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芬和坎特雷尔这时已经几杯酒下肚,对他的白日梦再也提不起兴趣了。他们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个雄心勃勃的有钱人都认为自己能够征服太空,结果只是让自己的财富付诸东流。安德鲁·比尔(Andrew Beal)是得克萨斯州房地产和金融界的奇才,就在去年,他关闭了自己的航空公司,而他投资在大型试验场的几百万美元都打了水漂。“我们心想‘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坎特雷尔说,“但埃隆说,‘不,我是认真的。你看这个表格。’”马斯克把他的笔记本电脑递给格里芬和坎特雷尔,他们惊呆了。表格里详细列明了建造、装配和发射一枚火箭所需的成本。根据马斯克的计算,他需要建造一枚大小适中的火箭,以满足那些搭载小型卫星和研究设备的细分市场的需求,这样就能节省一笔发射费用。他在表格中还列出了假设的火箭性能特性,内容十分详细。“我说,‘埃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数据的?’”坎特雷尔说。
马斯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航天工业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他从坎特雷尔和其他人那里借来了《火箭推进原理》(Rocket Propulsion Elements)、《天体动力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Astrodynamics)、《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Aerothermodynamics of Gas Turbine and Rocket Propulsion),还有其他各种专业书籍。马斯克仿佛又找到了童年时的状态,他努力吸收关于太空的一切知识,在这一系列近似冥想的学习过程中,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制造的火箭可以,而且也应该比俄罗斯人的更便宜。忘了老鼠计划吧。忘了可以回传生长影像的植物吧,它有可能在火星上死掉。通过更低的太空探索成本,马斯克可以激发人们重新思考太空探索。
马斯克的计划传遍了整个太空研究领域,但大家都对这个消息不以为然。卓比林和其他人都听说过很多类似的故事。“不少亿万富翁都被工程师的花言巧语蒙得晕头转向,”卓比林说,“结合我的头脑和你的资金,我们可以建造一艘火箭船,这不仅有利可图,还能开创太空事业的新纪元。工程师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都会拿着有钱人的资金到处忙活儿,直到有一天有钱人觉得没劲了,项目就无疾而终了。至于埃隆,大家提到他时都是一声叹息,说道:‘好吧,他本来只需要花1000万美元送老鼠上太空,但现在他却要花几亿美元,然后像他的前辈一样什么也没做出来。’”
虽然马斯克知道成立一家火箭公司会面临多大的风险,但至少有一个理由支持着他,让他觉得自己能在别人失败的地方爬起来。这个理由就是汤姆·米勒(Tom Mueller)。
米勒出生在爱达荷州的圣玛丽小镇,父亲是一名樵夫。他是小镇上有名的怪人。冬天,当别的孩子都在树林里探险时,米勒一个人坐在暖和的图书馆里看书,或者在自己家里看《星际迷航》。他还会精修器件。上小学后的一天,米勒在一条小巷里发现了一座破旧的钟,他把它当成宝贝。每天他都要修理钟的几个零件——一个齿轮、一根弹簧,直到指针再次转动。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家里的割草机上,一天下午,米勒在家门口的草坪上把割草机拆了。“父亲回家的时候很生气,因为他以为自己需要买一台新的割草机了,”米勒说道,“但我重新把它组装好了,它还能割草。”然后米勒迷上了火箭。他开始邮购材料,根据说明书建造小型火箭。米勒很快就制造出了火箭。年仅12岁的他制作了一架航天飞机模型,它可以搭载在火箭上,升空并滑翔回到地面。几年后,为了进行一个科学项目,米勒向父亲借了一台气焊设备,用来制造火箭引擎原型。米勒将设备倒置在一个装满水的咖啡罐中来冷却。“我可以这样忙活儿一整天。”他还发明了同样创新的方法来测定设备的性能。这一设备让米勒获得了许多地区性的科学竞赛奖,但却没能在国际赛事中获奖。“这让我很受挫。”米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