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鬼谷无双全文阅读 > 第3章 序章 楔子(三)

第3章 序章 楔子(三)


公元二零七年,曹操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因为水土不服,又连日奔波,郭嘉本就羸弱的身体,遭受不住,患病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水镜先生得知郭嘉果真亲征,于是就招来了自己的弟子,出了一道题。凡是答得上这一题的弟子,都将获得出师的资格。

这意味着,与鬼谷一派一贯的弟子出师的规矩不同,这一次,或许出师的,不仅仅只有两个。

其实,水镜先生的做法举动,十分危险。祖训在上,倘若除了卧龙,凤雏,又有第三个人完成了这道题,这个烂摊子,谁来收拾?谁又能收拾得了?但水镜先生的确想看一看,他这两个学生,能够会给他玩出什么花样。

此间的事情经过省去不提,最后,水镜先生不得不承认,或许真该到改朝换代的时候,老古董也该收拾收拾不问世事了,鬼谷一派也许,真的到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刻。

诸葛亮设出鬼计,完美引开了水镜先生的注意,而庞统在恰当的时候,巧用连环,一步踩中,稳而巧妙,而后步步为营。最终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将他们的大师兄徐庶给‘忽悠’过了水镜先生的出山题。徐庶本不愿出世,但仿佛是天意难违,人性所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两位师弟‘忽悠’。

水镜先生苦笑不得,只好作罢。

自从此刻,鬼谷出师,一代只有两名的鬼谷弟子出山的又一条规矩,被打破了。

诸葛亮,庞统和徐庶,虽然三人都有意刘备,但诸葛亮与庞统,皆孤高卓绝,又岂会送上门去?

但徐庶不同,他完全没有什么鬼谷弟子的架子,也没什么心计打算,就率先自报家门找上了刘备,献上神鬼妙计。八卦金锁,大起大合,刘备惊为天人,奉为上宾。

只不过好景不长,不料贾诩献计,徐庶反被曹操以孝道捆绑,只能弃刘备而去,在曹氏集团,终不得志。此乃“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缘由,造成这个劫点的原因,其实在外人看来,不过道德捆绑,但在鬼谷一方,却意味着天意。

换一个说法,不论天意,人事,都只证实了一件事,鬼谷弟子,扬名天下的,名声最为显赫的,只能卧龙凤雏,出不了两人之外。

而水镜先生座下的鬼谷弟子中,有意思的事情,还真就出现在诸葛亮和庞统的身上。

卧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意气风华。但另一边,凤雏庞统却一直郁郁都不得志,辗转各路诸侯。事实上,并不是庞统不想要辅佐刘备,只是既然刘备有了卧龙,怎能存凤雏?况且,诸葛亮可是自己一生的对手,庞统又怎么会心甘情愿以后来者的身份,站在孔明身边?

但天意如此,造化弄人,最终凤雏绕了一大圈,还是被诸葛亮这个同窗给诓了回来。庞统的本意并非这样,但孔明的一席话,却又令他热血沸腾,既然水镜老师的另一边,月花师叔的弟子二人可以共事,为何换作他们两人就不可以?

何况,都已清楚两人出世,阳寿必减,又何必有所顾忌?

这一代的鬼谷弟子,有些特别。可以说,有些太特别了。

这一点,水镜先生也明白,所以破了鬼谷的规矩,故意放了徐庶同卧龙凤雏一同出山,就是想要放出一个希望,希望能够以一步错棋,挽回这之后,不该发生的故事。

但人算不如天算,鬼谷弟子,相生相克,本就冥冥之中有着定数。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

世人皆知水镜先生的这一句评价,尽言卧龙凤雏通天之才,却忽略了这句看似普通的话中,蕴含的深意,

“得其一,可安天下。”

得其一!

很遗憾,这就是作为鬼谷弟子的宿命。

庞统性格使然,身亡落凤坡。落凤,落凤,岂不是因人而名?还是此地本就叫这个名字。但是,旁枝末节,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庞统一死,诸葛亮慌忙前去救驾,独留关羽坐镇荆州,终是酿成了大祸。关羽大意失荆州,身首异处,不久,张飞更被部下所杀。那之后,刘备举全国兵力讨伐孙权,落了个元气大伤。

诸葛亮推演万无一失的隆中对策,终因落凤坡的天意,一败涂地。

反过来说,倘若刘备先得的那一人是凤雏庞统,必然也会有一套不同于诸葛亮的计划方针。而若诸葛亮作为后来者,或许,结局依旧会是如此。落凤坡不是落凤坡,可能也会是屠龙山。

天才的意见本就很难统一,更何况这两个年轻气盛的俊杰,共事只能毁了他们各自所有的一切。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蜀国最终无力回天,汉室气数已尽。

这个时候,赶巧不巧,司马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水镜先生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曾说过,“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

