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小镇支教
宝强、凤娇以及邹凯赶了整整半天的路,在晚上急行军终于在午夜12点之前回到了河西小镇。三人去到镇子里,找老杨吃了一碗南方小面。吃完面,顿时觉得身上有了力气。
晚上,凤娇将他们俩人带回了自己居住的帐篷里。由于床不够了,于是凤娇睡在床上,宝强和邹凯则打地铺睡在地上。第二天,早上6点多宝强第一个起床了,这是他好不容易请来的年休假,为的就是和凤娇好好的相处一段时间。他起床后,打算为他们买早点。河西小镇也都渐渐的苏醒了过来,冉冉升起的阳光,照射在笼罩在河西小镇上方薄薄的青雾上,画面很安详,让人的心瞬间产生了宁静感。
帐篷里,邹凯也醒了,长期的从事画画这个行业,为了一幅作品常常连着几个晚上不眠不休,这点困意还是能扛住的。但是邹凯没有起床,他侧过身子,看着对面正在熟睡的凤娇,心里说不出的紧张和喜悦的感觉。虽然邹凯还是提醒自己眼前的凤娇已经有宝强了的,但是邹凯还是忍不住看着凤娇。为了担心自己陷入的更深,邹凯起床了,他背着画板出了门,去寻找河西小镇美丽的足迹。
宝强回到帐篷里的时候,凤娇也刚刚起床,宝强看到邹凯像是出去了,问凤娇,但是凤娇也表示自己才刚刚的起来,不知道邹凯去哪里了。宝强看了看邹凯的画板也不见了,知道这个大艺术家一定是去作画了。俩人出去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邹凯在哪里,于是宝强让凤娇回去再休息一会儿,但是凤娇却表示自己不想休息。听说镇子上的希望小学建成了,自己想去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宝强点头答应,说要陪同凤娇一起去镇子上新建的希望小学。原本村子里的小学被泥石流压在了底下,宝强也参与了救援,这里的不少学生都认识军官宝强。宝强和凤娇走进这这所用彩钢临时搭建成的希望小学,发现里面的各种教学器材也是一应俱全的。认识宝强的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来了,都围了过来,都抢着和宝强说话。凤娇嫉妒的表示:‘宝强叔叔,可真受小朋友的欢迎啊!”宝强笑着回应。这个时候校长走了过来,校长也是以前的老校长同时也是村子里的老镇长,他知道凤娇来到这之后是个很积极的志愿者,而且他也打听过凤娇本身就是人民教师。于是老校长开口对凤娇说:“我说,凤娇老师,我想和您商量一件事,现在我们学校虽然已经临时建起来了,真正的学校在两个月后也会建成,但是这期间教育部门并没有分配老师下来,所以3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老师在教课。”
凤娇明白了老校长的意思,但是考虑到自己在这不可能呆这么长得时间,于是说道:‘校长,您的意思我很清楚,我在这只是临时的行为,不会长久的呆下去,所以我担心短暂的接过这些学生们之后我的教课方式不适合他们,反而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校长连声说:“不会的不会的,你是大城市的老师,我们这些山里的娃能当你的学生,是他们这辈子的造化,哪怕只有一天,也能让他们认识认识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校长的话很真诚,一旁的宝强也劝凤娇答应校长。这些孩子们也用渴求的眼神望着凤娇,于是凤娇当起了临时教师。
实际上凤娇在老家也的确是个老师,她的教课成果也一直是不错的。但是从事了志愿者以来,她更想去实实在在的帮助那些重建家园的人们,因为教书育人这件事如果不能坚持下去,就是在误人子弟。凤娇也害怕自己和这些孩子们产生了感情,再也不想离开这里了。宝强问凤娇,为什么看起来不高兴,她明明就是来灾区当志愿者的。凤娇回答说,自己并不是不高兴,只是更想卖点力气帮助人们。宝强笑着说:‘凤娇老师真是太谦虚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帮河西小镇的人们重建家园,但是对于你来说,你是整个河西小镇的未来。你帮河西小镇重建的是精神的家园。”
听了宝强的话,凤娇觉得心里很宽慰。她拿起教案给孩子讲起了鲁迅的《三味书屋》。凤娇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读课文的声音很有磁力,让这些孩子们觉得很新鲜,全都认真的听着。宝强则坐在了下面,跟着学生们一起听着凤娇上课。
一节语文课过后,课间的时候校长又过来了。校长手中拿着一台电子琴,宝强问校长作什么去,校长表示有好心的人士给孩子们捐赠了一台电子琴,但是这的人没有会谈的。他打算将琴交给宝强,转送给救过他们的战士们,因为放在他们这里也是浪费。
凤娇打开这台电子琴,发现竟然是一台雅马哈的电子琴,音质应该是不错。宝强对校长说道:“校长,学生们上过音乐课吗?”校长无奈的摇摇头说,这里太闭塞了,孩子们从没见过电子琴。
宝强从凤娇手里拿过琴,来到了教室里。凤娇看着宝强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宝强却让凤娇坐在学生座位上。宝强将电子琴放到了课桌上,对学生们说道:“你们想听什么歌呀,宝强叔叔给你们弹琴好不好!”孩子们都很兴奋,好奇的望着宝强手中的电子琴。一个小男孩说道:‘宝强叔叔,你会弹什么呀?”宝强笑了笑,双手很熟练的放到了电子琴上,他弹奏了一首军歌《小白杨》,孩子们都认真的听着,感觉特别的好听。
凤娇也没有想到宝强会弹琴,为了逗孩子们开心,宝强还弹奏了一首超级玛丽的音乐,孩子们笑个不停。一场妙趣横生的音乐课,让孩子们上了生平第一堂的音乐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