也要救出里面的人。”
听着宝强的话,指导员却不为所动。实际上指导员也是心急如焚,但是这种时刻更不能意气用事,泥石流会再次到来,如果这个时候去现场救人,会有更多的人为此送命。这与指导员来说是绝对不能出现的。
此时雨还在不停的下着,大大小小的碎石越积越多。被救了的游客们,都迟迟不离开,因为车里还有他们的亲人。一位女孩哭的死去活来,她要去救自己的妈妈。望着这些游客们期待和痛苦绝望的眼神。指导员,一声令下。全员集合,全部带上头盔,去刨车救人。
发放头盔的时候,指导员自己也要一顶。战士们迟疑了,指导员说道:“麻利点!”
指导员带着战士们,冲到了泥石流底下,开始用铁锨和小推车刨土救人。但现实情况更为的严重,这些碎石体积过多,几个战士需要将其抬走。但泥水混着雨水,战士们的脚底就像抹了润滑油一样,不断的出溜。在灾难的现场,旅游车的另一侧则是悬崖峭壁。看到这种情况,指导员命令战士们用绳子将大家拴在一起,以防出现滑落山底的情况。
正当战士们使出浑身的力气,搬走这些大石头的时候,跑来了一个士兵,他向指导员报告了情况。指导员抬头看了看山顶,对所有士兵下了命令,让大家全员撤退。但是士兵们一个都不为所动,都在搬动碎石。这时候,宝强大喊着,“我找到窗户了,在这,在这,他们还活着。”听到宝强的话,战士们全都跑到了宝强所说的窗户口。里面的人员已经长时间缺氧,不少人都昏迷了。战士们将游人一个个的抬了出来,外面围观的游人和群众也都激动的鼓起了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