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航海日志FM全文阅读 > 第194章 409秋后【航海日志FM】

第194章 409秋后【航海日志FM】


409秋后【航海日志FM】(2014-08-0820:54:23)

立秋之后,秋老虎更加凶猛啊。残忍的世界里,还好还有音乐,嘈嘈闹闹。混乱。纷杂。不知日夜的悲剧着。

今早的心情就是——用过了几百块的钢笔之后,再来写二十几块的钢笔,感觉真揪心总是写不出水来,还是刚刚再次装了水的。很不好了,很矫情了,娇生惯养了。

悲哀了。在萧瑟的烈焰里,炎热得无法入睡。然后在午后终于来了一场久违的,小阵雨,然后真个大地都是刺鼻的味道。路上的我们,行色匆匆,慌慌张张,忙乱,手忙脚乱地赶紧完成今日的劳作。

这几天越来越渴望重读《朝花夕拾》了!感情已经快把握不住,就是一股子感觉,然后发现从三年前借出去的书到现在还没有见着人,所以也还未还回来。

现在的自己,叙述文、抒情文、杂文、散文,都不会写了。完全失去感觉和感情,忘记了套路和笔法,怎么分层次、分段落来构造一篇文字。

就连诗词也背不出来了。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曾经学的一切,都被碎片化,破坏得面目全非。

写不出长文了,每次除了东拼西凑的论文。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qū)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生活需要什么样的逻辑啊。

第1133篇?品味——雍正五题(马未都)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共十二帝,论品味雍正当为第一,其父康熙其子乾隆艺术品味都远逊于他。原因并不复杂,就是雍正登基前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心境来培养自己的艺术爱好。四十五年的时间衣食无忧,只钟爱艺术,如不是天生愚钝,理应成为大家。

清皇子们自幼读书可谓艰苦,寅刻(3-5点)陆续入书房预习,卯刻(5-7点)师傅入值,一般中午结束,也有拖至下午未刻(13-15点)甚至申刻(15-17点),一年只有元旦夏至各休一天。雍正在如此严酷教育环境长大,聪敏过人,不到十岁时四书五经已烂熟于心,其父康熙亲自授课时,看到四阿哥和其他多位皇子“纯熟舒徐,声音朗朗”十分欣慰。

后来的日子里四阿哥逐渐成为雍亲王,后加封和硕雍亲王,一人悠哉游哉,不问政事,按他自己的话说:“朕仰赖皇考福庇,在藩邸数十年,优游娱乐,所蓄玩器颇有。”就在这种宽松悠闲的日子里,加之各类艺术品堆积宅内,雍正慢慢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品味,待他成为一国之君时,能游刃有余地指挥艺术创作。

紫禁城造办处档案中雍正谕旨中经常具体入微,用的最多的字眼是“秀气”、“文雅”,秀气还好理解些,文雅就因人而异了。雍正要求的“文雅”是包括了他的全部学问,这对于一般工匠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雍正经常批评造办处做出的活计“蠢”。

一个人的艺术品味需要漫长的教育,大部分人都会趋之于俗,帝王亦如此。中国历史上帝王品味高者不多见,清朝雍正帝当之无愧地算上一个。《雍正本纪》对他的评价应该能说明原由:幼耽书史,博览弗倦;精究理学,旁彻性宗;天章浚发,立就万言;书法猷雄,妙兼众体。这评价有学者认为过了,我看还基本靠谱。

2014/7/12

《一丝不挂》-陈奕迅

分手时内疚的你一转脸

为日后不想有甚麼牵连

当我工作睡觉祷告娱乐那麼刻意过好每天

谁料你见松绑了又愿见面

谁当初想摆脱被围绕左右

过后谁人被遥控於世界尽头

勒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

这根线其实说到底谁拿捏在手

不聚不散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

那时青丝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

但我拖著躯壳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

仍系於你肩膊或是其实在等我舍割

然后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

这些年望你紧抱他出现

还凭何担心再互相纠缠

给我找个伴侣找到留下你的足印也可发展

全为你背影逼我步步向前

如一根丝牵引著拾荒之路

结在喉咙内痕痒得似有还无

为你安心我在微笑中想吐未吐

只想你和伴侣要好才顽强病好

不聚不散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

以为青丝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

但我拖著躯壳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

仍系於你肩膊或是其实在等我舍割

然后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

一直不觉捆绑我的未可扣紧承诺

满头青丝想到白了仍懒得脱落

被你牵动思觉最后谁愿缠绕到天国

然后撕裂躯壳欲断难断在不甘心去舍割

难道爱本身可爱在於束缚

无奈你我牵过手没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