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孤城风云全文阅读 > 第9章 府台

第9章 府台


到府衙时,已是未时时分,天已经完全黑了。府衙门口只有一个士兵守着,见了郭大通道:“郭捕头请进,李大人正在后书房等你。”

郭大通匆匆而入,穿过灯光昏暗的院落,来到后书房外。从窗口隐隐可见一个伏案工作的清瘦人影,郭大通迟疑了片刻,伸手轻轻叩门,边听里面人应道:“进来。”

郭大通轻轻推门而入,小心走到那人身边,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那人正在伏案疾书,头也不抬的道:“郭捕头,你来了。”

郭大通抱拳道:“属下郭大通,见过知府大人。”

知府大人直起身,转过头来。这是一张清瘦冷峻的面孔,嘴角两道皱纹极深,如同刀刻一般,眼中布满了血丝,带着深深的倦意,看上去也不过四十来岁,头发却早已花白。

这人正是崇州知府李道元。这位李大人在郭大通眼里简直是个半人半神的怪物,郭大通曾亲眼见他为了一桩公务,三天三夜都不合眼,也曾见他三日之内,将一桩拖延数年之久的无头公案处理得井井有条。总之在这个人面前,郭大通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气都要短三分。郭大通恭恭敬敬将条陈和具案一并呈上,道:“李大人,今日西门外王璟之女王秀英死在家中,经属下带人勘验查实,王秀英素有心病,她是急病发作而亡。案卷都在这里,敬请大人核实。”

李道元接过案卷,细细阅读。郭大通低着头,听李道元翻阅案卷的声音,心里便是一跳。也不知过了多久,却听李道元放下案卷,缓缓道:“郭捕头,我急招你来,就是急于了解这起案子。你倒麻利,短短一日便将案子破了。”

郭大通脖子一缩,忙道:“请大人指点。”

李道元道:“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第一,你说王秀英患有心病,有何为证,为何又在昨夜突发心病?其二,你说王秀英闺房门窗俱完好,并无外人闯入的痕迹,既无现场绘图,又无勘验笔录,如何凭你一句话便算数了?第三,你说王宅内外俱未发现可疑之处,你可询问过王家的家丁佣仆,还有王家周围的那一帮闲人?其外其余疑点也是多多,你如何能仓促下此论断,了结此案?”

郭大通满头大汗,连声道:“大人教训的是,属下办案不周,请大人责罚!”

李道元看他一眼,道:“我再来问你,你身上的衣裳来自何处?”

郭大通一怔,嗫嚅道:“这个..”

李道元又问:“你吃的高粱粟米,有来自哪里?”郭大通突然福至心灵,应道:“都来自百姓所赐。”

李道元点点头道:“不错,我等在朝为官的人,一箪一食都取自天下百姓,百姓便是衣食父母。我等所作所为,首先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其次才是报效天子,报效国家。尤其是人命大事,更需慎之又慎,决不可轻忽,不然何颜面对乡亲父老,面对天下人?”

李道元说这番话时语气平淡,郭大通却听得脸红筋涨,连连作揖道:“属下错了,错了!”

李道元点点头,道:“郭捕头,我何尝不知你查案辛苦,不过既然职责在我,又岂能推辞。你再去将案子详查,报来我看。”

说罢他又俯下身去阅读公文,片刻抬起头来,却见郭大通还站在那里,微感奇怪,道:“你怎的不去?”

郭大通小心翼翼的道:“大人,属下有一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李道元点点头道:“在我面前,无话不可说。”

郭大通道:“大人为国为民,令人钦佩万分,属下无能,不能替大人分忧,实在惭愧万分。只是大人如此操劳,只恐身体承受不了,还请大人多加休息。若是大人..”

李道元久久的看着他,并不言语,目光也不如何锐利,却像一把铁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郭大通心中一寒,低下头去。

良久,李道元叹道:“我何尝不想休息,只是我大宋外有强敌,内有****,危如累卵,我等如履薄冰,哪里敢松懈半分。你去罢,我还要写一封给朝廷的奏报。”

郭大通忙答应了,小步趋出。走出府衙才长长松了口气,冷风一吹,忽觉背心冰凉,原来早已汗湿重衫了。