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又道:“那凶手可能就是田家庄或周围庄镇人,他思量埋尸之处,不可太近,又不可太远,如此容易负尸前行,又便于赶回来;掩尸之地,地形又当是他所熟悉的。今日白骨暴露,必然惊动四方,那时刻人多眼杂,若贸然示出砚台,恐走漏风声被那凶手闻得,故而藏匿了起来。”孟震连连点头,惊讶叹道:“苏兄端的小心谨慎。”
苏仁忍不住插言问道:“那凶手为何忽略了这方砚台?莫不是他有意放置其中,意图嫁祸他人?”孟震闻听,不由一愣,思忖道:“不无这般可能。”苏公望着手中砚台,道:“这方砚台可能是凶器,也可能不是凶器。若是凶器,凶手从何处拿来?这砚台的主人是何许人?若不是凶器,为何与骸骨同在?其一,可能是死者之物,随身带来,故而凶手并未留意;其二,如苏仁所言,可能是凶手有意为之,意图嫁祸他人。但他要嫁祸何人呢?但凡意图嫁祸他人者,必有意留下线索,让人察觉,而不会随尸体同埋,若非今日暴雨,此骸骨或许数十年甚至百年不见天日,如此嫁祸他人又有何用处?”
孟震眯着眼睛,思索道:“苏兄所言也有道理。寻常凶手隐秘埋尸,又怎会思量嫁祸他人。若如此,只能说此人狡猾至极。”苏仁低声道:“若凶手真的有这般狡猾,又将如何?”苏公端详着那方砚台,喃喃道:“无论如何,我等当先查明这砚台的主人。”孟震瞥望了砚台一眼,苦笑一声,道:“这砚台甚是寻常,苏兄又如何查起?”
苏公翻转砚台,道:“砚台是文房磨墨、贮墨和掭笔所用,其源可追溯至三皇五帝之时,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到得如今我大宋,砚台日益讲究精致,最著名者莫过于端、歙、洮、澄泥四大砚,此外因石质之不同,又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石砚。但凡佳品,石质坚韧,纹路细腻,色彩沉着,吸水透水较弱,溶墨甚好,又易于清洗,不伤笔毫。我等写字之人若要得一方好砚,真可谓千金易得,一砚难求。东坡也有藏砚的癖好,前后经手数十余方佳砚,其中多半赠送他人,余下者遗失乌台,甚是可惜。此砚虽然坚硬,但石质平平,制作也非常粗糙,遮莫二十文钱便可买得。”孟震闻听,无奈的摇摇头,道:“这等砚台,比比皆是。苏兄仅凭此方砚台,若要查出主人,无异于东海寻针一般。”
苏公点点头,轻轻叹息一声,蹲下身来,一手掬得少许清水,浇到砚池中,而后轻轻抚摩。不多时,砚池中泛出墨色。苏公倾了墨水,索性将砚台浸入水中,随手扯了一把水草,擦洗起来。待洗得干净后,可见砚石纹理,翻转过来一看,苏公忍不住惊喜道:“这砚背上有字!”
孟震急忙凑过头来看,却见得砚台底部刻有一些字,字迹依稀可辨,是“桂折一枝,传圭袭组”八个楷体字,左下角残缺,但依然保留有“焦明”二字,只是较前八字小了许多。孟震道:“桂折一枝,传圭袭组。是喻指科举高中,取得功名。如此推想,这砚台主人是个寒酸秀才,一意苦读,只求他日能金榜题名,故而在砚台上刻下砚铭,勉励自己。”
苏仁疑惑道:“众多制砚人在造砚之时,也在砚侧、砚背、砚盖上刻有砚铭,铭文多是雅致的诗句,或是警句。当卖主摆出数方相同的砚台,买主必定选买镌刻有自己喜好诗文的砚台。”孟震吃惊的望着苏仁,连连点头,笑道:“你这话甚是,我竟没有想到。如此说来,这字可能不是砚台主人所镌刻,而是制砚人早先便已刻好了的。”苏仁点头道:“这‘焦明’二字或是制砚人名号。”孟震不由叹道:“这砚台甚是寻常,便是寻得制砚人,他制作并卖出去的砚台不下千百,又怎的记得这方砚台的主人?”
苏公淡然一笑,冲着苏仁摆摆手,道:“本是简单之事,经你这一番言语,便复杂得很了,真可谓一线揉团。孟大人休听他胡说。东坡以为,此字就是砚台主人所刻。”孟震笑道:“孟某却以为苏仁的话有几分道理。”苏公摇摇头,笑道:“但凡制砚之人,镌刻砚铭,必不会刻自己的姓名,而只是刻下斋号、印记。再者,制砚之人以砚台为生,其刀功必有一定造诣,笔迹流畅而又圆滑,否则会贻笑大方。孟大人且看此字,甚是拙劣,兀自有误刀痕迹,可见其刀功甚差。”
孟震细看,果如苏公所言,砚铭有五六处误刀刻痕,思忖道:“如此说来,这方砚台的主人是唤做焦明。”苏公点点头,又蹙眉道:“正是。但此砚左下角残缺,或许这‘明’字之后还有一字,也不无可能。”孟震道:“既已知‘焦明’二字,要找到砚台主人便容易多了。”苏公点点头。
136书屋 www.136book.com
那厢徐君猷见孟、苏二人在池边私语甚久,不觉好奇,走将过来,只见得苏公手中一方砚台,询问何来。孟震便将前后细细相告,徐君猷惊讶不已,于是唤舒牧前来。舒牧近得前来,闻知此事,也甚感吃惊。四人商议,舒牧着人暗中查探“焦明”其人,又令押司常砉去取往年人口报失的案卷。
四人回得亭中,不多时,常砉寻来了人口报失卷宗。据卷宗所记,最近三年,黄岗县共报失踪十九人,其中妇人三个、年轻女子五个、小孩四个、老人四个、青壮男子三个。其中三名青壮男子,分别唤作高三、陈周、余东。高三,三十岁,是个泼皮,已失踪两年十个月;陈周,二十六七岁,是个书生,已失踪两年六个月;余东,三十五岁,是县里督征赋税的差吏,因贪污税款事发而逃,已失踪一年八个月。众人商议后,舒牧令常砉着得力衙役前去查问高三、陈周、余东、焦明四人情形。
http://www.136boo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