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全文阅读 > 第39章 太空召唤:建立SpaceX创新大军(4)

第39章 太空召唤:建立SpaceX创新大军(4)


  7月一个酷热的夜晚,坎特雷尔开着他的敞篷车行驶在犹他州的公路上,这时,他接到一个电话。“那家伙的口音很奇怪,他对我说,‘我必须跟你谈谈,我是个亿万富翁,我想实施一项太空计划。’”坎特雷尔没听清谈话内容——以为对方的名字是伊恩·马斯克——于是告诉马斯克一到家就给他回电话。一开始,他们彼此互不信任。马斯克不肯让坎特雷尔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选择用传真机给他打电话。坎特雷尔觉得马斯克挺有趣的,但又有点操之过急。“他问我附近有没有机场,明天有没有时间见他,”坎特雷尔说,“我开始对他心存戒备。”为了防止有人故意设局陷害自己,坎特雷尔约马斯克在盐湖城机场见面,他在那里租了一间会议室。“我希望他经过安检之后再来找我,这样他就不可能带着枪了。”坎特雷尔说。但到了真正会面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马斯克滔滔不绝地向坎特雷尔介绍自己的想法——“人类应该成为一种跨行星物种”,而坎特雷尔表示,如果马斯克是认真的,他愿意再去一次俄罗斯,帮他买一枚火箭回来。

  2001年10月底,马斯克、坎特雷尔和大学时期的好友阿德·雷西乘飞机一同前往莫斯科。雷西一直守护着马斯克,并设法弄清楚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否已经失去理智。雷西让马斯克看了一系列关于火箭爆炸的视频,还同其他朋友一起与之谈心,劝他不要再浪费钱了。但这些办法都没有见效,阿德于是跟他一起去了俄罗斯,希望能够尽力看好他。“阿德会把我叫到一边,然后对我说,‘埃隆做事已经失去理智了。难道他自以为是在发扬博爱精神吗?他真是疯了。’”坎特雷尔说,“因为太担心,所以阿德跟着我们一起去了。”有钱人其实可以正大光明地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航天导弹,但他们非得跑到后俄罗斯去买,阿德确实有必要担心他是不是疯了。

  马斯克又把迈克尔·格里芬拉进了团队,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和俄罗斯人碰头三次[4]。他们还和其他几家公司碰了几次面,其中包括给俄罗斯联邦宇航局制造过火星和金星探测器的拉沃契金设计局,以及商用火箭发射器制造商Kosmotras公司。所有的会面程序都依照俄罗斯的传统习俗进行。俄罗斯人经常不吃早餐,他们会提议11点左右在办公室见面,这样就能早点儿吃午饭。然后,他们可以在会客的过程中就着三明治、香肠,当然还有伏特加闲聊个把小时甚至更久。这时,格里芬通常会变得不耐烦。“他无法忍受愚蠢之人,”坎特雷尔说,“他会环顾四周,心想,‘该死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谈生意啊。’”但他没那么幸运,吃完午饭,俄罗斯人还要抽烟、喝咖啡,这又要花好长时间。终于所有桌子都清理干净了,带头的俄罗斯人才问马斯克:“你想买什么来着?”哪怕俄罗斯人对他的态度能认真一点儿,他也不至于那么生气。“他们打量着我们,好像我们是一群不靠谱儿的人,”坎特雷尔说,“他们中的一位首席设计师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和埃隆,他觉得我们一无所知。”

  交锋最激烈的一次会面,发生在莫斯科市中心附近一幢被人遗忘的大楼里,这幢楼估计是俄国十月革命前建造的。双方不停地推杯换盏,喝的还是伏特加,嘴里高呼“为了太空事业!”“为了美国!”。马斯克打算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三枚弹道导弹,改装之后送上太空。借着酒劲儿,马斯克开门见山地问对方,买一枚导弹需要多少钱。对方回答说:每枚800万美元。马斯克还价到800万两枚。“他们就坐在那儿,看着他,”坎特雷尔说,“好像说了‘小伙子,别闹了’这样的话。他们还讽刺他没那么多钱。”这时,马斯克觉得这群俄罗斯人要么就是没有诚意做这笔买卖,要么就是想从他这个互联网大亨身上狠狠敲一笔。最后,他愤然离席。

  马斯克一行人的情绪跌至低谷。当时是2002年2月底,他们出门叫了辆出租车直接去了机场。冬天的莫斯科街道上堆满了积雪和垃圾。在出租车上,大家一言不发。马斯克来俄罗斯的时候信心满满,心想自己马上就能为全人类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却铩羽而归,对人性感到失望至极。以马斯克的预算,他们只买得起俄罗斯人的火箭。“当时感觉时间过得真慢,”坎特雷尔说,“我们就坐在那儿沉默不语,看着俄罗斯农民冒雪出去采购。”忧郁的气氛一路陪伴着他们,直到登机后飞机上的酒水车推到面前。“每次飞机从莫斯科起飞,我的心情就特别舒畅,”坎特雷尔说,“那感觉就像,‘天哪,我逃出来了。’所以,我和格里芬开始喝酒碰杯。”马斯克坐在他们前面一排,正在电脑前打字。“我们心想,‘这个呆子,他现在还能干吗?’”这时马斯克突然转过身来,亮出了他制作的电子表格。“兄弟们,”他说,“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