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想建立一个提供全程服务的网络金融服务机构:这家公司不但提供储蓄账户和支票账户服务,并且也从事经纪服务和保险业务。
成功出售初创企业Zip2公司让埃隆·马斯克信心倍增。就像他喜欢的视频游戏里的角色那样,马斯克升级了。他已经破解了硅谷并且成为那个时代人人都想成为的那种人——互联网百万富翁。他的下一次冒险必须跟上他那极速膨胀的野心。马斯克于是开始寻找资金充裕且效率低下、可为他和互联网所用的行业。马斯克想起他在新斯科舍银行实习时的经历——他从那份工作中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银行家富有但愚蠢,他认为那个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初,在担任银行战略负责人工作期间,马斯克奉命查看公司在第三世界的债务组合。这笔资金被赋予一个令人沮丧的名字——“不发达国家债务”,而其中包括新斯科舍银行的几十亿美元。整个南美和其他不发达国家在此之前都有拖欠多年的未履行债务,迫使银行减记债务价值。马斯克的上司要求他深入了解银行所持有的这些债权,把这个过程当作一次学习实践,并尝试判断这些债务的真实价值。
在执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马斯克偶然发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商业机会。美国政府曾试图通过发行布雷迪债券为巴西和阿根廷这类国家的债务做担保,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减轻债务负担。马斯克发现了一种套利的方法。“我计算了这些担保债券的价值,大约为50美分,而实际的交易价格是25美分,”马斯克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马斯克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致电证券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商高盛,想一探究竟。他询问价格为25美分的巴西债务有多少。“电话那头的家伙问,‘你想要多少?’然后我说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数字——100亿美元。”马斯克说。当这个交易员确认交易可行的时候,马斯克挂断了电话。“我当时想这太疯狂了,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钱翻倍。山姆大叔(Uncle Sum,被用来指代美国或美国政府)担保了一切。这是明摆着的事。”
马斯克整个夏天都在打工,赚着14美元的时薪,还曾因为擅自使用高管的咖啡机及其他一些违规的事情遭到训斥。此时,他觉得自己一鸣惊人并大赚一笔的机会来了。马斯克冲进上司的办公室,兜售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上司让他写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很快便转交到银行CEO手中,而那位CEO却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说银行之前已经被巴西和阿根廷的债务弄得焦头烂额,不想再管这个烂摊子了。“我想告诉他们,这不是重点,”马斯克说,“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债务的背后支持者是美国政府。那些南美国家怎么做并不重要。除非你认为美国财政部会违约,否则你不可能遭受任何损失。他们最终还是拒绝,这反倒给了我自信。所有的银行家都做着和其他所有人一样的事情。如果其他人去跳崖,这些人也会跟着去跳崖。如果房间中央有一大堆黄金没有人去捡,这些人也不会去捡。”
在随后的几年里,马斯克考虑开设网络银行,并于1995年在品尼高研究所实习期间公开讨论过这件事。年轻的马斯克面向科学家做了精彩的演讲,宣称传统金融业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他们却试图驳斥马斯克的观点,说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而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马斯克仍然认为,金融业可以实现巨大的升级改造,并且他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投资就能对银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钱是低带宽的,”2003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上这样描述自己的想法,“你不需要通过改进大型基础设施去实现它。只要把资料录入数据库里就可以。”
马斯克所策划的实际计划异常宏伟。就像品尼高的科学家指出的那样,人们只能勉强接受网上购书这种事情。他们或许会输入信用卡卡号,但让他们把银行账号暴露在网上则会让他们疑虑重重。但那又怎样呢?马斯克想建立一个提供全程服务的网络金融服务机构:这家公司不但提供储蓄账户和支票账户服务,并且也从事经纪服务和保险业务。从技术上来说,建立这个金融服务机构是可行的,但是仔细审视整个监管体系的现状就会发现,即使对于乐观主义者来说,要从无到有建立一家网络银行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更多人则视其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同于规划出比萨店的路线或者把住房分类广告上传至网络。这是和人们的财产打交道,一旦失败,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马斯克毫不气馁,甚至在把Zip2卖掉之前,他就已经将新计划付诸行动了。他跟公司里一些最优秀的工程师聊天,打探他们中有谁愿意加盟他的下一家公司。马斯克还向他在加拿大银行工作期间的同事征求意见。1999年1月,当Zip2的董事会寻找买家时,马斯克开始落实他的银行计划。一个月后,Zip2宣布被康柏收购。3月,马斯克组建了一家名字听起来有些色情的金融初创企业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