作为守旧的一派,失败不过必然罢了。

历史直至走到司马家登场,却会让人恍然大悟,为何水镜先生隐居山林,本无名无姓,却在出世为官之时,取了司马这个姓氏。

论起道行,鬼谷子,毕竟是鬼谷子,又怎么会是他的学生能及。避世之下的鬼谷一派,单用养生之术,就不知可比常人活过多少岁月了。

三国三分,三分归晋。

此后的岁月里,鬼谷再次从世上销声匿迹,而且,销声匿迹的还要十分彻底。不过,一件微末小事,还是唤起了一些见多识广之人,对于鬼谷记载的一些记忆。这些旁门的记载大多不实,只因为多数都口口相传,得不到证实。但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不外乎这件事,本身有着不可湮灭的道理和寓意。

大唐盛世,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个承前启后的时候,出了一位前无古人,并且也后无来者的女性皇帝,武则天。

和鬼谷的神秘莫测一样,武则天的身世,一直扑朔迷离,无从下手。史书记载可信,也不可尽信。要知道,史书撰写得再如何客观,如何不为权贵,记载青史的,终究是人。既为人,便为当朝天子的臣子。

故而有句话,会这样说,历史,是由最后的胜利者书写的。

没有什么疑问,这武则天,归属鬼谷月花一派,足够激进。在早年的时候,武氏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可以权倾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最初入宫,武则天不过才十四岁。十四岁成为才人,本就在她的意料之中,只是她却没能预料到,男人变心变得会如此的快。在赐名“武媚”没多久,唐太宗另得新欢,就将她几乎打入到了冷宫。

武媚娘的天真,在这日复一日的宫闱生活中,消磨殆尽。

鬼谷弟子,虽然每一代出师仅有两人,这并不代表着,鬼谷的弟子只有两人。出山的两个弟子孤傲于世,剩下的弟子们又岂是毫无傲骨?

于是,月花一派本来就已经十分激进的思想,在武则天长达十二年,一周天的才人生涯中,萌芽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唐高宗即位。

武则天虽人在感业寺,却早已使出了计谋,玩弄权术,没有可不可能,只有她愿不愿意。在唐高宗还为太子的时候,武则天看透一切,就已经将萧淑妃安插在了其身边,开始稳稳将萧家的势力做大。

而王氏虽然贤淑聪慧,一表人才,贵为皇后,但也无法阻止貌美的萧良娣。早已领悟过男人善变的武媚娘,对自己美人心计这一招棋,坚定不移。作为女性,娇美的容貌同样是一种锋利的武器,对于男人如此,对于女人,甚至更甚。

孙子有言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

善于作战的人,也善于掌势。那么,何为势?

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唐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当日率文武百官,在感业寺祭酒祚福。萧淑妃得宠,王皇后失宠,这便是势。而处在这样的险峻的势上,武媚娘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短促有力的攻击。

武则天自然知道,何时何地,该采取怎么的行动。不动声色,端庄得体,武则天表现得却仿佛天生媚骨。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致命的****,令人毫无招架之力。对于李治而言,是这样。对于王皇后而言,更是这样。

此日之后,一方面,王皇后派人去给这隐藏最深的武则天报信,另一方面,则给唐高宗提个醒,好让他能有个心理准备。永徽二年,皇后复招武则天入宫,用以遏制李治对萧淑妃的专宠。所谓制衡,大概便是如此。

王皇后的这一招,不仅正中唐高宗下怀,也更在武则天的算计之内。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蓄势数载,水到渠成。

可怜王皇后被嫉妒冲昏了头脑,耍聪明终被聪明误。她可真是弄走了豺狼,又引虎入门。武则天这只老虎,萧淑妃怎么会是对手?而她这个皇后,就当真可以掌控得了局面?

至此,武则天又破了鬼谷的一条规矩,盛世年代,鬼谷不出山。

后宫争宠之斗,多的是妇人之见,见识短浅,不足以道。武则天作为鬼谷传人,说是在整个后宫玩弄权术,只手遮天,也不为过。

皇城之内,皆是眼线,通天彻地,几乎神鬼避让。致敌以先,这帮久在皇宫内的贵族又怎么能懂得这些?

败了萧淑妃一族,走向极端,也急于走向权力巅峰的武则天,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亲身女儿,设计陷害王皇后,企图登上皇后的位置,取而代之。

这一招苦肉计,演得尤为逼真,谁会想到怀胎十月的母亲,会下此杀手?

终于,永徽六年,武则天多年的苦心经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大势所趋地成了一国皇后。而后,更逼着唐高宗降旨,诛杀萧,王二人,以绝后患。其手段的残忍,与其地位一同,登峰造极。

之后,武则天临朝听政,权倾朝野,风头一时无两,和唐高宗合称二圣。最后****膨胀驱使,武则天称帝,达到了鬼谷弟子权力的巅峰,史称“则天大圣皇帝”。

武则天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大唐进入了全盛时期。然而,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却日渐下滑,不复往日雄风。

整个唐朝历经两百七十四年,盛名海外,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但起落是无常,在长命的王朝,也最终难逃衰败。

公元九零七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历史再一次进入了一个乱世,史称“五代十国”。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无法令人忽视,一为大汉,一为大唐。

汉唐时期,国力昌盛,名声远播海外。然而,这两个帝国的后期,也都出现了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两个分裂时期。

其一,三国鼎立,其二,五代十国。

而我们的故事,便是开始于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