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业务员乘飞机来到SpaceX,推销一些技术性基础设施。他采用的是几个世纪以来业务员基于人际关系形成的一套标准流程—拜访、说一会儿话、感受对方的态度,然后开始谈生意。马斯克不吃这一套。“那个家伙进来以后,埃隆问他为什么他们要见面,”斯派克斯说,“他说,‘是为了拉拉关系。’埃隆回答说,‘好吧,很高兴见到你。’他的潜台词是‘滚出我的办公室’。这个家伙花了4个小时来这儿,结果见了他两分钟就离开了。埃隆对这种事最没有耐心了。”埃隆对于没有达到他标准的员工也一样苛刻。“他总是说,‘如果你想解雇某人,就应该马上解雇,否则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斯派克斯说道。
SpaceX的大多数员工都很渴望参与公司的冒险,也试着避免让自己受到马斯克严格标准和苛刻行为的影响。但有时候马斯克做得太过火了。每次在新闻里看到马斯克宣称猎鹰火箭是由他自己设计的,工程师们都会特别愤怒。有一段时间,马斯克还雇用了几个制作纪录片的人跟拍自己。这激怒了SpaceX工厂里长期埋头苦干的员工。他们觉得马斯克已经极度自我膨胀,他认为SpaceX已经是整个航天产业的老大了,但他们甚至还没有成功发射过一枚火箭。有些员工发现了“猎鹰5号”的缺陷或者提出让“猎鹰1号”能够更快完工的建议,但马斯克总是无视他们,甚至用更加恶劣的态度对待他们。这证明埃隆已经跑偏了。“他对待员工的这种态度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一位工程师说道,“工程师都认为自己是公司的重要资产,但很多很优秀的工程师却因为一些与己无关的事被迫离开了公司,或者被直接开除了。”
2004年年初,SpaceX本来计划这时发射火箭,但最终计划没能成行。
米勒及其团队制造的“灰背隼”引擎是有史以来最高效的火箭引擎。测试引擎所花的时间比马斯克的预期久了一点。最终,2004年秋,引擎达到了发射要求。这意味着米勒和其团队终于能够松口气了,但SpaceX的其他员工开始忙活儿起来了。米勒在SpaceX的工作可谓“关键路径”,他在马斯克的高压之下支撑着公司进入下一个阶段。“引擎准备好之后,就轮到大家开始恐慌了,”米勒说道,“没人知道成为‘关键路径’会是怎样一番滋味。”
很快,大家发现引擎还是存在很多重大问题。航空电子设备,包括导航、通信和火箭整体管理系统都成了噩梦。还有许多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比如,能够与火箭主计算机对话的闪存驱动器因为不明原因发生故障。管理火箭的软件也出了大问题。“最后10%的工作就是整合整个火箭,但你现在才发现这些设备无法一起运作,”米勒说道,“这种情形持续了6个月。”最终,2005年5月,SpaceX将火箭运送至距离工厂180英里处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试发射,最后在发射台完成了一次为时5秒的点火。
对于SpaceX来说,去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火箭很方便,那里靠近洛杉矶,还有几个发射台可供选择。尽管如此,SpaceX还是成了不速之客。空军对SpaceX的到来表现得很冷淡,专门负责发射场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向他们提供特别的帮助。洛克希德公司和波音公司当时也在范登堡为军方发射价值10亿美元的间谍卫星,他们同样无视SpaceX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SpaceX对他们的业务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家公司在他们的贵重物品附近转悠。当SpaceX从测试阶段进展到发射阶段时,发射场管理方告诉他们需要排队,可能要等待几个月才能发射。“即使他们同意我们发射了,很明显,我们也不愿意等到那时候。”格温·肖特维尔说。
为了寻找新的发射场,肖特维尔和汉斯·克尼格斯曼用墨卡托投影仪将世界地图投影在墙上,沿着赤道寻找合适的地点。在赤道附近,地球的自转速度更快,能够为火箭发射提供额外的助力。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名字是夸贾林岛,或称为夸贾林环礁,它是太平洋上位于关岛和夏威夷之间的一座环状珊瑚岛,属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这个地方之所以给肖特维尔留下印象,是因为美国军方几十年来一直利用它作为导弹发射场。肖特维尔找到了测试场中一位陆军上校的联系方式,给他发了一封邮件。三个星期之后,肖特维尔收到了军方的回电,他们表示愿意让SpaceX在岛上发射火箭。2005年6月,SpaceX的工程师把设备装进集装箱,将它们运往夸贾林环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