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国学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角度:
任继愈先生论学术的几个源头
仙逝不久的任继愈先生的分类的方法,我觉得可以供大家思考一下。他说中国的文化有四个发源:
第一个是鲁文化,鲁文化当然就是以孔子、子思和孟子为代表的文化。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他的门人是孟子的老师,后来称为“思孟之学”。还有孔子的弟子们,譬如子贡、曾参这些人,这是鲁文化。鲁文化影响太大了,《论语》《孟子》,以至于《礼记》《仪礼》等都是孔子和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这是鲁学。
第二个是稷下学宫,也就是齐国文化。齐国从齐桓公、管仲、荀子、淳于髡,到邹衍,这是齐文化,叫“稷下学宫”。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荀子,这个人性格比较刚烈,而且论事论学比较苛酷,可从他的心量来讲,他又能够容纳所有的人。因此像后来的法家,像韩非子、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本身也是个大儒。他批评子思、批评孟子,批评各学派,唯一没有碰的是孔子,这是稷下学宫。
第三个是楚文化,楚文化主要是以老子、庄子和屈原为代表的文化。楚文化的形成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楚地风景多烟云缭绕,容易引起幻想遐思。如果屈原生长在平原,或者在草原出生,我想《离骚》是写不出来的,这个是楚文化。
第四个是关中文化,就是从商鞅、秦孝公开始,到商鞅、李斯、韩非子,基本上是法家系统的文化,这是中国的一个很主流的文化。
而楚文化中的老庄,很容易和外来的佛教结合,又构成中国民族的一个文化。
法家的文化促成了秦朝的大一统国家,这个大一统的国家,对中国意义太重大了。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他的目的是什么?车同轨是为了使他的实力能够达到一切的地方;书同文这个意义就更重大了,如果今天不是书同文的话,各地都用自己的方言,变成拼音文字,中国现在就是一个联合国,各地区不能够交流的国家。秦始皇规定的在书面上一定要同文,大家一定要看这样的字,这样的字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它本身有它的语言结构的方法,这个结构的方法和各地的方言是不一样的。使语言统一构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是个先决的条件。书同文是秦始皇在文化建设上的两千多年来最大的一个韬略,我们今天还在享受着他的遗产。
庄子的分类方法
庄子的书上有篇文章《天下篇》对中国学术做出过分类。这个《天下篇》,现在可以断定地说,不是庄子写的。现在我们有些大学教授老爱出名,研究生写了文章,教授把自己的名字都挂在前面。中国古人正相反,他愿意留学而不愿意留名,这是中国对知识本身的一种重视和热爱,自己的名字有没有关系不大。可是以庄子之名写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是一篇雄文,这个文章的所有的思想,都是庄子所有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也有对各个学派的分类,你们要知道,庄子在两千三百年以前,是中国一个最了不起的思想家。
《庄子》的分类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爱好:他认为好的就是老子和关尹这两个人,他认为这两个人是古代圣人,这分为一类。还有一类是墨翟和禽滑厘,他们的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节用”等等,庄子认为这个是可以同情的。有些人虽然学说非常之好,可是庄子认为是要和他辩论的,譬如惠施、桓团、公孙龙这些人。
惠施是庄子的一个最大的论敌,看到鱼在水里,庄子讲它们真快乐。惠施讲:“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它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它的快乐?”这场辩论非常有意思,实际上庄子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在这个中间,玩弄了哲学上的概念偷换,因为最初的论辩概念,只有鱼和庄子,可是他在辩论过程里,加上了另一个惠施。他应该说,我为什么知道鱼的快乐,而不应该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叫强词夺理。
惠施死了以后,庄子非常悲痛,路过惠施的坟墓,他几乎要哭,他说:“今后再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辩论对手了。”庄子用了一个寓言来说明这个问题:当时有个非常有本事的人,可以拿斧子把一个人鼻子上那个白点子削掉。楚王想看一看。挥斧的人说:“现在你看不到了,因为鼻子上点白点的人,已经死了。”这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挥斧的人和鼻子上有白点的人,心理素质都同样高,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迹。庄子用这样的故事,说明了他和惠施的辩论。可是,就惠施辩论的一些题目,其实庄子本身并没有涉及,而惠施所提出来的,譬如讲“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最大的东西是没有外面的,最小的东西是没有里面的,这个一直到现在,也还是为天体物理学和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家们所认可。现在人们发现,再小的粒子,其实还是可分的,而可分的粒子还可以再分,这是个无穷尽的过程,宇宙之大,它也是外面还有外面,也是个无穷尽的过程。惠施还讲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就是,一根一尺长的木头棍,每天取掉一半,取一万世也取不完。
像这样的,中国叫“名家”。名家是什么?名家就是逻辑家,他们就是讲究逻辑的一些人。西方学问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才感到,这原来是一个逻辑发展的学问,是和中国完全不同的。在西方,数学就能一步步地前进,一直到今天,它一步步地在向前发展。而数学是科学之父,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的问题,不是通过数学的问题来解决的;没有一个大物理学家,不是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可是在中国,因为逻辑学不能得到发展,它就不可能在数学上一步步推演,如果我们把假设、求证、推演,然后再假设、求证、推演这个逐步的过程叫“数学的本质”的话,那中国本身没有本质意义上的数学。汉代有《九章算术》,有《周髀算经》,可这是算数术,即算数的术,所以庄子在分类的时候,把惠施、公孙龙这些人,都作为他辩论的对象一派。
所以,庄子的分类学,是凭性情爱好的。《汉书·艺文志》因为根据各家的不同主张,将国学分为十家:儒、法、名、墨、道、阴阳、纵横、农家、杂家和小说家。《礼记·经解》,是根据经书的不同分的。
儒家和法家没有绝对的界限
中国从汉代以后,法律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思想,但是自从汉代以后,依然有很多的暴政跟酷刑,表现出来的是外儒而内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