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那是年少【航海日志FM】(2014-04-0521:37:21)
看看这一路我曾经忽略的一切。不再那么文艺、不再那么优雅、也不再那么悲伤、或者不再那些自以为是。
刚刚匆匆看完《飞越疯人院》看得不怎么用心,也看得莫名其妙,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有点不知所以,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
很久以前买过一本书,最近随手翻了一番,叫做《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是“那时年少”的第二部。我也不清不楚的。一草的作品。附了一张光碟,CD,里面的音乐还不错。
发现自己好像再也没有那些闲情逸致去读文艺一点的校园小说、文字,而太过于现实残酷的文字也不喜欢,现在处于一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处境,十分尴尬,很多事情自己又无不透看不透,外人有不能够帮忙多少,全靠自己的悟性了。不要太依靠什么运气。
动不动就香车宝马的情境还是不怎么现实的,那些基本都是啥啥的二代。与我们这些一代根本没办法比的。
天有不测风云。世事无常。人生无常。太多的古训都是无奈的表达着对于太多几乎所有一切的未来,太多的不可预测。所以,我们所能够计划的,基本只是尽量让自己活着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曾经太多类似这样的话,现在看来都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我要将梦想做成一朵花儿,开在这残酷世界里”。
毕业前以为我们拥有全世界,也真的是这样的,或许那时候的世界可以让我们亲近无间,拥抱;而现在,到了社会里,突然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开始被挫折颓废着。客观存在的问题太多了。你可以做的只是不要被打倒。
曾经的那么多恩怨情仇,都随着每一次的离别而烟消云散。
仅仅只是一句“那时年少”,便留下许多的回忆与不舍。那些曾经我们疯狂的日子。全世界都是我们的。而今我们却不是世界的,只是很渺小的。
桂花、木棉花、栀子花、玉兰花、茶花。曾经经过的那些地方。那些木棉花花絮被风吹得像白雪满天飞的日子。那些我们习题做得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岁月啊。
那时真的太年少。
纯真岁月也是真好。
那些牵手就牵手,说分手就分手的人啊,你们真的对自己的生活、生命、人生负责过吗?不要那么随意好吧。不要那自己去开这么巨大的玩笑。
再次听到卫兰和光良的《童梦》还是觉得那么温馨。从初中开始。那时候的自己那么喜欢听广播。喜欢从广播里面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新的事物,了解新的好听的歌曲。从小学就一直听的《童话》。
每一个天才都是疯子。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有着不被大众接受的情绪。那些都是他们的灵感,和创造爆发力。那些伤春悲秋总是有这样最好的借口,那些莫名其妙的情绪,那些哭泣、欢笑、沉默、混乱都只是你们的曾经的我们。吵闹、争执、故意冷落、天天腻歪都只是我们的曾经的你们。
似水温柔、谁主春秋、江山如画、随花落叶。悲白发留不住繁华。
在现实面前很多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脆弱不堪。
渴望、执着,追求——那么你就不会有——自由?——放逐、流浪、迷路、失踪。
如果你的内心充满着渴望的、执着的东西,你知道你必须的、不得不去追寻它,那么你也就相应的,失去了很多的自由,你必须去付出很多的东西,才能够有可能有机会得到它。而如果你想要自由,那么你就要相应的变得迷茫、迷失、迷路,放逐自己,去流浪,最后甚至是失踪了。
现在的自己,很多故事都没有耐心去读完它,经历完所有的剧情,等到最后的结局出现。像《小时代》我只完整了第一本。其他的都是道听途说的。还有的是作者挖个大坑,到现在还没有给出解决的,类似《龙族》《爵迹》《九州·缥缈录》这样子的。
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变得飘忽不定。时而喜欢读人物传记,有时候又想读诗歌,写诗词,有的时候又开始拼命码字和看小说,又或者偶尔会总是看经管的或者励志方面的书籍。有的时候暴躁,有的时间文静,有的桥段莫名其妙。
那些我们没有寄出去的信,或者没有来得及寄出去的信,都是深藏着某些陈年往事的关键剧透,只是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没有兴趣去揭晓了。没心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